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养生的境界

  • 来源:家庭中医药 作者:刘更生 时间:2013-04-18 10:20:00
  • 核心提示: 一说到境界,人们会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一说到境界,人们会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除了“三境界”的划分外,王国维还以“有我”、“无我”划分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可以用于我们对养生境界的理解与追求。有我之境——顺其自然
      人与世间万物一样,生活在天地之间,由天地阴阳变化而生,随四时寒暑更替而长。《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由于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切必备的条件,自然也时刻影响着人的生命过程。因此,养生首先要懂得的就是要顺应天地之理,体悟天地之道。通过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达到养生的基本目的。这是养生追求的基本境界——顺其自然。
        从养生的角度说,所谓“顺”,强调的是顺适,顺天以适我,顺天以养我。
      顺天首先要顺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的基本规律,人必与之相应,不宜与之对抗。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地按照自然四时气候及阴阳消长变化来调养身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仅论述了四时养生之法,而且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可见,欲得养生之道,就应顺从天地之道。
        在当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天人相应”的理念日渐淡薄,一味追求舒适和享乐,对于天地阴阳的变化,或者回避,或者对抗,如夏天不能耐受一点热,冬天不能耐受一点寒,这是有违养生之道的。
      顺天还要顺志。《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所谓“智者”,就是明智的人,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的人。智者养生会注意六个问题: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调刚柔。
      顺四时、适寒暑,就是要顺应自然时序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让自己的衣食住行符合四季气候的冷暖更替。和喜怒、安居处,就是要使自己的情绪和达,不要过于喜怒,生活要安然,起居要随遇而适。节阴阳、调刚柔,就是要心态平和,待人宽厚,处事中道,既不刚愎自用,也不优柔寡断。将以上原则贯彻到生活中,身体自然健康,内心安和,外邪不侵,就能延年不衰,实现“长生久视”的愿望。这些问题看似平常,但真正要落到实处也并不容易,所以不要忽略了那个“必”字。这里提到养生的六个关键字:顺、适、和、安、节、调。这六个字针对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待自然,要顺、适;二是对待生活,要和、安;三是对待自身,要节、调。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中践行这些原则,那他一定是智者,也一定能长寿。
        顺其自然,强调的是“我”要主动地与自然相和谐。无我之境——贯通自然
        养生不仅要顺应自然,而且要追求贯通自然,做到人与自然贯通一气,“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与天地合其德。这是养生的完美境界,也是高妙境界。
        贯通自然,其核心在于“通”。人对于自然变化不只是被动顺应,而是能够自然而然地与之相应。不刻意、不追求,动皆相得,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人与天地之气相通,人与自然之德相贯,即所谓大德至美。
        要做到人与自然的贯通,则不能仅仅停留在养形、养心的层面,而是要养德。《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能够阴阳和谐,调顺四时,精神健旺,这对于延年强体是至关重要的。道德修养,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为看中的大事,是做人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尤其是儒家,最重品德修养。孔子还直接将道德修养与人的寿命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仁者寿”,《礼记•中庸》也说大德“必得其寿”。《内经》中“德全不危”、“淳德全道”与之一脉相承,要达到的境界即通彻天地,与天地同其德。
        养生不只满足于养“我”。贯通自然,必然超越养己。不仅要养“我”,还要养人、养物、养天、养地。这样便达到“无我之境”。从这一角度来说,养生不仅局限于个人身体层面,还是包容处世的学问、生活的态度、对待自然的心境,是一种道德的要求。
      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就是从顺其自然到贯通自然的升华。顺其自然是贯通自然的基础,关键在于切实地去行、去做,相对来说偏于被动,是以“我”随“天”;贯通自然是顺其自然的目的,关键在于切实地去修、去养,相对来说偏于主动,是“我”与“天”合。
        总之,养生不应只局限于养身体,也不应只追求方法,而是应有更高的追求——贯通自然,与天地合德,这样就会有宽广的心胸,良好的心境,平稳的心态,内心充满美意,自能延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