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名家养生学说 > 正文
  • 李海英-漫话养脾胃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李海英 时间:2012-12-17 16:48:00
  • 核心提示: 作为中医专业人士,在各种聚会我一直较受欢迎,因为无意中谈论的养生方法都是大家的兴趣点,听得认真者甚至拿笔做记录。对于养生的思考,一直充斥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如今社会各界及多家媒体都推出养生栏目,非常红火,每

     作为中医专业人士,在各种聚会我一直较受欢迎,因为无意中谈论的养生方法都是大家的兴趣点,听得认真者甚至拿笔做记录。对于养生的思考,一直充斥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如今社会各界及多家媒体都推出养生栏目,非常红火,每次谈及养生,各种言论交错,“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顺时养生”“音乐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方法各有千秋,但最好的莫过于把他们综合运用,抓住根本。对此,古人早已讲清楚,即“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就是养生的根本。那么如何养脾胃呢?简言之,要“立体的养”。

      要养脾胃  先养心情

      首先,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临床发现,在胃病患者中,追溯病史会发现约七成跟情绪有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还发现,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重“调节情绪”。据载,宋代有个文学家叫秦官,得了胃病,情绪不好,他的一个朋友拿着王维的画来拜访,说:“天天看这幅画,胃病肯定会好!”他充满怀疑,但朋友面子不好驳,就每天躺在床上看那幅画,看到画中山清水秀的美景,画上题的优美诗词,心情变得非常好,好像身临其境,过了一段时间,胃病果然好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养脾胃,先养心情。

      五谷饮食,养好脾胃

      其次,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在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的含义就在于能生化万物。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消化吸收。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摄入食物,并输出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输布全身。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故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但当下人们对五谷的重视却相当不够,且不说为了减肥不吃主食的美女们大有人在,甚至很多聚会上,由于吃菜已吃饱了,主食常被取消。长期如此,对脾胃则是严重损伤。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练就“十八般武艺”,把这些做得色香味俱全,每天打造好胃口,当然也不要过饱,不吃冰冷食物,呵护脾胃之气,关键在于长期坚持。

      适当劳作增强脾胃

      同时,脾主四肢,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养脾胃。《素问·太阴阳明论》载:“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说明脾胃之气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四肢,才能发挥四肢正常生理活动。药王孙思邈认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小劳就是适当劳作。他年轻时常常荷锄挎篓,长途跋涉,步入深山老林采药。晚年在居住地开辟一个药圃,栽培各种药用植物,仍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故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使脾胃功能增强。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胸部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胸部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日本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其实,这个观点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很早就有论述。中医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产生病理的改变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故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如注意保健二趾,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

      回顾历史,金元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回到眼前,我曾采访过的全国名老中医胡永盛先生也曾对我说:“补脾胃,乃医学之王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