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儿科 > 正文
  • 厌 食

  • 来源:《中华养生大全》 作者:王霞芳 时间:2007-02-07 10:32:23
  • 核心提示: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消化道常见病证。其病理 为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或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影响,使对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衡。实验室检查,D一木糖吸收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消化道常见病证。其病理  为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或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影响,使对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衡。实验室检查,D一木糖吸收率降低,尿淀粉酶降低。血、头发的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低。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厌食的主要原因,气候过热或湿度过高都可影响消化液的分泌。此外,小儿情绪变化会引起神经性厌食。

        中医将厌食归人恶食不思食范畴。病因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病后失调,损伤脾胃;情志不畅,思虑伤脾等导致脾失健运,胃阴虚耗,纳运失司而致。

        [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厌恶进食,体重不增。

        [辨证分型]

        分三型。脾运失健型:不思纳食,食而无味,胸闷嗳气,面色少华,大便不畅,苔多白腻或微黄,脉尚有力。②胃阴不足型:口干多饮,不喜进食,形瘦皮肤干燥,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烦躁少寐。③脾胃气虚型:面色萎黄,厌食拒食,大便不化,精神不振,容易出汗,感冒,舌苔薄白,两脉无力。

        [养生及治疗原则]

        芳香化湿,运脾开胃,或滋养胃阴,或益气健脾。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芳香燥湿运脾的中药,如苍术、藿香、佩兰、陈皮、半夏、枳壳、神曲、鸡内金、麦芽。再随证选用中药,如脾胃气虚型选用党参、茯苓、扁豆、白术、砂仁;胃阴不足型选用沙参、石斛、玉竹、乌梅、麦冬、谷芽。②中成药选用化积口服液、沙棘冲剂、藿香正气片、保和片。

        2.外治法  苍术、焦查曲、炒莱菔子、炙鸡内金,共研细末,加淀粉、醋少量,于临睡前调敷患儿脐部,包扎固定,次晨取下。功能消食健脾助运。

        3.针灸法  三棱针常规消毒刺四缝,挤出黏液及血。31次。功能健脾醒胃。②针刺足三里,不留针。3—5次。功能健脾开胃。③艾条熏足三里。每日1次。用于脾胃气虚厌食证。

        4.推拿法  推补脾5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分阴阳2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功能消食运脾。②推补脾5分钟,推补肾水5分钟,推清板门5分钟,逆运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2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用于脾气虚弱厌食患儿。

        5.佩药法  高良姜、青陈皮、苍术、荜茇、蜀椒、薄荷等研细末,做香袋,佩带于颈项部。用于脾运失健厌食患儿。

        6.食疗法  山楂30,扁豆30,水煎取汁,加粳米50,煮稀粥,加白糖服食。用于脾运失健厌食患儿。②鲜白萝卜250(洗净,切小块),水煮后捞出晾晒半日,再人锅加蜂蜜50,小火煮沸调匀,冷却后收藏。每次饭后服食数块,连服5—7日。用于脾运失健及消化不佳患儿。③鲫鱼100,薏苡仁30,水煮。隔日服食。用于脾胃虚弱厌食患儿。④乌梅5,鲜石斛10,鲜芦根30,水煎代茶饮服。用于夏季厌食,舌红苔剥,胃阴不足患儿。⑤生梨2(连皮切碎,去心),加水,小火煎30分钟,取汁,加粳米50,煮粥,加糖服食。用于胃阴不足厌食患儿。

        [按语]

        厌食为儿科常见病,多发于1—6岁。近十年来城市中发病率明显上升,与家长过分宠爱,喂养过量,啖冰饮冷损伤脾胃有关。因此,科学合理地定时定量喂养小儿,纠正偏食、挑食、嗜食零食的不良习惯,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厌食日久,抗病力降低,易罹感冒咳嗽,继发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导致患儿生长迟缓,故须尽早治疗。目前,药物外敷及疗较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也能取得明显疗效。饮食内滞,脾运失健型,服用化积口服液,能消食化积,通腑开胃。此外,食谱宜广,一日三餐,经常变换,注意色香味的特色,吸引小儿食欲。由于环境改变,情志不遂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则须耐心疏导,切忌打骂强喂,患儿心情舒畅则食欲能恢复正常。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