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浅谈《千金方》中的“术数"与养生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王丹 时间:2012-11-24 14:09:00
  • 核心提示: “术数”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一般指导引、按蹁、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措施"【l】。即通过运动、按摩、调节呼吸、吞咽津液及调节精神等活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术数”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一般指导引、按蹁、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措施"【l】。即通过运动、按摩、调节呼吸、吞咽津液及调节精神等活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颇大,《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即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枉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中关于养生的论述,多侧重于宏观、精神方面,对具体的术数论述不多。
        《 千金方》的作者孙思邈是唐初人。李唐建国之初,自诩为老子李耳的后人,故以黄老之术治天下。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多有术数养生内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一、吐纳与养生

        “吐纳”是吐故纳新的简称,即呼出胸中陈旧的浊气,吸入空气中新鲜的氧气。《 千金要方•调气法》云:“每旦夕,面向午,展两手于脚膝上,徐徐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存,不得外缘,斯须即觉元气达于气海,须臾则自达于涌泉,则觉身体振动,两脚蜷曲,亦令床坐有声拉拉然,则名一通。一通二通,乃至日别得三通五通,则身体悦怿,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五年十岁,长存不妄。得满千万通,则去仙不远矣。”    

        孙氏文中有以下几点需关注:首先,全神贯注于吐出胸中浊气、吸入新鲜空气的吐纳养生法;其二,想象着吸入之气乃是空气中的精华,呈五色状,从毛发进入头顶,逐渐进入人的骨髓,下行到达胸腹中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肌肉,后汇于涌泉;其三,需持之以恒,坚持五年十年,必当受益。

        至于文中“令床坐有声拉拉然,名日一通”“得满千万通,则去仙不远矣”等句,不必坐实看,取其意,略其词可也。

        此文之后,另有一段论述,可看作是对此文的补充:“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准前法。闭口,以心中数数,令耳不闻,恐有误乱,兼以手下筹。”[21794这是一仰卧吐纳法。文中强调延长呼吸间隔期对养生的重要性。可以心中数数,同时用手帮助记忆。

        现代医学认为:氧气吸入肺后,在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液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供组织器官代谢用。那么,孙氏以意念送吸入的氧气于全身各部,也就好理解了。同时,深长呼吸,可扩大肺容量,增强心肺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漱津与养生

        “津”是人口中的津液,道家非常重视漱津养生法。《千金方》中亦有所论及。 《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道:

        “言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日练精。”[2]784同篇 《调气法))中又说:“数数叩齿,饮玉浆。”[2]794

        文中的“玉泉”“玉浆”均是口中津液。“琢齿”“叩齿”同义,指上下牙相互叩击。“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是以口中津液漱口,或以舌抵上颚搅动,津液自生,满口后咽下。

        《千金翼方•辟谷》:“向日以两手捧水当心,面向正东方并脚而立,先叩齿、鸣天鼓三通,乃以口临水上密诵咒一三五七遍,极微微用力,乃细细咽之。想三咽在左厢下,三咽在右厢下,三咽处中央下。”[3]290“鸣天鼓”,指以两手掌掩两耳,食指、中指叩击枕部。这段文字是谈服水,想象着水进入身体后遍布人体各处,可与“漱津”法互参。

        生津咽唾不仅可以祛病,而且还可以养生。据现代科学研究,唾液中不仅含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等有机物,而且含有钠、钾、钙等无机物。至于蕴含其中的淀粉酶,以及酵素和激素,对消化食物、延缓衰老都有很大裨益。可见,唾液除了一般所知的,具有帮助吞咽、清洁口腔的作用之外,确实更具有祛病延年的养生功能。无怪乎中医要将其视为人的生命活动的三大支柱之一了【4]。

         《本草纲目》第五十二卷云:“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5】对留津葆精的养生方法及其神奇的作用,作了简洁明了的介绍和十分肯定的评价,与孙思邈重视唾液养生,可谓一脉相承。

        三、运动与养生

        《千金翼方•退居》云:“平旦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步,消息之。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便起正坐。吃五六颗苏煎枣,啜半升以下人参、茯苓、甘草等饮,觉似少热,即吃麦门冬、竹叶、茅根等饮。量性将理,食饱不得急行。及饥,不得大语远唤人嗔,喜卧睡觉,食散后随其事业,不得劳心劳力。”[3]295

        文中之意,食后应适量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同篇中又谈到平日起居、运动与养生的关系。

        “鸡鸣时起,就卧中导引,导引讫,栉漱即巾”一即出徐徐步庭院间散气,地湿即勿行。但屋下东西步令气散……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量力行,但勿令气乏气喘而已。亲故邻里来相访问,携手出游百步,或坐,量力,宜谈笑简约其趣,才得欢适,不可过度耳。人性非合道者,焉能无闷?闷则何以遣之,还须蓄数百卷书。《 易》《老》《庄子》等,闷来阅之,殊胜闷坐。衣服但粗缦,可御寒暑而已,第一勤洗浣,以香沽之,身数沐浴,务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也。”[31295-296

        上文可看作是孙氏真实生活的写照。孙思邈主张顺其自然,将运动融于生活之中,不是为运动而运动。

        四、情志与养生

        “情志”是养生的核心,这一点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中亦多处论及。《千金要方•养性》中云:“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莫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 
     
        孙氏的这段论述,是谈人有一种平常心态的重要性,亦即《内经》“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之意。与儒家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近似。同篇《养性序》又云:
        “可不自摄养而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无厌。故养性者,知其如此,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2】
      
        孙思邈将人的善良品德与养生结合起来,是很有见地的,古代养生家很少有人论及。试想人为善事,博得他人爱戴,自己也获得满足与喜悦,当然有益于身体健康。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即是此意。

        至于按摩与养生的关系,孙思邈论述得不多,除上文提及的《千金翼方•退居》所言饭后应适量运动、“以热手摩腹”而外,只有《千金翼方’养性》中有所叙及:“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去皮干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疾皆除。”    
     
        孙思邈关于术数与养生的论述,摒除道家虚无、玄妙色彩,多有形有相,具体明了。术数与养生,亦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约是孙思邈养生得法,正史载孙氏享年一百零一岁,后人尊其为药王。时至今日,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多处建有药王庙、药王祠,且香火不断。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缅怀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一生活人无数,其著作惠及千秋百代的苍生大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