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菜根谭》教给的养生智慧

  • 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作者: 时间:2008-04-29 10:23:53
  • 核心提示: 为人一生,不见得要成就什么丰功伟业,能从功名利欲中摆脱出来,就算是名流了。为学一世,不见得要建成某种学识,能从物欲累心中超越过去就是圣人境界。 “真正的人类伟大是什么呢?尊贵又是什么?它既不是名望,也不是权利

        为人一生,不见得要成就什么丰功伟业,能从功名利欲中摆脱出来,就算是名流了。为学一世,不见得要建成某种学识,能从物欲累心中超越过去就是圣人境界。

        真正的人类伟大是什么呢?尊贵又是什么?它既不是名望,也不是权利和财富,我相信:对一个人来说,是否有一个满足的人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或者你看到生老病死之类苦难的轮回,或者你在这其中发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尊贵。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在此便一览无遗了。”(池田大作《人生寄语》)

        《道德经》第48章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在老子看来,礼仪文明与自然之道似乎是冲突的,所以人们要虚心弱智,见素抱朴以消除异化,以“绝圣去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放弃一切人为、造作,这样才能接近那种不可言说的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却被异化了。人们被丰富了头脑,然而却用知识来掘取为自身的更多利益。直到现在仍然在科学界有争论,

    就是文明的进步带给人们的是幸福还是走向灾难。老子把“德”分为两类,即上德和下德。((道德经》第38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德是无为的,所以接近道;下德是有为之,所以行动越多离道越远。

        老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的秩序,使人类由心性的堕落重新回到道德的淳朴,应该建设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80)

        抛弃聪明学问、仁义礼智、机巧货利,保持内心的虚静无为、质朴纯真、减少私欲,是否还有积极意义?人类文明的进步确实使人类生存的自由空间进一步扩大,而随之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似乎人类在走着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应该说,掌握知识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对知识片面的理解。人们外求的同时,必须提倡内求,求索自身内在的、虚静的心境,摒除杂念,返观内心,对自我本性进行反省体验一在今天的社会这越来越有必要,这不会使人变得愚蠢,恰恰相反,它使得人获得更全面的智慧。

        【养生提示】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养生史上了不起的大家,被尊为药王,被人们视为中医经典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他在110岁和140岁高寿时著成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我们看出白((千金要方·养性))的两段话。

        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志溢,多喜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

    之本也。   

       

        彭祖日,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勿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巳,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

        精通养生之道的人,一般能够做到减少思虑、杂念、欲望、烦事、语言、大笑、忧愁、自满、过喜、愤怒、爱欲及恶行等等的干扰。以上种种方面,是养生的根本,因为思虑多就精神疲劳,杂念多就会意志散乱,欲望多就陷入昏沉,。烦事打扰会使得身心疲劳,说话多了则引起气力亏乏,大笑会伤及脏腑,忧愁过度使得心神不定,高兴过度使得精神涣散,经常精神飞扬的状态会使得人憔悴,反应呆板。由此可见,十二多不除,营气卫血不得其位,是使得人生命力损害的根本。

        【原文】   

        前集O十五

        交友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释义】

        交朋友要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为人处世要保留一颗朴素善良的赤子之心。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出自《论语》的这几句话广为人知,基本意思就是,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的朋友,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而不正直的朋友,善于迎合别人、讨好别人,欠缺诚信的朋友,善于随口胡说却没有真才实学的朋友,只会让我们受到伤害。

        孔夫子提出的交友之道,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要在人群中寻找对自己有益有帮助的挚友,远离有害的小人,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么与朋友相处,自己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呢?真正的交友之道,不会是单方面的,真诚地

    对待他人才能一直拥有真正的好友。对自己要认真,对朋友也不可含糊,朋友之间最需要的是真诚。

        一个人要有服务他人的诚意,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任何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欢迎,希望别人肯定自己的价值,那就要像爱自己一样的去爱他人。

        心理学家毕淑敏说: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养生提示】

        保持一颗素心可以说是养生的一种上乘方法,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这方面的主张。

        儒日正心,佛日明心,道日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故养生莫要于养心。天玄子日:养心之大法有六:日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心广所以容万类也,心正所以诚意念也,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安所以寡怨尤也,心静所以绝攀缘也,心定所以除外累、同大化也”’(《道家养生学概要》)

        养心宁神是养生的根本原则,心神清明,则血气和平,有益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调摄的重要原(则。对外需要顺应自然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则谨守虚无,心神宁静,这样外御内守,真气从之,邪不能害。可见,恬淡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思想清静、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

        近年来的生理学研究也证实,人在宁静的状态下,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波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一定的“逆转”。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