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名家养生学说 > 正文
  • 庄子

  • 来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郭庆藩《庄子集释》 作者: 时间:2007-02-06 21:55:48
  • 核心提示:死生有命修短齐一 庄子,名周(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地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但其根本归于老子之言,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后世养生学的始祖人物。所著十余万言,其中《养

    死生有命修短齐一

      庄子,名周(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地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但其根本归于老子之言,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后世养生学的始祖人物。所著十余万言,其中《养生主》、《达生》等篇是道家养生的基本读物。他本人寿约80余岁,虽不能与老子比,也算得高寿。后人总结他的养生观主要是:无欲无为,顺应自然,达观生死,呼吸吐纳。还有些具体的养生之见。

        庄子养生观的首要观点便是认为人的生死是个自然现象,人本身做不了主,也没必要刻意求生,从自然界观之,生死并无本质不同。

      《庄子》开篇《逍遥游》即提出,事物的大小,寿命的长短,各有其性,亦各有其知;实在是人类难以理解的。他说:“小的智慧无法理解大的智慧,短促存在的事物无法了解寿命长远的事物。凭什么知道是这么回事呢?如朝菌从生到死,不及一个月,蟪(hul)蛄从生到死,不及一年,这些可谓存在短促的事物。楚国南方有一种冥灵树,从叶生到叶落即以1000岁为一年,上古更有一种大椿树,竟以16000岁为一年。而彭祖据说只活了800岁,在现在便传为最高寿韵人,人们也都要与他相比,岂不也太可笑了吗?(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hui蛄不知春秋[从春到秋谓一年,而蟪(hui蛄夏生秋死,所以生命不及一年],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叶生为春,叶落为秋,一春秋为一年,而冥灵树的一年相当于普通的1000年,劐其本寿更无由测知。下面论及大椿者同];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番话从正面理解,是说800岁的寿命也不值一提,从另一面来说,即比之朝菌和蟪(hui)蛄,普通人数十年的生命也算不得短。这本义是在说物各有其天年,不必为寿命长短而苦恼。

        因此。在《齐物论》中庄子便提出,一切事物都互相转化,初生的过程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走向死亡的过程也就是走向初生的过程,刚认为正确的很快就觉得不正确了,刚认为不正确的很快又觉得正确了。因为有了自认为对的看法,才会产生认为不对的看法;因为有了自认为不对的看法,才会产生认为对的看法。圣人便不执着于一定的见解,一切都任其自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基于“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观点,庄子认为人们不必爱生恶死,人怎么能知道他认为只有生才好不是蔽于成见呢,又怎么能断定死去的人不会因自己曾贪恋生存而后悔呢?(予恶乎知说[通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蕲于生乎?)于是,他把生命历程看作一场梦境,甚而提出了自己化为蝴蝶的美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其旨意,正在说死为虚幻,生也未必不是虚幻。于是他断言:死和生是必然的规律,如世界有白天和黑夜一样,是很自然的。许多事情,是人力所无法干预的,这也是万物的普遍规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不必为生死而苦恼,自然更不必为寿命的长短而担忧。他认为,生命长短并无太大意义,从比之更短寿的事物来说,刚出生不久未到成年便夭亡的儿童其寿命可以算长得不能再长了;从比之更长寿的事物来说,活了800岁的彭祖其生命短得不值一提。天地同我们是共同存在的,而万物与我们也都同属一体。既然人与万物并无差别,又何必多费话呢?(天下……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这其实并不是悲观和诡辩,而是从自然史的角度看人类、看人生,认为人类不过流变中的万物之一种,每个人的一生更微渺得可忽略不计,何必还要为生死和寿夭自寻苦恼呢?这实际是通过达观生死,使有限的生命历程更快乐,更自然。

        顺应自然  无欲无为

        庄子认为,养生应顺应自然,保全天性,不必多所思虑。《养生主》提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认知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强求无限的认知,必然要陷于困顿,如果仅凭已有的认知便以为找到了真理,那更加危险。……只有依照中和之道自然地作为,才可以保护好人的身体,才可以保全人的天性,才可以孝养父母,才可以得尽天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指督脉。缘督即运气,从人脊柱正中循行]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为此,庄子认为要认清自然作用与人为作用,提出:“认识到什么是天的作为,认识到什么是人的作为,这就是最高不过的功夫了。认识到什么是天的作为的人,就是能顺应自然而生活;认识到什么是人的作为的人,就是能用自己知识所能够认识的养生道理去保养自己的知识所不能预知的寿命,使自己能尽量享有天然的年寿而不至于中途夭亡,能有这样的认识也就够好了。”(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可见有庄子看来,人的养生努力虽有一定作用,毕竟有所限制。

