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养生,从“上守神”开始

  • 来源:中老年保健 作者: 时间:2009-10-07 14:48:00
  • 核心提示:  《黄帝内经》里面讲“粗守形,上守神”,从养生的角度讲就是首先要放松肌肉,进而达到心灵的放松,从本质上讲也就是要守神。换句话说,外在的形式是次要的,内在的精神安宁才是最根本的。比如冬天里,医院骨科骨股颈

      《黄帝内经》里面讲“粗守形,上守神”,从养生的角度讲就是首先要放松肌肉,进而达到心灵的放松,从本质上讲也就是要守神。换句话说,外在的形式是次要的,内在的精神安宁才是最根本的。比如冬天里,医院骨科骨股颈骨折患者较多,尤以中老年人为主。因为有些老人走路身体很僵硬,脚底下稍微一滑,就摔个“屁股蹲儿”,骨股颈很容易骨折。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年人身体变得僵硬,调整能力很差。所以要学老子那句话:“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无论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要学学婴儿的身心放松状态,这样就可避免很多意外伤害的发生。

      真正那些大学者,身心状态特别好,我很羡慕。比如像马一浮、管平湖、季羡林等这些前辈,看起来目光很纯净,因为他们的学问特别深,对社会的复杂性,对人性的复杂性很清楚。但是,他能够把这些放在脑后,他不会天天去想这些事情,他就一心去做学问,达到了精神内守的境界。所以你看这些老先生的书法,写出来以后很拙朴,不懂的可能认为这怎么像小孩写的,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纯真无邪,通过他的书法表现出来,达到了“上守神”的境界。这些人一般都很长寿,用不着天天去打太极拳和站桩。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讲“但求神意足,勿求形骸似”。中国传统的绘画也好,书法也好,讲的就是守神。所以真正的大师的这些作品是一般人模仿不了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形的束缚,达到了“上守神”的境界。

      有人说了,张大干就能仿,能仿石涛的,他的许多仿品甚至好多老画家也看不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张大千的境界和石涛的境界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在传统文化里,对于境界谈得很多,但是往往大家不太注意。现在人们对技术强调得多,养生也一样。咱们学了好多体操,甚至小学生也在做保健操、练瑜伽,这些都很好,包括学习现在西方的一些健身方法,练拉力器,练杠铃等等。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这就是“上守神”的问题。

      中国文化包括《黄帝内经》中讲气的地方很多,强调“神”的地方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大家往往在“气”上做文章,运气呀、练气呀、养气呀,有朋友说了,孟子不是也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神的方面大家都知道了,往往就不太强调了。这就和大家熟知的事情往往就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一样。比如我们去农村,你说农村空气很新鲜是吧,吃的东西也很新鲜。一说这话就知道你是城里人,因为农村人天天在那个环境里生活,他感觉不到空气是新鲜的,他也不觉得食物有没有什么新鲜不新鲜。只有他进城的时候才发现空气是污染的,才有这个意识。所以“守神”也一样,这个“神”很重要,强调多了往往倒不够了。比如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咱们好多老年患者往往看病时不说自己的症状,要让大夫“摸脉”,实际上望诊才是第一位的,而望诊的主要内容就是望神。《黄帝内经》里面讲:“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最后才是“切而知之谓之巧”。神圣工巧相对望闻问切就是这样定义下来的。实际上这个病人一进来以后,神态什么样一眼就看到了。养生也一样,你看他的精神状态,看他身体柔软与否,看他的神态,大概就能看出来了。

      重视养神,就是说你不必过于拘泥于形体。比如咱们过去课间常做广播体操,现在做得也少了,课间操很好,下课以后到操场活动活动,但是这个守神做得就不够,光守形了。再比如小学生的眼保健操:我的小孩现在上初二了,他上小学时我去学校里一看,这个挂图的穴位首先画得就不准,甚至有的都画歪了,还有就是做的力度不够。所以做保健操也好,无论你做何种体育锻炼,尤其是传统的操练一定要守神。心先静下来,静下来两个手按住这些穴位,逐渐地有力度地做,不要像走过场一样。这几方面都做到了,视力就有可能得到改善。

      养生的目的不是让你去逃避现实,而是要努力去工作。注重养生,你的神态就会给人一种很安详的感觉,而不会是咄咄逼人。所以你看传统的武术家也好,养生家也好,一般他们不太会盯着看人,会很含蓄地看。你看古代画中的武将也是,目光都是很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就是含蓄。我和好多朋友一样喜欢收藏,其实鉴定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粗守形,上守神”。战国汉代以前古玉和青铜那种特有的神韵是后人仿不出来的。再比如和田玉,实际上在商代妇好墓里就有和田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玉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含蓄。所以讲君子温润如玉,而不是像钻石那样闪闪发光,所以中国人喜欢和田玉是有文化背景的。这个文化背景,都是强调要含蓄,要谦和,要精神内守,与人相处要和谐。

      比如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说过一句很好的话,作为一个武术家,也是养生家,他提出一个思想,很通俗。他说“对人要有善意”,这是一个前提,具体怎么做,就是要“以父母的心肠,子女的行为待人”。我觉得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这社会肯定是和谐的,对人首先要有善意,不要有对立情绪。这也是代表了中医,包括养生、针灸的一些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是讲和谐。为什么讲阴阳,因为阴阳容易对立,提出阴阳的概念就是要阴阳和谐,《黄帝内经》里称为阴平阳秘。养生也一样,首先对阴阳要有个了解。咱们人体内外是阴阳、上下也是阴阳,最典型的阳气跟这个阴血相对应,它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为什么有些人情绪不好要自杀?就是阴气太盛了,相对阳气不足。大家知道一个词叫“心灰意冷”,这个词是很形象的,咱们不要把这个词单纯当成一个形容词。当你身体发凉的时候,心情就比较差。所以寒冷的时候,我们心情往往就不太好。比如英国和德国老阴天,所以英国人、德国人的表情老是严肃的,你就理解他们为何愿意去意大利晒太阳了。因为天气很好时,身体晒得很舒服,心里就会很高兴。但是你不能完全依赖外境,因为天气你是左右不了的。我们有暖气可以好一点,但是有时候身体里边凉了,外边暖气再热,你感觉身体也是冰凉的。很多人往往觉得脚凉,用水泡都泡不过来,为什么?因为阳气不足了。为什么阳气不足了?因为你对于养生了解不够,保养不够,锻炼不够,甚至有人不知道怎么锻炼。在阴阳里边,阳是主体,所以我们要重视阳气,平时不要吃太多的寒凉药。现在很多中成药都是凉药,抗生素也是凉性的。与“心灰意冷”相对的是“信心”。人的信心从哪里来?一个是从你接触到的信息,外界反馈到你这里的;另外一个就是身体里边的信息——我身体很舒服,精力很充沛,我的阳气很旺盛,丹田这里经常感觉热乎乎的。这样的话,你的精神状态就会好,身体自然也会充满活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