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经贸信息 > 正文
  • 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上)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6:25
  • 核心提示: 中药是中国特有传统出口商品.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药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至2003年与中国有中药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 50个。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持续高
    中药是中国特有传统出口商品.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药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至2003年与中国有中药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 50个。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医药类商品的出口也不断跨越新台阶,而中药出口的增长却相对缓慢,特别是中成药(含保健品.下同)的出口,几乎是处在徘徊不前的状态中。在世界“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升温,天然植物药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药出口的现状亟待改观。 1 中国中药出口的现状分析 1.1 中药出口产业基础现状分析中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目前中国中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是中国医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化学制药及其他产业相比,中药产业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 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t左右;1 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30万hm2,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30~40万t,其中野生药材占60%,家种药材占40%。十几年来,中药材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综合各产区的相关资料,目前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超过60万hm2,每年药材收购量达100万t,其中80%来自人工栽培生产。 根据国家经贸委(现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工业企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企业)纳入统计口径的总计1 1 50家。全年中药工业产值达732 2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98.91亿元。中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1年的18.62%增加到29.08%。自1 999年以来的4年问,中成药工业产值增长趋势逐年上升,2000年增长26 1%;2001年增长13.2%;2002年增长33 86%; 4年的平均产值增长率达17.4%, 1.2中药出口的规模分析 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总值达到7.1 2亿美元,同比增长6. 1 1%。其中,中药材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7 7 5%,占中药出口总值的59%;提取物出口1.81亿美元,增长5 1 8%,占总值的25 3%:中成药出口1 1 2亿美元,增长1.75%,占总值的1 5.7%。2003年,中国医药类商品(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大类)的出口总值为79.99亿美元,中药所占的份额仅为8.9%。 中药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来源的数据往往有较大差异。按照本文的中药 (天然植物药)概念,经仔细核对近年来海关统计原始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误差因素,本文认为中药出口金额统计采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中药出口真实状况的。在中药出口的数量统计中,姜、肉桂两商品不应全部列入中药出口范畴,在统计中药出口数量时应加以调整。调整后的中药出口数量应为24万t,其中中药材出口数量为20万t。 根据以上数据,中药材出口数量约占中药材整体采收量的20%,中药出口总值约占中药工业产值的8%,如剔除中药材以后计算,中药制品及提取物的出口约占中药工业产值的3%。中药出口规模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 1.3 中药出口的商品结构分析 1 3.1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出口构成分析 中药出口商品通常划分为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三大类,2003年中药出口总值中,三者的比重为59%、25.3%和15.7%。中药材占中药出口的最大份额,中成药所占比重较小。分析近5年的数据,中药出口商品构成没有大的变化。按照出口商品形态和国际市场用途分类,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属于天然植物药原料,中成药可以归为天然植物药制品,目前我国的中药出口以天然植物药原料为绝对主导,所占比例在80%以上,天然植物药制品的比例较小。 2003年中药出口总值比增长了6.11%,其中中药材增长7.75%;提取物增长5.1 8%;中成药增长1 75%。中药出口整体增长速度不快,远低于中药产业的增长速度,其中中成药出口仍未脱离徘徊不前的状态。 1 3.2中药出口主要品种分析粗略估计,中药出口商品涉及到的品种在1000种以上,因海关商品编号资源的限制,目前单列海关商品编号(包括子编号)的中药品种不足100个,这就使得大部分中药出口品种以归类的方式体现在海关统计中。考虑到海关商品编号单独列名的大都为历史形成的传统重要出口品种,据此做中药出口主要商品的分析还是有意义的。 2003年出口金额排序前1 5位的品种(类),出口数量总计1 5万t,总金额4 3 2亿美元,分别占整体的63%和61%,见表2。排名前三位的实际都是商品类,内容包括了没有单列海关商品编号的品种的大部分。如果将这三类剔除,剩余13个品种的出口总数量是2 9万t,占中药出口总量的]2%;总金额1 22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1 7%。 2003年中药主要出口品种中,人参出口总量达到2706t,同比增长21%,出口总额达31 18万美元,同比增长4 4%;平均单价增长1 9%。蜂王浆(粉)虽然受到欧盟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商品政策的影响,全年的出口总量仍高达86 5t,相比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的200 2年增长1 2%,出口金额达1 710万美元,增长2.5%。这显示了国际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中国在此类品种上的竞争优势。