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药食同源 > 正文
  • 巧用调料治百病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韩德承 时间:2015-09-23 11:21:53
  • 核心提示: 葱
    葱是烹饪中常用的调料,有增香、去膻、除腥的作用,也是传统的一味中药。葱的药用部分指的是靠近根部的鳞茎,习惯上称为葱白,其性温、味辛,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

         葱
        葱是烹饪中常用的调料,有增香、去膻、除腥的作用,也是传统的一味中药。葱的药用部分指的是靠近根部的鳞茎,习惯上称为葱白,其性温、味辛,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葱里的辣味物质与蒜类似,是一种含硫化合物,称为“烯丙基二硫化物”,它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常用验方:
        1.治风寒感冒:葱白5根与淡豆豉10克煎服。外用葱白数根,捣烂取汁,滴鼻。每天1次,每次2滴。
        2.治胃痛:葱白30克加生姜15克,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3.治鼻塞:用葱白一小把切碎煎成汤,用其蒸气熏鼻,或将葱白捣烂取汁,渗于脱脂棉内,将药棉塞入鼻腔。
        4.治小便不通:葱白一段,白矾25克,捣烂敷肚脐。每天1次。
        5.治头屑:先将葱白捣成泥,用纱布包好,轻轻拍打头皮,直到汁水均匀敷在头皮和头发上,过若干小时后,再洗去即可。
     

        姜    
        姜能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据测定,姜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的功效,可治寒性吐泻、脘腹冷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所含的抗氧化成分,可以有效调整消化系统,减轻饮食不当产生的腹泻症状,还可作用于循环系统,其醇提取物可兴奋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生姜和热姜水可治疗多种疾病。
     

        常用验方:
        1.治风寒感冒:生姜五片,紫苏叶3克,水煎服。
        2.治胸胁下胀满冷痛:生姜500克,捣烂,入锅慢炒待热后,装入纱布袋内,敷于冷痛处熨之,冷后再炒热熨敷。
        3.解鱼、蟹、天南星等中毒:榨生姜汁饮服可解之。
        4.治感冒头痛: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热姜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
        注意:凡阴虚内热者忌服。烂生姜含有黄樟素,不可食,以防中毒。
             
        蒜
        蒜有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的挥发油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痢疾、伤寒、结核杆菌等及致病真菌都有明显的抑菌和杀灭作用。夏季多吃大蒜,可预防肠道疾患,生吃大蒜还能抗癌。
     

        常用验方:
        1.预防流行件感冒:取10%大蒜汁内加3%普鲁卡因注射液制成滴鼻液。每日滴鼻3次,每次滴6-8滴,连用3天。
        2.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蒜汁20毫升,阿拉伯胶5克(研细),盐酸普鲁卡因2克,混合均匀制成胶状乳剂,然后缓缓加入蓖麻油75毫升,随加随沿一个方向研磨,至呈浅黄色乳糜液为止。此液贮藏于冰箱内,可保存1周。用此药液滴耳,每日2-3次,每次3-4滴。临床报道治愈率高,未发现不良反应。
        3.治灰指甲:取大蒜四五瓣去皮捣烂,加入100毫升优质陈醋,浸泡三四天备用。用时,先将病甲用消毒刀片削薄,再将患处置入醋蒜溶液内,浸泡15分钟。然后用棉球蘸醋蒜液包裹于患处6每日早晚各1次至愈。
     

        醋
        醋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酿制而成,药用具有收敛开胃、养阴生津、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醋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所含的有效成分能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对皮肤角质有一定的软化和清除作用,达到改变皮肤表面的酸碱环境、美容养颜的目的。
     

        常用验方:
        1.止鼻血:用药棉蘸醋塞鼻,血即止。
        2.除牙垢:牙齿发黄、发暗、有牙垢,可在每次刷牙时往牙膏上滴两滴醋再刷,这样持之以恒,就可除去牙垢,使牙齿洁白而有光泽。
        3.解酒醉:用上好的香醋数滴加入温开水中,喝后可解酒醉。
        4.治轻度吐泻:取少量陈醋加适量食盐,兑入沸水一次喝下。
        5.治失眠:将一只红皮鸡蛋洗净,用150毫升陈米醋泡在广口瓶里,置于25°C处48小时后搅碎鸡蛋,再泡36小时即可饮服,每天喝—羹匙。  
        6.治瘊子:取陈醋少许,倒在小碗内,掰一块鲜姜泡陈醋内24小时后,蘸醋液涂抹患处,每日数次。
     

