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经贸信息 > 正文
  • 中药在国际市场处于不利局面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胡江云 时间:2014-08-27 19:07:07
  • 核心提示:总的来看,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国际市场没有给予中药合法地位,中药难以作为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其原因相对复杂,既有外部文化差异、医药理念不同的因素,也有

    总的来看,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国际市场没有给予中药合法地位,中药难以作为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其原因相对复杂,既有外部文化差异、医药理念不同的因素,也有国内在药材种植、质量标准管理等方面不规范的原因。

    中药品种保护下的中药对外贸易情况

    20世纪末,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进行谈判。为了与国际组织规则接轨,中国签订了相关规则,实施了中药品种保护。自此以后,中药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2010年,中国中药出口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95%;出口数量达到29.69万吨,同比增长13.07%;出口平均价格达到5.75美元/千克,同比增长8.74%。

    从出口产品来看,2010年中国中药第一大出口产品是其他植物液汁及浸膏,出口额达到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9%,占中药出口总额的20.03%;排在第二位的是主要用作香料的植物,出口达到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2%,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7.11%。

    从出口量来看,中国中药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亚洲占81.79%,其中东盟占15.45%;排在第二位的欧洲占8.56%,其中欧盟27国占8.12%。从出口额来看,亚洲仍然是中国中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65.46%,其中东盟占16.26%;排在第二位的是欧洲,占15.57%,其中欧盟27国占14.66%。中国中药出口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2010年中国中药出口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占38.3%;其次是马来西亚,占21.26%。2010年中国中药出口额最大的是日本,占18.05%;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香港,占15.66%。

    中药保护品种下的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中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1.中药工业销售产值快速增长,外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2010年,中国中药保护品种快速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年增长速度从15.4%增加到43.99%,远远超过同期全国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速度;中成药加工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年增长速度从12.32%增加到25.08%,基本接近同期全国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中国中药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也是快速发展,但是低于全国中药产业的平均水平。2003—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年增长速度从 5%增加到19.84%,除个别年份(2005年、2007年)外,基本低于全国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

    2003—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中成药加工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年增长速度从1.34%增加到16.85%,除个别年份(2009年)外,基本低于全国中成药加工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

    2.中国中药工业销售产值比重稳定,外资占中国中药比重低于20%

    中国医药工业中,中药销售产值比重稳定。2003—2010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占中国医药工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从6.93%变化到6.55%,维持在3.5%—7%;中国中成药加工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从20.63%变化到21.44%,维持在20%—24%。因此,中国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从27.57%变化到27.99%,维持在27.5%—28%。

    中国中药领域内,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低于20%。2003—2010年,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从14.66%变化到11.68%,处在11.5%—17.5%;中成药加工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从16.39%变化到14.93%,处在13.5%—17%;中药饮片与中成药领域的工业销售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从15.95%变化到14.17%。

    (二)中国中药出口交货值规模进一步扩大

    1.中药出口交货值规模中,中国与外商投资企业双双扩大

    2003—2010年,中国中药出口交货值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药饮片出口交货值从8.37亿元增加到20.46亿元,年均增长11.82%;中成药出口交货值从12.69亿元增加到43.31亿元,年均增长16.58%;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出口交货值从21.07亿元增加到63.77亿元,年均增长14.85%。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中药出口交货值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中药饮片出口交货值从3.1亿元增加到5.64亿元,年均增长7.77%;中成药出口交货值从3.7亿元增加到26.84亿元,年均增长28.11%;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出口交货值从6.8亿元增加到32.48亿元,年均增长21.59%。

    2.中药出口交货值占中国医药出口交货值比重低,但外商投资占中国中药出口交货值比重提高

    2003—2010年,中国中药饮片出口交货值占中国医药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从2.85%变化到2.25%,维持在2%—3%;中国中成药出口交货值占中国医药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从4.33%变化到4.77%,维持在4%—6.5%。因此,同一期间,中国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出口交货值占中国医药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从7.18%变化到7.02%,维持在6.5%—9%。

