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各国法规 > 正文
  • 台湾中医医政管理近况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6:25
  • 核心提示: 台湾中医药行政管理是卫生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其最高主管机构为行政院卫生署,现任署长陈建仁。卫牛署依法负责全台卫生行政事务,下设台北、高雄两市卫生局及23个县市卫生局,各卫生局下设269个卫生所(卫生室),共同负责台
    台湾中医药行政管理是卫生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其最高主管机构为行政院卫生署,现任署长陈建仁。卫牛署依法负责全台卫生行政事务,下设台北、高雄两市卫生局及23个县市卫生局,各卫生局下设269个卫生所(卫生室),共同负责台湾医药卫生发展与医药卫生管理、监督、指导和协调等工作,也包括中医药发展与执政等问题。 1 卫生行政组织结构调整趋势 1.1卫生行政组织结构 卫生署现设有医政处、药政处、食品卫生处、企划处、中部办公室(管理署立医院)及健保小组6个业务单位;根据业务归属另设附属业务机关13个:(1)疾病管理局;(2)国民健康局;(3)管制药品管理局;(4)药物食品检验局;(5)中医药委员会;(6)“中央”健康保险局;(7)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8)全民健康保险争议审议委员会;(9)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协定委员会;(10)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11)财团法人药品查验中心;(12)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13)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 医政处、药政处及13个业务部门均由卫生署长或副署长直接分管,管理和推动全台医药卫生规划与发展。 1.2组织结构调整趋势 台湾卫生主管认为,2l世纪卫生医疗已经不只是…。项消费,更是一“项投资,为适应市场规律,改变政府职能。卫生署内部结构调整自1997年提出,1998年开始,现仍在陆续进行,其趋势如下。 1.2.1 卫生服务多元化将卫生署职权定位在服务上,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将管理职能重叠、权责不清的合并;将新环境派生新任务的追加和延伸服务范围,实现卫生服务多元化。如将“防疫处”、“检疫总所”、“预防医学研究所”合并为“疾病管理局”;原“麻醉药品经理处”仅掌管麻醉药品制造和贩卖,由于近年来民众用药泛滥,为引导用药安全,将其职权延伸到对所有药品的管理,以及对民众用药的管理,并更名为“药品管理局”。 1.2.2 卫生行政分权化在卫生署内设立民间私立的,但在业务管理上十分专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医药行政管理辅助机构,实现卫生行政分权化。如医院评鉴管理交“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专管,包括指标订定、评鉴及口常监督管理等。 1.2.3建立监督与互动机制 在卫生署内成立与“中央健康保险局”并列的“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争议审议委员会、医疗费用协定委员会3个独立的民间专业的财团法人部门,形成与健保局平行、互动、相互制约的全民健康保险管理与运作机制,促进健康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1.2.4 卫生研究机构法人化 卫生研究院、药品查验中心等卫生署所属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公办民营化,以引进民间资金,减少财政投资风险,增加仪器设备投入,实现设备资源最大使用效益。 . 为落实事权统一和资源重组,机构改革调整还在延续,计划如下:①将“药政处”、“食品卫生处”、“药物食品检验局”合并为“药物食品管理局”,以建立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材、生物学制品的管理、检验、研究一元化建制。该建制还计划设置“卫生警察”,负责查辑伪药、非法行医等不法行为。②“医政处”也将计划更名为“健康服务处”,更多地体现政府职责就是服务的精神,同时体现医疗服务职能的延伸。③卫生署所属中部办公室原负责卫生署直属27家医院、5家精神病医院、4家慢性病防治医院、1家癫痫病疗养院的管理,将改制为“医院管理局”,其职责是扩大医院经营空间,理顺公益性与赢利性的结构关系,推动公立医院转型改革等。 2 台湾中医行政管理重点 台湾中医药行政业务主要由卫生署医政处、药政处、中医药委员会负责管理。国民党迁台初期,中医在台湾一度被指为密医。1987年7月卫生署内才开始考虑设置“中医药委员会”,初期中医药委员会仅为中医药业务咨询部门,不负行政职责。由于中医药业务不断扩大,在台湾中医药界强烈呼吁下1995年立法院终于通过设制,正式成立“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并赋予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2.1 中医医政管理内容 除医政、药政的政策管理归口在卫生署医政处、药政处外,中医药委员会是台湾中医药发展和政策研订、把握、领导、监督、指导单位,现任主任委员林宜信。委员会下设业务部门:中医组、中药组、典籍组和研究开发组。各组分管业务如下:①中医组负责中医政策研究、指导,订定中医发展规划,辅导中医师执业,辅导、督导中医医疗、医疗广告,组织中医人力进修等。②中药组负责中药政策研究,指导、督导中药商、中药制造商规范执业,督导中药广告,组织中药人员进修等。③典籍组负责中药资讯,典籍整理,编纂《卫生署中医药年报》。④研究开发组规划中医药研究发展,组织课题申报,推动中医药学术交流等。 中医药委员会工作重点:①全面提升中医执业人员素质;②健全中医药发展环境;③发挥中医药特色,促进民众健康;④促进中药制药产业发展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⑤推动建立适合社会环境的中医药发展事业观等。 