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中华民族的瑰宝(走向海外的中国六大宝之中医药)

  • 来源:人民网 作者:冯军军 时间:2014-09-29 21:28:01
  • 核心提示: “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法国青年斯蒂凡放弃了他在巴黎十一大学教授化学的职业,第八次来到中国,他惟一的目的,便是研究中国中医药的名著《本草纲目》。他说,他喜欢讲

        “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法国青年斯蒂凡放弃了他在巴黎十一大学教授化学的职业,第八次来到中国,他惟一的目的,便是研究中国中医药的名著《本草纲目》。他说,他喜欢讲汉语,喜欢中国菜,喜欢中国文化,而更钟情的,是中医药。
        热情的斯蒂凡在我们谈话之初便告诉我,他有一个中国名字,叫“牟冕”,因为他的姓在意大利语的意思是“母牛”,他便取了一个带“牛”字的姓“牟”;而“斯蒂凡”的意思是“戴皇冠的脑袋”,于是他便取了一个“冕”字作为名。我笑说误以“牟冕”为“木棉”,他高兴地说,木棉也很好,只有会汉语、又懂中国医药的人,才知道中国的植物有那么大的药用价值。于是,我们谈起了中医药,谈起了他来中国潜心研究的《本草纲目》。
        牟冕说,中国的医药技术发明的非常早,有着悠久的历史,这让他十分着迷。从他的化学专业出发,他主要研究的是《本草纲目》中矿物药的利用,“这在法国叫矿物化学”。让牟冕惊奇的是,“《本草纲目》中仅矿物药的记载就有100多种,其中一部分法国也有,在临床上并不应用。”但牟冕仍坚定地认为,“科学史是世界的,这些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牟冕并憧憬着:翻译《本草纲目》的矿物药应用部分,“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有一个法国人敢写这本书。”看得出来,牟冕以此为骄傲。
        像牟冕这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神奇的中医药的“洋弟子”,目前在中国并不少见。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字:目前约有3500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医药,他们的学习动力已从兴趣爱好更多地转为实际应用。中医药已经成为来华外国留学生中最热门的专业。
        那么,中医药究竟有着何种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众多洋弟子呢?
        中医药的魅力
        一生为开发东方古代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一文中指出:“中国人以他们特殊的天才发展起了中国的医学,这种发展所循的道路和欧洲的迥然不同,其差别之大可能超出了任何其他领域。正是中医药的这种独特的以及鲜明的个性,才展现了中医药独具的魅力。”
        悠久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民曾以辛勤的劳动、卓绝的智慧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科学文化,为人类奉献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瑰宝,中医药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成果在今日依然璀璨,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早在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代,当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将疾病的发生归咎于鬼神祟蛊之时,中国的医学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秦景公时,人们已知道用大自然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公元610年,隋朝太医巢元方等总结编著的《诸病源候论》50卷,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第一部内容最丰富的探讨病因病理的专著。公元4世纪,化学家、医学家葛洪进行的初步的化学试验,被称为制药化学的先驱。7世纪,唐朝颁行流通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14世纪骨伤专家范亦林发明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成为世界骨科史上的壮举。16世纪,中国已经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直到18世纪贞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后才被逐步代替,被称为免疫学的先声。而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作为传世之作问世后,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与其齐名的中医药巨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更为中医药奠定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
        独特的研究方法  除了悠久的历史之外,独特的研究方法,是中医药的神秘所在,也是中医药的特色所在。中医的研究对象侧重于人的生命过程与病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并据此来认识病证的态势、趋向,进而采用过程调控的方法进行治疗。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方式,六淫、七情等致病方式,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中医还发现了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中医理论思维中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以及具有虚实、寒热、表里等不同态势、趋向的“证”。通过对“证”的辨析,中医进一步确立了以过程调控为主要倾向的治则与治法,并证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运用天然药物及其组方的方剂和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按摩、气功、养生等对于医疗保健的卓越有效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它与西医学异峰突起,双水分流,因而具有绝然不同的特色和优势。
        确切的疗效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医学科学,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拥有不衰的魅力,其最大的奥秘还在于疗效。中医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体现是简单、廉价、方便、有效。在古代,中医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症状的改善和病人舒适度来判断临床疗效,个案的记载很多,形成了中医学独有的医案学的丰富内涵,大量的古代医案成为当今中医临床的重要参考书。其中影响深远的有扁鹊治疗虢国太子的晕厥证、张仲景治疗热病、吴鞠通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热病的发热等,这些历史的治疗经验在今日的中医临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过程既要求辨证论治,又要求符合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相结合,创造了很多优于西医治疗的方法,并取得了在世界上卓有影响的成就。
        在中医临床上,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采用补肾为主的中药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可达到85.4%,缓解率40%—50%,明显优于单纯激素的治疗。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减少放疗和化疗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延长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胃炎、关节炎、白癜风等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依据“动静结合”的原则,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治疗的方法,使闭合性骨折的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缩短1/3的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方法,使很多患者免除了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此外,中医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也有很多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减少了激素的用量。新的中药剂型和煎煮的方法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使中医药在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中医药逐渐走向世界,造福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中医药,正在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预测当代文化的一种大趋势。他说:“中国自己就可以成为科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中国不仅是一个知识消费者,它还是一个制造者。文化产品或者文化的生产,过去一直是西方往东方流动,那么,现在它可能由东方流向西方。”托夫勒的这一预测,现在正越来越多地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所证实。具有悠久历史,独特研究方式以及确切疗效的中医药,因为它朴素、自然的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接纳。
        资料显示,中国针灸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外国医学机构和专家来到中国,与中方合作研究中医药治疗有效性的科学证明。199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弗瑞德·穆拉德教授日前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美国纽约健康学院与河南大学合作成立了美豫国际中医学院,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设立的11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有7个在中国。
        在亚洲,韩国、日本对中医药情有独钟,那里的中医药研究水平已令人不可小觑;在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中医药已合法化。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监督局,维多利亚州已有半数居民使用中医药,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中医师已超过500人。
        在欧洲,英、法两国的中医诊所已接近3000所,中医在欧洲医学界已得到正式承认,保险业也已将针灸治疗纳入保险范围。欧洲联盟并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来自15个国家的29个协会加入了联盟。在比利时针灸医师联盟推动下,针灸也已进入比利时的医疗保险范围。而一个由欧洲人自己筹办的“中国传统医学展”4月在法国巴黎维莱特展览中心向公众展出时,更使法国人对中医的神奇之处有所了解。
        在美洲,巴西圣保罗医学委员会在1992年便设立了针灸部,1996年承认了中医针灸的合法性。目前巴西约有1万名针灸师,针灸被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血小板减少等多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将草药划归饮食补充剂范围,承认了草药的治病防病作用,最近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天然植物药品的研究指南(草案)”,开始接受天然药物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物。美国现有针灸注册医生1.2万人,每年中药的流通量达27亿美元。1996年10月,首届拉美针灸学会联合大会在巴西举行,更对促进中医药在拉美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加拿大卑诗省中医针灸管理局近日还正式向首批390名中医师颁发了正式行医执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