      庄子进一步认为,与其凭“知人之所为”去与“天”争,不如淡漠无为。他认为“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法之至”,为“万物之本也。”因而,借广成子之口回答“治身奈何可以长久”之问题时答说:“来吧!让我告诉你至高无上的道理。至高无上的大道的精髓,便是万物浑然一体;至高无上的大道的顶点,便是对什么都不去思虑。如果人什么也不去看,什么也不去听,只保持元神安然宁静,那么人的身体自会顺其自然地发育下去。如能做到绝对的安静绝对的静寂,不让你的身体劳累,不让你的精神动荡,这便可以长生不老了。人只有做到眼目无所见,耳朵无所闻,心也毫无所想,才能使灵魂与肉体依附,肉体才可以得到长寿。”(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本着这一见解,庄子认为,人应弃绝一切人世间的无谓争逐.也不必为生命的长短而担忧,只要不使身体过分劳累,也不让精神过分损耗,就会保全身体而恢复精神,与天地万物融一体,自然便得到生长了。(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可见庄子所谓的长生,并不是个体生命的无限延长,只是归化于自然,融合于万物而已。

        正因如此,庄子反对所谓仁义道德,认为:“自从舜提倡仁义以影响人世以来,天下没有谁不为仁义而奔走,这难道不是要以仁义取代人的本性吗?因此我尝试着论析,自从所谓上古三代以下,天下没有不因外物而蒙蔽本性的人了。小人就是以自身换取利益的人,士就是以自身换取名声的人,大夫就是用自身陪葬诸侯的人.圣人就是用自身陪葬天下的人。这几种人,虽然专业不同,名声也大有差别,但在伤残本性用自身作为牺牲来说,是完全一样的。……从损害自身残伤本性来讲,那么盗跖与伯夷都差不多,又何必在他们之中强分君子与小人呢?”(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也?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这虽然有反文化、反伦理的倾向,但从养女应使人身心自由来说,又未尝没有道理,足以供人参考,令人反思。

    避害全身  多方养生

    庄子关于养生的精辟见解极多,如:

      关于身体与外物,生命与肉体的关系一一庄子指出:“养护肉体必须依赖外物的滋养,有人虽滋养有余而身体却养护不好;要维持生命必须先养护好肉体,但有人肉体虽存而生命意识已夭亡。”(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这说明人不能不重视滋养,不能不注意养护身体,但仅此不足言养生。

        炼气养生一一庄子说:“古代有修养的人,他的呼吸特别深沉。有修养的人呼吸周流全身,普通人的呼吸只限于咽喉之间。”(古之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还说:“借助调整呼吸,吐出废气吸取新气,像熊那样或像鸟那样屈体伸肢,一心只追求长寿,这是修习道术实行导引的人,也可谓重视养生的人.如同彭祖那样长寿是他们的最高追求。”(吹啕[音xu许,呼气]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道家讲求气功修炼,老子、庄子是始作俑者。

        善养生者必能避害一一庄子说:“真正有道德的人,火不能烧死他,水不能淹死他,天气的变化不能伤害他,野兽和飞禽也不能损伤他。这并不是说他可以经受住以上侵害,而是说他能够察觉安垒和危险,通达祸患和福祉之所由来,小心地决定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外物不能加害于他。”(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避害虽属消极防范,确是养生不能忽略的一个方面,要想养寿长生,还真得积极地主动躲避危害。但同时,庄子也指出,真正的隐士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正确揣摩时势的抉择。可见养生者所要避免的危害,不仅有自然界的,更有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因而避害同消极保全自身不是一回事,而是智者哲人的考虑。

        关于外界环境对养生的影响一一庄子在谈及万物之差别时举例说,人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腰痛病,泥鳅却不是这样。其中“民湿寝则腰疾偏死”,实际说明外界对于人体有密切影响。

        关于人的内心感情波澜对养生的影响一一庄子认为,人大喜,则阳气过盛;人大怒,则阴气过盛。如果阴阳二气都过盛,就好像天气过冷过热一样,都对人的身体有损伤。(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只有平易恬淡才利于养生一一庄子说:“人如做到了平易恬淡,那么忧患等思虑不能侵入内心。外界的邪气也就无法伤及身体,于是人便能做到内德圆满而精神无损。”(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善于养生的人不会追求俗世的荣利一一庄子指出:“古代所谓理想满足的人,不是指得做高官(按:即谋得荣利),指的是没有其他事物可以增添他内心的自足自乐。(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按:轩为马车,冕为冠带,均作官的象征]之谓也,谓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真正善于养生的人连自己的生死寿夭也会忘却,也就是不会为养生而有意去养生,而只是一切顺应自然一一庄子说:“为实现一定追求的人,不会顾念自己的身体,一心追求长寿的人,不会强求谋利;真正得道的人,则一切思虑都没有。”(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人生应知足常乐,不该有过多的忧虑一一庄子说:“人的生命历程,始终伴随着忧患;所谓长寿的人,不过是忧患怀得较为长久些,一时未及死去而已;那又何必为此苦恼呢!”(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音hun昏]久忧不死,何苦也,)为此,人应有乐观精神。

      庄子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注意的见解,如认为做不到清静寡欲的话,不如放纵本性等。对于所谓“至人”、“真人”的推崇,更具有神仙色彩,不仅开创道教养生之门派,也对神仙养生术有极大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