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名人养生经 > 正文
  • 杜甫: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09 22:52:45
  • 核心提示:2012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京兆杜陵人(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南)。712年2月12日,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曾任左
    2012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京兆杜陵人(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南)。712年2月12日,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曾任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习功参军;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蜀,定居成都;公元770年,杜甫卒于湖南岳阳,时年59岁。杜甫一生共创作诗歌近3000首,今存1400多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1962年,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   杜甫幼年聪慧,七岁便开始学诗,十五岁"出游翰墨场"时,他的诗文已经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   自古诗辞歌赋常以医药为吟诵对象,它们丰富了文学的创作,唐诗也不例外。   杜甫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流传下来的杜甫的1400多首诗歌中,涉及可用于医药研究的就达90余首之多。这跟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必然带动医学的发展。此时期的药物学较以前有中医养生之道较大进步,出现了《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蜀本草》等药物学著作。   在唐代,医学教育也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公元624年,唐政府设立"太医署"培养学生,并在许多州建立了地方性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还专门设有药学部,这时医学与药学已经分开,药学部还设有药园三顷,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学习药物的栽培、采集、炮制、制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当时懂医识药的文人并不在少数,出现了很多儒医。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与医药学始终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关系,诗人、文学家多精通医术,很多名医又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良相治国平天下,救民于水火;良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不同的方式,共同的目标,同样的抱负。   所以,古人总是将相与医相提并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从35岁到达长安,到59岁在北进中原的漂泊中离世,这整整25年的时间,杜甫都是在贫困、疾病中度过的。常年的体弱多病,促使他去博览群书,以便掌握更多的医药知识,久病成医就是这个道理。杜甫对药物学相当内行,会辨识,更是集种植、采集、加工于一身,并能将药物知识用于防治疾病上。所以,他在诗歌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医药学资料。他经常到山野里去采些草药回来,自己经过加工炮制,或是拿到市场上去卖,或是送给那些周济过他的人。他曾经在《进三大礼赋表》中,说过"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话,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与郑虔共鉴"戎王子"   在长安时,杜甫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名叫郑虔(685-764),字弱齐。郑虔是河南荥阳荥泽人,工诗善书,同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可说是学富五车。杜甫称赞他为"荥阳冠众儒".郑虔对药物学有专门研究,曾著有《胡本草七卷 》。《本草纲目》称此书所收"皆胡中药物".胡中,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以及西域地区。   郑虔当时为"广文馆博士",是无实权的"冷官",和杜甫一样过着"饭不足"的穷困生活。他跟杜甫相处时间很长,自然来往密切,两人常在一起饮酒论诗,也常在一起研究药物学。杜甫在《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诗中写道:"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才名三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此虽是朋友间调侃的话,但也是事实,从中便知杜甫与郑虔之间非同一般的友谊。   杜甫还写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医养生网其中就有一首说到两人共同鉴别一种来自月支的药用植物的情形:"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开拆渐离披。"其意思是说:万里而来的戎王子,你是哪年离开了故土月支?异国绝域的珍贵花儿,如今在你的清水池塘四周滋生蔓长。当年汉使张骞白走一趟没有把你带回;而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尝遍百草,也不曾记下你的名字。只可惜在露浸雨打之下,你的花瓣已日渐消损。按此诗中的"戎王子"花草名,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仇兆鳌为杜诗作注时说:戎王子,中药"独活"的别名,原产地在月支国(月支又称月氏,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中药独活别名胡王使者,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等症。据现代研究,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其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杜甫在滞居长安时,因当时长安阴雨连绵,青苔连榻,蚊虫叮咬,他不幸染上了疟疾。朋友王倚见杜甫形容瘦削,体力不支,急忙尽力为他置办了一顿美食;杜甫后来写诗酬谢,叙述了自己的病况说:"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八年之后,他在给诗人高适的诗中也写道:"三年犹病疟,一鬼不消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诗人寥寥数语,便将疟疾的发病症状准确地记录下来。疟疾的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定期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后期多伴有贫血和脾肿大。民间养生网从杜诗中的描写来分析,诗圣患的是隔日而发的"间日疟".   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   在杜甫的诗歌中,还有许多言及他向朋友乞食求馔的句子,这除了因为他穷困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杜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   杜甫在给文学家元结的诗中说:"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庭。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长卿是西汉时大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字,他也是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症状,这样一位大诗人,为疾病所困,饮食生活又得不到保障,加上糖尿病的原因,经常出现饥饿的症状,尽管如此,杜甫仍以"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的胸怀,时时关心人民的饥寒交迫,企望天子们给百姓一个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   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如心肌梗死、高血压、肺结核、白内障、失聪、失明等。杜甫晚年的诗歌中,屡屡言及自己的病症:如"肺病久衰翁"、"高秋疏肺气"、"衰年肺病惟高枕"、从中可看出他晚年饱受肺病的折磨。此外,从杜甫在临终前一年写的"右臂偏枯关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以及记叙金篦刮眼等诗句来分析,都说明杜甫已因糖尿病并发了很严重的白内障、耳聋、中风、偏枯、足痿等症。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杜甫在四川期间,是他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已深知仕途无望,决心归隐田。在友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营建草堂,过了两年多比较安定的生活。他经常吟着"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的诗句,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耕作。"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正是杜甫在草堂生活的写照。   杜甫精心洗药、然后加工炮制,晒干后贴上标签贮藏好,以便自服或外卖,还送亲朋好友,不亦乐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久,药材长势喜人,举目眺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杜甫完全陶醉在自己种植草药的乐趣中了,药圃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他解忧、写诗、醒酒的乐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