    尽管如此,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中药出口交货值比重提高。2003—2010年,中药饮片出口交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从37.01%变化到27.58%;中成药出口交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从29.18%上升到61.97%。因此,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出口交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从32.29%提高到50.93%。

    中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不利局面及其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中药出口规模有所提高,但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较低。另一方面,国际分工中中国中药处于低端,出口量80%以上集中在亚洲,出口价格却非常低廉,比平均出口价格低20%以上。

    (一)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处于非常不利地位

    前面分析显示,中药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中药仍然处于不利地位,难以作为药品身份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1.国际市场没有给予中药合法地位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完善的中药管理体制,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在内的中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仍存在许多壁垒。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参照植物药监督管理办法,按照饮食补充剂、自然健康产品、注册药物或传统植物药的监管框架进行管理。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奉行的政策与美国相似,植物药以食品补充剂的身份进入;德国、法国等国家则已承认植物药的“药品”身份,并纳入本国的医疗保险系统;西班牙等国则对植物药完全不予承认。

    2.中药难以作为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

    根据2004年3月31日欧盟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欧盟所有成员国在16个月内简化植物药申报手续,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植物药必须按照这一新法规注册,得到上市许可后才能继续销售。目前,几乎所有中药只能以食品、营养品、食品添加剂形式进入欧洲国家。

    (二)受一些因素制约中国中药将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1.内部原因仍是主要因素

    一是,中国中药领域发明专利没有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从1985年到现在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在1700件左右徘徊。通过合作、并购、兼并等方式,一些跨国制药企业“抢夺”我国中药领域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据悉,在美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中,日本已经占到近一半,而中国几乎没有。中医药科研投入太少,加上其自身大复方、多成分的特点,目前的发展常为各国技术壁垒(如欧盟实施的《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所阻。

    二是,中药国内外市场秩序和市场监管不规范。中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国内外市场;企业之间相互压低出口价格,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是直接影响出口中成药质量的因素;缺乏标准、规范、权威的中医药行会进行业内自律,市场监管还不到位。

    三是,中药成分作用难以像西药那样科学界定。中药目前主要以保健食品、自然健康产品及食品添加剂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且多为民众自买自服,没有专业中医指导,长期大量服用易产生药物中毒事件,造成负面影响。

    四是,中药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还较弱。中国中药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是规模小、效率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重复生产严重,1200多家中药制药企业中80%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95%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到总销售额的1%,企业在提取、成型等工艺上仍沿袭几十年前的技术。根据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2001—2005年,中药产业整体上RCA>1,但逐年下降,2006—2008年,中药RCA在0.8—0.9,说明中国中药整体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不过正趋向于丧失其比较优势;中药材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大,下降趋势显著;对中成药而言,其RCA<0.5,并且一直是下降趋势,2006—2008年,其RCA≤0.17,说明中国中成药没有显示比较优势,并且越来越表现出比较劣势。

    2.外部排斥和制约中药国际化

    一是,中西文化差异制约中药国际化。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人士对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医药了解甚少。国际上不区分中药与植物药的区别,不懂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故难以在短期内理解中医药;高质量的中医药科研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较少,西方对中医药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二是,西方发达国家自身排斥中药。国外的中医人员缺乏组织性,不能团结一致与当地政府对话,进行有效沟通。许多国家无视中医药的整体性,甚至在法规制定上就已将中医与针灸硬性分开,如美国等国家承认针灸的合法性,但不承认中药及其他中医疗法,更多国家在中医培训时只涉及针灸内容。

    三是,对拟出口国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如澳大利亚规定国外药厂向澳出口产品的首要条件是获得TGA的GMP认证,而国内药厂缺乏对澳GMP标准的足够了解。还有许多国家禁止植物药中添加单体成分(通俗意义上的西药),这与我国目前的做法有区别。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