        盐
        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软坚通便的作用,对胸脘胀满、齿龈出血、牙痛、消化不良等有辅助疗效。现代研究证实,氯是胃酸(盐酸)的成分,能活化唾液淀粉酶,帮助口腔消化淀粉类食物;钠离子对肌肉的收缩、心脏搏动、保持血液流畅,维持体内渗透压、神经信息的传递,以及参与糖类和蛋白的代谢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炎热季节或从事高温作业、进行激烈运动的人,若是出汗多了,或生病呕吐、腹泻大量失水时,需要补充液体还要补充盐分。
     

        常用验方:
        1.咽喉炎:用淡盐水含漱咽部,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2.治风湿骨痛:取大盐250克,与艾叶30克,伸筋草20克,透骨草、伸筋草各15克,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各10克,同装入纱布袋中,外套保鲜膜,入微波炉高火加热2分钟后,取出热敷患处20分钟。注意温度,谨防烫伤。
        3.治粉刺:食盐一茶匙,白醋半茶匙,开水半杯,溶好后用棉花蘸之洗面,每日一次。
        4.止身痒:洗澡水中放少许盐洗浴全身。
        注意:食盐过多会明显加重浮肿和高血压症状,有高血压者要限盐慎用。健康人也应限盐,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内。
     

        花椒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能除各种肉类的腥味,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用途极广,还是一味祛病疗疾的中药材。其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花椒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挥发油可提高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媳免疫能力,使血管扩张,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花椒有局部麻醉和止痛作用。
     

        常用验方:
        1.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花椒30克(炒),煨肉豆蔻15克,共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粒大。每服10粒,米汤送下。
        2.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花椒(微炒)、干姜、橘皮、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食后服。每服3 -6克,1日2次。
        3.治秃顶:取适量的花椒浸泡在高度白酒中.1周后使用时,用干净的软布蘸此浸液搽抹头皮,每天数次;若再配以姜汁洗头,效果更好。
        4.治痔疮:花椒50克,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用开水浸泡于盆中。先用热气熏洗患处,待水温降到适宜时,再行坐浴2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5.冶妇人阴痒:花椒、吴茱萸、蛇床子各30克,藜芦15克,陈茶一小撮,大盐60克,水煎熏洗阴部。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大料
        大料学名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性温,味辛甘,具有温阳、散寒、理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症。
     

        常用验方:
        1.治小肠疝气:取八角茴香、小茴香各9克,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
        2.治大便秘结、小便不通:取大麻子(炒、去壳)15克,八角茴香7个,共为末;另取生葱白4段,同研煎汤;调中成药五苓散同服。
        3.治急性乳腺炎:核桃1个,取仁;八角茴香1枚,研为细末。饭前共咀嚼烂如泥吞下,每日3次。
        注意:阴虚火旺、胃热便秘者,以及眼病患者、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活动性肺结核者忌食。
     

        胡椒
        胡椒含有胡椒素、胡椒脂碱、挥发油和向日葵素等成分,具有温中、下气、消痰、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等症,并能解食物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所含的胡椒素有解热和驱风的作用。
     

        常用验方:
        1.治神经衰弱:取白胡椒1粒,用剪刀剪成两半,置于耳穴相应部位,用胶布固定,然后用拇指捏压敷药穴位处至有发热感。每日不定时按压4--6次。神经衰弱取耳穴中的枕、肾、神门;神经衰弱综合征取皮质下、额、心等耳穴。
        2.治虚寒胃痛:取大红枣七枚(去核),每个枣内填入白胡椒七粒,用线绳扎好。入饭锅蒸七次,出锅后捣烂制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开水服下。
        3.胡椒粉冲水漱口加速感冒痊愈:取胡椒粉适量,用温开水冲开制成漱口水,用之漱口,每天使用4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