•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妇科 > 正文
  • 产后汗出

  • 来源:《中华养生大全》 作者: 沈丽君 时间:2007-02-07 10:11:34
  • 核心提示:产后汗出是产妇在产褥期内的常见病,是产妇在产褥期中汗出过多,或汗出持续时间过长而不能自止者。如产妇寝中汗出较多,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统称为“产后汗出”。新产之妇在进餐和活动时汗出较多,如值夏季分娩

    产后汗出是产妇在产褥期内的常见病,是产妇在产褥期中汗出过多,或汗出持续时间过长而不能自止者。如产妇寝中汗出较多,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统称为“产后汗出”。新产之妇在进餐和活动时汗出较多,如值夏季分娩,则汗出更甚,且持续时间也较长,但都不伴有特殊不适,多由产后气血虚,腠理不密所致,数日后气阴渐充,营卫自调,阴平阳秘,汗出即可渐止,不作病论。

        中医认为产后汗出的病因为素体虚弱,复因产时气血耗伤,气虚更甚,卫阳不固,或产时失血过多,阴血益虚,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中医历代医家将产后汗出归纳为  三急证之一。

        [临床表现]

        气虚者,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主,稍动则汗出如淋,舌淡,苔薄,脉虚弱。阴虚者,产后睡中汗出过多,醒来自止,舌红嫩或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分型]

        分二型。气虚自汗型: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面色咣白,时或怕风,气短少语,语声低怯,倦怠无力,乳汁清稀,恶露色淡量多,舌淡胖,苔薄,脉细弱。②阴虚盗汗型:产后睡中出汗,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口子少津,五心烦热,头晕,腰膝酸软,舌红嫩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养生及治疗原则]

        益气固表,和营止汗;养阴益气,生津敛汗。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益气固表的中药,如黄芪、白术、防风、煅牡蛎。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虚自汗型选用党参、熟地、麦冬、大枣、瘪桃干;阴虚盗汗者选用党参、麦冬、五味子、浮小麦。②中成药选用玉屏风冲剂、生脉饮、党参养荣丸。③有止汗作用的单中草药有煅牡蛎、瘪桃干、浮小麦。

        2.外治法  五味子60,捣烂如泥,稍加水调糊,摊纱布上敷脐。用于自汗、盗汗者。②五倍子适量,研末,用醋调敷脐。用于盗汗者。③黄柏2,研末,以温开水调糊,敷脐部。每日1次。用于盗汗潮热,五心烦热。④文蛤、何首乌各3,共研末,水调糊状,敷脐部,纱布包扎。用于身热盗汗,五心烦热者。⑤牡蛎粉,适量扑身。有收敛止汗的作用。

        3.针灸法  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郄,用补法并灸。有补气养血,固表止汗的作用。②取鱼际、肺俞、三阴交、复溜、阴郄,用补法,不宜灸。有滋阴养液,敛阴止汗的作用。③耳针:取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肾、肺,毫针中度刺激。每次2—3穴,留针20—30分钟。也可在耳穴压油菜子及埋针。

      4.穴位敷贴  五倍子l5,朱砂03,共研细末,水调敷神厥。每日1次。用于产后阴虚盗汗。

      5.食疗法  防风100,微炒研末,浮小麦30煎汤送服。每次5,每日2次。用于产后、人流后自汗者。②大枣、乌梅各l0枚,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虚汗盗汗。③新鲜枇杷叶10余片(去毛,洗净),糯米250(清水浸泡1),与枇杷叶共包成粽子,煮熟分次服。有补中益气,暖脾和胃,止汗的功效。用于产后自汗。④瘪桃干10~15,水煎汤,加白糖。每晚1次。用于产后虚汗、盗汗。⑤小麦60,加水煮熟,去小麦取汁,加粳米100,大枣5枚,同煮粥。用于心气不足,怔忡不安,失眠,自汗,盗汗。有养心神,止虚汗,补脾胃的作用。⑥牡蛎、小麦等量,炒黄研粉,每次6,用肉汤冲服。用于产后自汗、盗汗。

        [按语]

        产后一定要讲究科学调养,慎起居,调情志,合理饮食,严禁房事,讲究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被勤换洗,适寒湿,这些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多汗的有效措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