2.2 中医师人力规划 医师人力规划由卫生署、卫生研究院等组织相关专家研讨、订定。台湾现有人口2 300万,台湾有关部门提出按人口总量配备医师人数比例,规划中的比例是每10万人口22名“理想中医师”。据台湾中医师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研究报道,1998年每10万人口中医师数为14.51人,按目前中医师产生量推估,2006年为17.18人,2010年19.26人。 卫生署2001年底数据,台湾领取中医师资格证书者9282人,其中执业中医师4 048人。目前,台湾中医师每年产生量约为375人,其中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系毕业生人数120人/年;学士后中医系约94人/年;长庚大学中医系约45人/年;特种考试产生中医师85人/年。但中医师人力过多滞留在大城市,如台中县每10万人口中医师数已达31.44人,超过卫生署中医师规划人力数。过多的中医师滞留在大城市、流向大医院是近年中医师人力资源分布特点。 2001年台湾地区召开的医事人力规划与预测研讨会,在重新评估中医师人力规划问题时,有关专家认为台湾中医师人力过剩(建议不承认大陆中医学历)。笔者认为,台湾中医师数量从整体上并不过剩,而是在地理分布上存在较大不均,所谓中医人力过剩应当是局部过剩。 2.3 中医医疗业务管理 中医医疗业务管理主要侧重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管理,管理主要从制度建设上健全。 2.3.1 中医疗效临床评估制度 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是中医医疗品质的重要标志。中医疗效临床评估制度尚未在全台铺开,目前仅选择中国医药学院台中附设医院和台北市立中医医院、台大医院等7家综合性中医或西医教学医院中进行。上述医院分别设置中药临床试验中心,选择慢性B型肝炎、肾病症候群、糖尿病、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病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的病人、住院病人开展临床评估研究。该项研究一方面对中药疗效进行有意义评价;另一方面对中药制造业起辅导作用。为配合开展临床评估研究,卫生署建立中医药临床试验体系的配套措施,推动配套研究,如开设中医药临床试验教育训练课程,成立“中药不良反应通报中心”,订定“中药临床试验查核作业规范“,成立“中医药联合人体试验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并订定“中医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引”等,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药IS09001国际品质论证。 2.3.2 医药分业管理 1998年卫生署推动医药分业制度,该制度规定医师只能开处方,负责病人的临床诊疗;药师则提供完整的、专业的药物治疗照顾。药物治疗是医疗照顾中的重要环节,医药分业管理使人权在健康保护方面得到尊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药师可以从专业角度把握和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使用浪费,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减少药物副作用、防止并发症和无效治疗等问题,从真正意义上维护民众用药安全,节省医疗开支,并能检验医师处方的正确性。 2.3.3 医疗品质管理 21世纪人的生存质量问题引起文明社会广泛关注,医药卫生领域主要关心医疗品质,包括医疗服务品质、医疗安全品质、医疗照护品质等,在实现全面的医疗品质管理上,台湾医界各级行政均积极配合采取系列措施。 ①引进TOM。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理念最先应用于制造业,其导向是提高产业的生产力、效率和效益,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TOM用于医疗机构,就是希望医院建构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有效的医疗环境“,提供全面的、优良的医疗与保健服务,使之满足病患需求,开拓医疗市场,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面对TQM,各有实力的医院纷纷计划将自己打造成为服务的、医疗的、科研的、管理的、人文的、科技的、服务社会,为民众健康努力的机构,并为此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模式,增加服务项目,顺畅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病患、顾客满意度。TQM带动经营理念的更新,经营绩效突显,为医院带来正面的效益。 ②台湾民众择医的调查研究。据“台湾民众择医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每年人均就医数为:西医7.3次,中医2.3~ 2.6次。病患在选择中医医院的因素中较多考虑:医师医德、医术、服务态度,医疗辅助人员(护士、药师等)的服务态度,医院行政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对病患后期的追踪态度,医疗环境与设备的新颖性。其中医德和医术这两项指标最为看重,可见,目前民众择医除医术标准外,对医德和医院整体的服务态度也十分重视;服务方面包括医师的治疗能力、医师对病情的解释等。近年,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如“中医医院门诊病人选择医院之考虑因素及就医满意度研究”,“劳保中医门诊制度现阶段中医议题之改进研究”,“中医门诊病人选择医院形式的相关因素”等,期望借助“民众择医的调查”结果促进中医医疗品质的提升。 从收集的文献资料看,台湾医药卫生行政自1997年开始陆续进行改制、改革。以管理理念的更新来适应全球化的卫生生态环境变化,建立一个务实、讲求效率、权责分明的卫生主管行政部门;中医药行政管理侧重点在于制度建设和健全品质管理的机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