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食疗养生 > 正文
  • 艾叶煮蛋,扫净体内恶寒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09 15:37:24
  • 核心提示: 中医养生秘诀
    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

     

    中医养生秘诀
    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现正是艾草上市的时候,艾草可做艾糍点心,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

    1
    艾姜煮蛋:扫净女性体内恶寒。
    主材料:艾叶生姜煨鸡蛋 :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
    方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剥去蛋壳复入原汁中煨片刻。饮汤食蛋,每日2次。
    功效:具有温经,止血,安胎,散寒作用。

    2
    艾叶红糖荷包蛋
    主材料:艾叶,红糖及鸡蛋
    做法:艾叶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烧开小火再煮15-20分钟,然后沥出艾叶,打入1-2个鸡蛋,蛋熟后放入红糖,吃蛋喝汤!
    功效:对宫寒不调或宫冷不孕症,艾叶有暖宫止血安胎的作用,帮助养出优质卵子,如果早上想多睡一会,那么可以晚上煮好艾叶水,沥出艾叶,早上只需加热打蛋放红糖即可!只需要5分钟哦!天热时,煮好的水别忘记放入冰箱啊!

    3
    食疗艾梗老鸡汤
    主材料:鲜艾梗150克;(晒干的艾梗可以减半)
    老母鸡1只;(大约1500克左右) 精盐适量; 生姜10克; 清水适量;
    做法 :将老母鸡放血宰杀,拔毛、去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大块。把生姜洗净(不要去皮),再拍扁。瓦锅洗净,放进老母鸡、艾梗、生姜;加入清水。先用猛火烧开,煮约5分钟后,转换成小火煮,以水面有滚沸为度,约煮1.5~2小时即可。调入适量的精盐即可饮用。
    特点: 清香四溢,味苦辛,对身体保健特别有益处。
    【小贴士】因老母鸡去风效果好,故煲艾草汤一般选用它。若用新鲜艾梗煲汤,味道会更香。吃鸡肉时,若味太淡,可以点蘸酱油。汤中也可以加一点味精或鸡精,以增加鲜味感。

    4
    艾草炒蛋的做法
    材料:艾草5棵,建议只要比较嫩的部分,鸡蛋两颗,盐少许
    做法:摘新鲜艾草,切碎;打入两个鸡蛋,拌均匀;平底锅煎;卷成蛋卷,切断装饰。

    5
    香艾煲鸡
    嫩鸡一只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入姜丝,煮至开后再加入艾叶,见艾叶熟即可起锅。用新鲜艾草煲鸡没有老艾那么苦,食之有一股浓香。

    6
    香艾煎鸡蛋
    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可当菜下饭,令人开胃。

    7
    艾叶生姜煨鸡蛋
    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剥去蛋壳复入原汁中煨片刻。饮汤食蛋,每日2次。具有温经,止血,安胎,散寒作用。

    8
    艾叶薏仁粥
    艾叶6克,鸡蛋1个,薏仁50克,花椒、盐适量。将薏仁加水煮粥,备用。将艾叶与鸡蛋同煮至鸡蛋熟,取汤放入薏仁粥内;鸡蛋去壳,蘸花椒、细盐,与粥同食,每日2次。

    9
    香艾肉圆
    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10
    香艾饺子
    把猪肉或鸡肉以及艾草分别剁碎后加入盐、味精、生粉搅拌成馅,包成饺子煮熟即可。

    11
    艾草青团
    材料:糯米粉180g、粘米粉120g、澄粉75g、白糖90g、艾草粉15g、色拉油45ml、清水480ml。
    包的时候手上要抹一点油,这样不容易粘手。放青团的容器上,也要稍稍刷一点油。乘新鲜,赶紧吃!青团好吃又营养
     

    【小帖士】由于微波炉的功率不一样,所以时间请自行掌握。加热途中要经常停下,搅拌均匀。如果不能马上吃完,可以用裁小的保鲜膜,将每个青团单独包起来。冷藏过的青团会发硬,稍稍加热一下就会恢复软糯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