中成药类品种中,片仔癀以952万美元的出口额成为最大的单一品种,占中成药出口总值的8 5%,但出口数量与金额均较2002年下降25%左右。这表明中成药的出口仍主要依赖传统品种,且国际市场开拓乏力。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兴起是在最近1 0年,所以海关商品编号中除麻黄提取物、甘草浸膏等几个品种外,均没有单列海关商品编号,这使得精确地定量分析植物提取物出口品种情况存在很大困难。根据行业内掌握的资料,目前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达到一定规模、并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优势的主要品种有:甘草提取物、人参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等。 1.4 中药出口的市场结构分析到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覆盖到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 50个。其中对亚洲出口48552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洲出口10472万美元,同比增长3 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 04 9万美元,同比增长8. ]6%;对南美洲的出口出现下降,全年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 72%;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 1 9%。 在2003年十大出口对象国别和地区中,对第一大市场日本的出口总额达1 71 76万美元,同比增长24 1 8%: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下降了1.55%;对美国出口增长了4 06%;对欧盟出口增长9.1%(其中对德国出口增长31.54%);对韩国出口下降5.62%;对越南出口增长21.48%;对台湾地区出口增长了51.23%;对新加坡出口下降了17.77%;对马来西亚出口增长了2 32%;对印度出口下降20 23%。对十大市场出口总额为61 650万美元,占出口的86 58%。如将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剔除,剩余6大市场占整体出口总额的比例为62 41%,即使只计算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4大市场,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仍达到57.1%。中国中药出口的市场集中度是相当高的。 2002年与2003年两年期间,除台湾地区在2002年排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437万美元)之后,2003年跃居第7位外,十大市场的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特别是前5名连排序都未发生变化,说明这种市场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各个市场内部对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的需求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的,中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香港、欧盟和韩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市场是香港、东南亚、日本和美国,见表3。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中药出口的转口贸易港。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近年来,这种地位在逐年下降,但转口贸易仍在其中药贸易中占据相当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药出口的国际市场应该以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为重点。 1.5中药出口企业分析 由于我国中药出口管理体制已经实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中药出口贸易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较为分散的经营格局。从事中药出口的企业主要以专业外贸(贸易)公司、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以及植物提取加工企业为主。中药类产品出口的方式主要是自营出口或通过外贸公司出口。据2002年和2003年海关统计资料显示,涉及到中药出口业务的企业分别有2863家和2657家,平均每家企业年出口中药类产品25万美元左右。按照企业性质粗略划分,外贸(贸易)类公司约占总数的80%~90%,中药(保健品)以及植物提取生产加工企业约占总数的10%~20%。将上述企业按出口规模分组,两年的分布情况是基本一致的。其中年度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六七家,占企业总数的O 2%~0.3%;年度出口金额在1 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是最大的群体,占企业总数的50%左右;年度出口金额在1 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也只占总数的1 1%左右。这说明以中药出口为主业并形成一定规模优势的企业只是总体中很小的部分。 2 中国中药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作者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商会)合作,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中药出口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本节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讨论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加以分析。问卷调查表可分为四个部分:企业的基本背景信息、中药出口营销的现状、企业对中药国际化即中药出口的认知状态、影响中药国际化的各项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问卷的基本题型为选择题,结合部分开放式主观作答题。 2.1样本企业的基本背景 样本企业中,外贸(贸易)公司占48%,中成药、保健品、饮片加工制造企业占4 5%,植物提取加工企业占1 5%,其它占8%;企业历史平均为22年,员工人数平均为580人,直接从事中药出口贸易的人员平均为1 2人;企业近3年年均中药出口金额在5个档次中均有分布,最多的分布在100~500万美元区间中,占38%,其次是50万美元以下区间,占23%;企业近3年中药出口发展态势,50%的企业选择了基本稳定,20%的企业选择了稳定增长;1 8%的企业选择了快速增长。样本分布与上节所述中药出口企业整体分布状况不尽一致,这主要是由抽样方法造成的,为提高问卷回收率及问卷质量,发放问卷的对象都是商会的会员,相对来讲是对中药出口业务比较重视并经营得较好的企业,另外样本量较小也是一个原因,作为参照性数据使用,这并不影响下面的分析。 2.2样本企业中药出口营销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中药出口企业的主要外销市场,日本、韩国市场的被选频度达到73%;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传统华人市场的被选频度达到58%;欧盟市场及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均为40%。