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四时养生 > 正文
  • 寒露不露脚 霜降调脾胃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李昊 时间:2013-10-21 14:12:00
  • 核心提示: 10月8日与23日分别为“寒露”与“霜降”两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变得寒冷,“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作为秋冬交替之际,气候干燥,一天之中温差变化很大,为“燥”邪当令最盛时,而

        10月8日与23日分别为“寒露”与“霜降”两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变得寒冷,“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作为秋冬交替之际,气候干燥,一天之中温差变化很大,为“燥”邪当令最盛时,而燥邪也最易在这两个节气前后伤肺伤胃,我们往往会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症状,甚至可能毛发脱落、大便秘结。因此,这两个节气养生均应注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节气
    生活起居:足部保暖,开窗通风
    寒露时节的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也更冷,似要凝结成霜。随着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所以就有了“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因此,这个季节应注重防寒保暖,及时增衣,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露腿,以防“寒从足生”。
        由于人的两脚离心脏最远,因此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而一旦脚部受凉,就很容易诱发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体抵抗力下降。要知道,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最为敏感,一遇到冷空气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这时,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会导致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发作。因此,寒露时节做好脚部保暖是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了做好脚部保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此外,寒露时的多变气候,使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眺体炎、气管炎和肺炎。而那些通常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还会加重。因此,建议人们应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促进身体健康。
        饮食调理:养阴润燥,饮食清淡
        寒露时节天气寒凉,人们也更喜欢吃味厚油滑的食物,如果总是为“贴秋膘”而食肥甘厚味就会造成胃肠系统的负担,而且营养也不易被人体吸收。反而,一些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更能帮助身体收敛,并能慢慢滋养五脏六腑。因此,建议人们多食用汤类、粥类和羹类流质,不仅易于吸收、能暖身护胃,还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缓解秋燥。在干燥的秋季,不必担心摄入的水分过多,因为胃肠道在此时会表现为异常的干燥,而较多的水分在进入胃肠道届很快就能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经过体液循环运转后,通过排便、排汗等排出体外,还能帮助润肠排毒。
        除了要多喝水,专家还建议,寒露饮食可以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中医食疗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因此适宜多食酸、甘、润之品,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霜降节气
    生活起居:暖胃防咳。护胃护肺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渐低,时有冷空气来袭。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会被扰乱;同时,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量增加,因此,保护胃肠功能也就成了霜降的“头等重任”。在此建议大家,霜降时节外出时要格外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因为吸入冷空气而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破坏肠胃黏膜的防御屏障。按中医基础理论所讲,霜降期间脾胃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再加上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格外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很容易就会导致胃病的发生。如果要做好预防,就要格外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养,如要维持情绪稳定,防止情绪消极低落;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给;还要注意添衣防寒保暖和严禁暴食和醉酒。
        另外,霜降前后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因此,在这个季节还要做好“防咳”工作,保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外出运动或者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可以佩戴口罩。    
        饮食调理:滋阴润燥,益气固表
        “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被大家所熟知,而且“老古话”还强调要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秋季的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如蜂王浆,就比较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若早晚各服1次,对促进睡眠和通便都有一定好处;如西洋参,是中药中滋阴、生津的上品,对于肿瘤病人、术后病人、白细胞低的患者,多食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其他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人或者亚健康的人群也可以选择适当进补西洋参,还有如高丽参、红参等药性较为温热,非常适合手足发凉、怕冷、脸色发白的人服用,但有痰多、面红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干燥等表现的人就不适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