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内经》 中的养生理念

  • 来源:健康报 作者: 时间:2009-04-17 16:07:00
  • 核心提示:“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黄帝内经》
    等到生了病才去吃药,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铸兵器一样,不是太晚了吗?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玮

      
    “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黄帝内经》  

    等到生了病才去吃药,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铸兵器一样,不是太晚了吗?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玮

      ■ 编者按 ■  

      “上医治未病”。中医学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坚持以预防为重心,养生为核心的中医学指导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本版特开辟“我看治未病”栏目,希望广大读者朋友积极参与,介绍自己的实践与体会,分享养生的理念与方法。

      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敷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总结出了健康保健的三个层次,即预防、检控与治疗。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我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了20年,先后在儿科、肝病科从事临床工作,后来又任门诊部主任、副院长,接触了老老少少各种类型的患者。

      在这20年里,病患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说,我从中医院的体检结果中发现,现在有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就得了颈椎病、腰椎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从发病率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发病率倒没有明显上升,而中青年的发病率在上升。我见过的最小的心梗患者只有19岁。

      此外,胃炎、胃溃疡的患者也显著增多。以前,司机得这种病的比较多,因为总是坐着开车、饮食不规律,所以比较容易患胃下垂等胃病。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多,空气污染也越来越重,再加上工作紧张,很多人不能按时吃饭,又总是坐着不活动,结果因消化不良导致的疾病就多了起来。

      再有,没有具体病,就是觉得不舒服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亚健康”人群。这部分人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亚健康状态去医院没法看,因为不知道挂哪个科,挂哪一科都不对,它需要调理。我经常给外企做一些健康讲座,告诉“白领”们怎样用中医调理亚健康,又特别在北京中医院开设了亚健康门诊。

      以上所说的种种病症,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健康水平并不乐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疾病预防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现代人对健康的认识还不如古人的认识深刻。古人知道防未病,而现代人更强调“治已病”。一旦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就会产生健康危机。比如非典时,所有人都在吃药,好像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不是突然就来的,想增强抵抗力只能靠平时,而非一时。“病去如抽丝”,病了之后要痊愈、重获健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中医不仅能医治疾病,更重要的是中医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在预防疾病方面效果更加突出。“治未病”就是中医思想的精华。

      “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因此,“治未病”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防微杜渐”、“有病早治”等内容,其科学内涵与当今医学界倡导推广的“三级预防”相吻合。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主张“防重于治”,这一思想在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