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名家养生学说 > 正文
  • 黄帝

  • 来源:《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内经》 作者: 时间:2007-02-06 21:41:52
  • 核心提示:以养为主 治在病先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是公元前400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养重于治的观点,颇合现代卫生学、保健学之论,是我国传统养生观的基点。 法于

    以养为主  治在病先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姓姬,号轩辕氏,又号

    有熊氏,是公元前400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

    养重于治的观点,颇合现代卫生学、保健学之论,是我国传统养生观的基点。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的价值,不只限于医疗保健,主要在于给中华民族提供了一整套世界观,即阴阳五行学说。根据这种学说,天地万物包括人类,都是阴阳化合的生成物,都受制于五行相生相克的术数理运。人与天地万物是可以相通的,养生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求得人与外界的平衡。顺应阴阳术数,便可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的观点,不都是黄帝的直接阐述,多半是通过黄帝与其臣下的谈话提出来的。对于如何“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黄帝君臣认为,其基本要求是: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有规律。不随便浪费精力,这样才能保全肉体和精气,得终天年,寿过百岁。(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还要根据外界日月运行,寒暑阴晴的变化,依节令和天气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养方法,不能逆天而行。因为阴阳变化和四季交替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只有依从这个规律才能与万物一样生长存灭,违反这个规律使会灾害丛生,顺应这个规律才能百病不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节欲健体  淡泊增寿黄帝君臣认为,只有节制嗜欲,甘于淡泊,才能健康长寿。对比多年时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活到100岁时,乘龙上天,又相传他活了111岁,死于荆山,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就养生学和医学来说,黄帝也可称始祖,传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医药学、养生学至高无上的经典。

        黄帝认为,高明的医师不治已生病的人,而着重调教尚未生病的人,如果等疾病发生后才去救治,那就好比口渴了才想起挖井,上了战场才想起制造武器,已经太晚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养重于治的观点,颇合现代卫生学、保健学之论,是我国传统养生观的基点。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的价值,不只限于医疗保健,主要在于给中华民族提供了一整套世界观,即阴阳五行学说。根据这种学说,天地万物包括人类,都是阴阳化合的生成物,都受制于五行相生相克的术数理运。人与天地万物是可以相通的,养生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求得人与外界的平衡。顺应阴阳术数,便可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的观点,不都是黄帝的直接阐述,多半是通过黄帝与其臣下的谈话提出来的。对于如何“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黄帝君臣认为,其基本要求是: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有规律。不随便浪费精力,这样才能保全肉体和精气,得终天年,寿过百岁。(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还要根据外界日月运行,寒暑阴晴的变化,依节令和天气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养方法,不能逆天而行。因为阴阳变化和四季交替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只有依从这个规律才能与万物一样生长存灭,违反这个规律使会灾害丛生,顺应这个规律才能百病不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节欲健体  淡泊增寿

    黄帝君臣认为,只有节制嗜欲,甘于淡泊,才能健康长寿。对比着指出:古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样因为所求不高而贪欲不生,思虑较少而精神没有负担,身体坚持劳作又不让过于疲累,民风十分淳朴。因而不论地位高低,质资有别,都能长寿。(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蠻不危也。)反过来,后辈之所以多生疾病,寿命不长,主要在于饮酒享乐,贪求纵欲,无意保全与生俱来的真纯天性,反而违背了生存应遵从的规律,起居也没有调节,只图个人的一时快乐,这样当然年龄不及半百就显得衰老了。(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君臣对酒的评价颇可注意,因酒能使人乱性并成瘾,因而对于淳朴的原始社会居民确有诱惑力也有莫大的危害。今人更要警惕烟与毒的危害。因为,凡能令人成瘾之物不仅作用于人的肉体,更煽惑人的欲求。

        重视发育  区别男女

        黄帝主张养生,并非企求长生。他对生死看得很透,认为有出生就必然会有死亡,死亡之不可避免正如出生也无可避免一样,如果只贪恋生,想逃避死,实在是对自然规律不理解。(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惑于数也。)

        正因黄帝认为人有生必有死,认识到人生是有限的过程,因此很重视人类生长发育的过程,指出人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婴孩阶段,少壮阶段,衰老阶段,死亡阶段。婴孩阶段,生命力最为旺盛;少壮阶段,身体发育成熟了,但贪欲也随之产生,真纯的天性会受到损害;老年阶段,精力和体力都将日渐衰弱,但与外物相争的欲求也少了,婴孩阶段的真纯天性会恢复一些;死亡阶段,肉体和精神都归于静止,回复到万物流变的原始状态。(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

