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中医药国际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作者:樊玉琦 沈美萍 周敦华 时间:2012-03-06 14:49:00
  • 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紧密相连,是我们的民族瑰宝,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外对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的重视,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学科的中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紧密相连,是我们的民族瑰宝,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外对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的重视,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学科的中医药学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大发展。研究分析当前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现状,有助于推进我国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

    1  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现状

    1.1  留学生总体规模较小,生源分布不均衡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是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从1957年起,我国中医院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近年来,在校中医药专业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层次逐年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总人数从2002年的2 867人增加至2009年的5 530人,本科生人数从2002年的l 628人增加至2009年的4 279人,研究生人数从2002年的558人增加至2009年的879人。可见,中医药留学生的规模逐年扩大,总人数逐年增加;教育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人数逐渐提高。但是,中医药留学生总体规模仍较小,2009年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人数总计为435 780人,而中医药留学生总人数为5 530人;而且留学生的分布存在极大的不均衡,90.04%为亚洲学生。
    1.2教育机构发展迅速  国内外合作办学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境外联合办学。l99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l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米德塞斯大学联合创办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天津中医药大学与日本神户东洋医疗技术学院合办中药专业本科教育,标志着海外高等院校向中医药学开放,中医药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国际高等教育市场。近年来,国内高等中医院校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不断发展,合作关系日趋紧密。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从2004年开始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医本科教育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派遣55名专业教师到泰国授课;从2009年起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系学生来我校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学习和临床实习,解决了该校中医药学生的临床实习问题。

        随着中医药教育在海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机构逐步开办自己的中医药教育。如新加坡在20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中医学院,开始了中医药教育,而且发展迅速,教育体系比较成熟,已经可以培养适应本国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日本的医科大学设置了中医学临床教学和研究部门,韩国还设有中医学博士学位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医学院也开设了中医课程。目前,全球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尤其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都建立了政府认可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1.3  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日趋深入  首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2008年在我国成功举办.并通过了《北京宣言》。会议就促进世界传统医学事业的发展达成了共识,明确敦促各国制定将传统医学纳入卫生体系的国家政策,将传统医学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和发展。2010年WH0首次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我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成功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正国强在2011年全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我国已与76个国家签订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政府问协议96个,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48个。

        国际学术交流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为中医药国际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日趋深入。近年来,我国每年派出大批中医药专家、学者到国外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等活动,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2004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汉堡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200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德国汉堡Hanse Merkur医学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在中医药的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促进中医药在德国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选送116名优秀学生赴日本、英国、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1.4评估体系、资格认证体系有待建立  目前,国内中医院校对留学生的入学资格、学分标准及毕业考核普遍低于对本国学生的要求,尚没有统一的教育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而国外的中医药办学机构在缺乏教育评估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的情况下,其管理模式和教育条件差异较大、师资力量良莠不分、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教育质量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生命力,亟需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评估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和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由于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理念、医疗保健制度等不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中医药教育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临床教学、考核标准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制定中医药学本科教育标准是制定中医药教育系列标准的标尺和关键。缺乏中医药教育的国际标准,将导致各国中医药院校盲目、无序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

        2009年9月1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的核心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GUMEWPR),结合世界各国(地区)中医药学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遵循国际中医医疗市场适用性原则和教育机构所在国法律符合性原则。该标准明确了中医学本科办学基本要求和中医学本科(CMD前)毕业生基本要求,适用于各国培养中医医生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建立和实施对提高世界中医教育质量、培养国际中医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世界中医药学本科教育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开展如何建立中医药学本科教育以及各类型、各层次的资格认证体系、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为中医药国际教育评估体系、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进一步促进世界中医药教育发展。
    1.5教学模式尚待规范  目前在国内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中,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通用的教材和成熟的授课方式。在课程设置中,古代汉语及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方面的课程偏少,留学生又缺乏巾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背景知识,不容易学习、理解中医药理论知识:在留学生教育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在当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存在教材版本繁多、内容各异、水平参差的情况。近年来,尽管国内的中医院校根据现有的中医教材编写了一批双语教材在留学生教育中使用,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系列教材;而国外的一些中医院校限于条件,甚至是使用授课教师编写的讲义进行教学。教材的不规范,影响了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质量。

    1.6  中医药国际教育人才缺乏  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需要大量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扎实、具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并熟练掌握外语及中医药专业翻译能力的高素质师资力量,但目前这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国内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都经过系统的中医教育,许多教师存在中医药专业知识丰富但无法熟练用外语进行授课的情况,在师生语言交流特别是专业沟通上出现障碍,从而导致留学生对中医药的学习一知半解,不能真正掌握中医药知识。而国外中医院校的当地教师很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教育,缺乏完整的中医观念,知识面相对狭窄,临床和教学经验也不足,这样的教师队伍很难保证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质量。

    2推进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的思考

    2.1  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应制定健全的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外中医药教育的宏观指导,鼓励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在国内中医院校的留学生教育中,对办学审批、管理体制等方面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在招生规模、专业发置和学位授予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引导中医院校进行良性竞争与合作,形成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合力。政府还可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高层往来,促进中医药进入国外主流教育和健康保险服务体系,为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撑。

        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需要长期开拓和培育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市场,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在现行体制下,国内中医药院校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去开发国际教育市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投入,还可以中医药医疗与教育国际化的建设项目为载体、以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为突破口、以市场利益为纽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各国医药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
    2.2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  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了解度和认同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开展。因此,我国需加大中医药对外教育宣传,推动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度和认同度。近年来,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播使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依托孔子学院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是一条有效途径,进而可推动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

    2.3  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尽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但中医药国际教育评估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和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进一步发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作用,在已颁布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的基础上,推进中医药国际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相应的教育标准;尽快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办学资格认证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设置必要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和提高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4规范教学模式  根据中医药国际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尽快编写全球统一的、适合不同层次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高质量中医药多语种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应改革单纯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引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途径、新模式,如在理论学习阶段通过国内派出教师到国外上课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等;在临床见习、实习的安排上,一方面加快当地临床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分期分批安排国外学生来国内进行临床实践。

    2.5  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师资库  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人才是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的关键。国内各中医药院校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学科优势,树立学校在中医药国际教育中的品牌和特色,吸引留学生来校学习;应着力加强学校优势专业和学科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双语教学和临床带教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各中医药院校在利用自身优势,培养打造中医药国际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还应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联合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师资库,争取实现中医药国际教育教师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