88%的企业以自营出口为主要外销方式。中药出口的产品类型主要有生药原料、中药饮片或切制加工品、单味或复方植物提取物及中药类制成品,中药饮片或切制加工品的被选频度达到了65%,其余各项的被选频度均在50%左右,这表明中药出口企业目前普遍经营多类产品,且中药材加工切制后出口成为较为普遍的做法;中药制成品中,采用中性包装或使用外方品牌出口的(53%)多于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出口(43%)。目前一般贸易出口仍是中药国际营销最重要的方式,海外客户的类型主要是批发、零售等流通企业(被选频度65%),药品、食品等制造企业(被选频度55%)和贸易中介型公司(被选频度33%)。关于影响本企业出口成交的重要因素,尽管药品应该属于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但“价格”仍得到了80%的最高被选频度,“质量“的被选频度是65%,“与客户的沟通效果“的被选频度为48%,“交货及时“的被选频度是40%。企业获取重要市场信息及机会的主要途径,“客户来访“获得了最高的被选频度(75%),“广交会等展览会“的被选频度是73%,“出国考察“也得到了50%的被选频度,而“企业海外分支机构“被选频度只有]0%,由此可以发现中国中药的国际营销尚处在初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的被选频度达到45%,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药这传统行业的影响力。中药出口企业决策时最专注的领域,“国内外市场变化“获得了最高的被选频度(88%),“相关政策法规”的被选频度是68%,“产品研究与开发”、“客户文档和客户动态”、“国内外竞争对手”、“销售渠道”等项的被选频度均在40%~50%之间。中药出口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注册情况不容乐观,在给出的20个选项中,只有香港(48%)、美国(40%)、马来西亚(35%)和新加坡(30%)等4个市场的被选频度达到了30%以上,中国中药出口第一大市场日本的被选频度只有1 3%,这固然体现了中药类制成品的市场分布情况,但也说明中药出口企业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注册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2.3 样本企业对中药国际化的认同度较高 问卷调查表用两道主观作答题和一项利克特量表来测试,了解中药出口企业对中药国际化即中药出口的认知状态,重点在于找出企业认为影响中药出口的最为突出的因素。调查显示, 61%的企业认为中药资源优势是中国中药出口最主要的优势;企业对“我国中药出口有独特的优势和很大潜力”认同度分值达到3.8分.显示了企业对中药出口前景的信心。关于中国中药出口最主要的劣势或不利条件,65%的企业认为产品质量问题对中国中药出口影响最大,涉及到标准、科研技术、加工工艺、产品包装等多个方面;企业对”中药科研、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与国际差距很大”认同度分值达到3 72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出口可以让本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认同度分值也达到了3.73分;48%的企业认为“市场秩序混乱、恶性价格竞争”对中国中药出口影响最大。“国内企业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中药出口”的认同度分值达到4 06分的最高分值,“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分值达到4 62分,这从不同角度说明“市场秩序混乱、恶性价格竞争”问题的严重性j其他还有中药出口面临的市场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研究开发能力不足、营销投入不够等问题。 2.4 影响中药出口的主要因素 我们将影响中药出口以及中药国际化的因素列举了23项,按照“企业自身可以把控”和“需要政府协调引导、行业一致努力”分类,作成两个表格,采用重要性量表和排序量表形式设计,被调查者对这些项目的重要性、实现难度和已经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价。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将评价结果按照5分制赋值后进行统计处理。例如在对重要性的评分中,5分代表很重要,1分代表很不重要。为了直观起见,我们还给出了语言的描述,同时我们还计算了重要性的平均分和已经达到的程度的平均分的差值,差值越大,说明已经达到的程度越不能满足中药出口发展的要求,改进与解决的迫切性越强。 企业对影响中药出口的若干可控因素评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在对企业的重要性方面,“GMP的评分达到了4 82分,“专业人才队伍”的评分达到了4 74分,”掌握国际市场需求”的评分达到了4 7分,这说明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三项很重要;评分最低的”购并国外企业”这项为2 88分,说明列举的这些项目普遍被认为重要或较为重要,甚至很重要。而在已经达到的程度方面,“购并国外企业”已经达到的程度“很差”;“GMP已经达到的程度“较好”;其他所有项目的评分集中在2 0~3 0之间,评价均为“较差”或“一般“。值得关注的是重要性平均分和已经达到程度的平均分的差值,计算结果显示,“针对国际市场开发商品”的差值最高,为2 05分,另外“专业人才队伍”和“掌握国际市场需求”等项目的差值均超过1 8分,差值最小的“与国内伙伴合作”也有0.8分。这说明企业当前为发展中药出口所做的努力是不够的,与很高的重视程度相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却很有限。最后,在实现难度方面,“购并国外企业”这一项的评分为4.42分.接近于“很困难”,“与国内伙伴合作”的评分为2 89分,其他所有项目的评分集中在3 0~4.0之间,评价均为“困难”或者“较为困难”。这也再次说明,被调查者对于开发国际市场的困难估计得比较充分,对部分项目甚至有高估困难的倾向。 企业对影响中药出口的若干行业环境因素的评价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对企业的重要性方面,“完善中药的标准与规范”的评分达到了4 76分,“中药安全性的保证体系”的评分达到了4 72分,“政府的支持、引导与协调”的评分达到了4 64分,“规范市场秩序”的评分达到了4 62分,这说明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项目很重要:评分最低的“国际学术交流”这一项也达到4 1 3分.说明列举的这些项目普遍被认为较为重要,甚至很重要。而在已经达到的程度方面,“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的支持、引导与协调”和“政府间交涉、沟通与协作”的评价为“一般”;其他所有项目的评分集中在2 0~2 5之间,评价均为”较差”,”规范市场秩序”的评分最低(1 9 7分)。重要性平均分和已经达到程度平均分的差值计算结果显示,“规范市场秩序”的差值最高为2 64分,差值最小的”行业协会的作用”也有1.1 4分。这说明与企业相对较高的期望值相比,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对行业提供的支持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为谋求行业整体利益而开展的企业间的协作非常有限。最后,在实现难度方面,所有项目的评分集中在3 0~4 3分之间,评价均为”困难“或者“较为困难”。这说明,被调查者对于行业环境在短期内改善的可能性持较为悲观的态度。(待续) 摘自:《中药研究与信息》文/李刚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北京10 0 02 1)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