        黄帝君臣还认识到,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因性别不同,有着不同的发育形态。女子以“七”(每七年为一个阶段)为基数成长,自“一七”至“七七”各不同,尤以“二七”通月经(天癸至)与“七七”绝月经(天癸竭)最重要。男子以“八”为基数成长,尤以“二八”精液成熟(精气溢泻)与“八八”精子减少(精少)最重要。可见“七七”与“八八”说,并非指人生经历阶段,而是性发育阶段。依此说,女子49岁、男子64岁,不宜再生育。(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也。)能将人生成长与两性发育区别开来,确是很精辟的养生之论。

        男女交合  乐而有节

        黄帝奠定的中华传统养生术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即“房中术”,也就是专门探讨男女性生活奥秘的方术。《黄帝内经》、《素女>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十问》等,都对“房中术”作有详细阐释.前引<素问.上古天真论》述及近世之人"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乘着酒醉人房性交,用性欲来枯竭精血,用嗜好来散失真元之气,不知应使精气充盈盛满),即批评了错误的性生活。

        黄帝房中术的要点是:

      (1)成熟的男女,应有正常的性生活,这才符合天地相生的大道,否则便会使生命夭折。(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合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雨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的确,性交是人类得到繁衍的基础,不明此理,何谈养生。

        (2)性生活应使男女双方都感到快乐。这样,男方才能更强健,女方才能不生病。性生活是否适度的标准,就在于是否使男女双方的身心都感到快乐。(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意娱乐气力强……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今之论者认为,古人已考虑到女方性高潮问题,主张男女都得性交之乐,是很可贵的思想。

        (3)保证性生活快乐的方法,在于男女双方要互相配合,不能只有一方主动,一方被动。只有男女双方都进入性兴奋状态,才能使阴阳二气交成,男方的精液与女方的阴液互相融合。(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相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翕张,二气交精,流液相通。)为此,黄帝及其臣下对男女双方性器官的部位、作用以及各种性交方式、性交过程有细微而深入的探讨,其细微处甚至现代医学都未加研究,今之论者对此有很高的评价。

        (4)性交的目的,不止在保证生殖和遗传的健康,更在于实现采补目的。对于男性来说,其关键在于闭精不泄。(玉茎不动,则辟死其舍,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能动而不施者,所谓还精。还精补益,生道乃著。又云:必使玉泉毋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这一说法并不科学,但成为我国道教采补术的基点。采补术还认为,男性要多接纯阴之气的补益,需“多御玉女”,即多和处女性交,为历代帝王所信奉。这种说法不仅不科学,也不合伦理。因为一人的性伙伴过多,必然会使其他人缺少相应的性伙伴。但房中采补术流传甚广,尤为道教所吸收、所信奉。

        (5)性交要有所节制,不可纵欲,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季节,要相应调整性生活。性交时,要注意“七损八益”等具体要求。惟如此,才能延年益寿。(故善用八益,去七损,耳目聪明,身体轻利,阴气益强,延年益寿,居处乐长)。

        服气养生  清心健体

        传统养生术还有一个重要分支,即吐纳之术,它研究的是如何调整呼吸,特别是如何进行腹式呼吸(气纳丹田),以便健壮体魄,延长寿命。气功养生法,也是黄帝开创的。

        黄帝认为,气就是生命的本原。人一出生,便有元气流通于身体各部,而且与外界的“天气”(自然之气)互相连通,生生不息。如果元气散了,或与“天气”无法连通,人便会生病,乃至死亡。(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又云: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黄帝认为,要养气长生,不仅要注意调整呼吸,而且要调节饮食,还要保持血脉运行正常,以便将营养物资源源不断地输人身体  各个部位。(黄帝曰:营气之道,内[纳]谷之宝。谷入于胃,乃传于肺,流益于中,布散乎外。精气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

    是谓天地之纪。)也就是说,在黄帝看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乃至生殖遗传系统等,都是周而复始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过程,它们的运行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基础。(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所以,黄帝的养气法,不仅仅是吐纳导引的方法,而有比较广泛的涵义,比较符合现代医学观念。

        黄帝的服气养生术,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根据四时变化,作相应的调适,以使内气和外气平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行针服药去邪除病

        黄帝提倡养生,但也知疾病不可避免,也十分注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国传统医学中脉象、标本、虚实、寒热、风邪、温湿、积滞等概念,经络、穴位、针法的区分认定和服药原则等,黄帝君臣都有所论列。

        例如,黄帝君臣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既与外界的变化,如风雨寒暑等相关,也与人的内因特别是精神状态相关。(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这样,人便可以通过主观修炼,特别是精神气质的调适来增强抗御疾病的能力。(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人之所以需要养生,可以养生,也正出于此理。

        再如,黄帝君臣认为,对于疾病,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时节(外部条件)和不同的病人(内部条件)采取相应的疗法。即以针刺来说,便因“百姓之气血各不同形”,必须相机而动。(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这种辩证施治的主张,很有科学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