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儿科 > 正文
  • 流 涎

  • 来源:《中华养生大全》 作者: 林 洁 王霞芳 时间:2007-02-07 10:28:55
  • 核心提示: 流涎是指小儿口中涎水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病证。多为,卧内发炎,唾液过量分泌,或吞咽功能不足而致。 中医将流涎归人“滞颐”范畴。主要为脾胃虚寒和阳明积热。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唾液自溢,渍于颐间。
     

      流涎是指小儿口中涎水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病证。多为,卧内发炎,唾液过量分泌,或吞咽功能不足而致。

        中医将流涎归人滞颐范畴。主要为脾胃虚寒和阳明积热。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唾液自溢,渍于颐间。如阳明积热则迫津外泄,脾胃虚寒则涎无制约,可导致廉泉不闭,津液失约而口中流涎不止。

        [临床表现]

        口角流涎,缠绵不愈。

        [辨证分型)

        分二型。脾胃虚寒型: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咣神倦,舌淡,苔薄白,脉细缓。②阳明积热型:口角流涎,涎液稠粘,口干烦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温脾燥湿,或清热燥湿。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温脾燥湿的中药,如丁香、木香、干姜、半夏、党参、白术。再随证选用中药,如阳明积热型可选用石膏、黄连、栀子、黄芩、茯苓、莲子、生地。②中成药可选用戊己丸、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丸等。③单方用生姜、甘草,煎汤频服;或益智仁,煎汤服,每日数次。

      2.外治法  热水一盆,加白矾一勺,溶化后泡洗双足,每晚临睡前浸泡。有收涩止涎之功。②白附子,研粉,用醋调匀,做薄饼1块,临睡前敷涌泉,绑带固定,次晨取下。功用燥湿止涎。③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细末,用醋调,贴敷涌泉。有温脾化湿止涎之功。④生南星10,研细末,用醋适量和匀,每晚临睡前敷于涌泉,绑带包扎,套袜子固定,次晨取下。连用10次。有收涩止涎之功。

      3.针灸燎  取颊车、地仓、天柱、合谷、廉泉、曲池,速刺。有温脾止涎之功。

      [按语]

      本病较为常见,如某些特殊疾病如脑炎、舞蹈病、神经麻痹等引起,要及时找出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流涎小儿,要勤换兜布,避免用生硬粗布揩其涎水,应用柔软如纱布之类拭干。婴幼儿平时饮食应温软消化,富于营养,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及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预防本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