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药膳史话 > 正文
  • 饮食之道与《随园食单》(美食视点)

  • 来源:《市场报》 作者: 张占鳌 时间:2007-04-14 08:59:02
  • 核心提示: 一个人整天捉摸吃饭之事,有些俗。但是,又有谁可以不吃饭呢?故孔子曰:“食色性也。”然而,对于饮食之道,不但爱好,而且能够说出些道道,在华夏文明史上不乏其人,然真正在饮食之道上成大智慧者,则是寥寥无几。但有一本食谱确

     

     

        一个人整天捉摸吃饭之事,有些俗。但是,又有谁可以不吃饭呢?故孔子曰:“食色性也。”然而,对于饮食之道,不但爱好,而且能够说出些道道,在华夏文明史上不乏其人,然真正在饮食之道上成大智慧者,则是寥寥无几。但有一本食谱确能让后人百读不厌,奉为经典,越读越觉得有些趣味,这本书便是清代学者袁枚的《随园食单》了。

      ■饮食之道先知后行

      《随园食单》开篇伊始,首先提出了学问之道,讲究先弄懂了然后再做,饮食也是一样。按照袁枚的观点,他首先作了《须知单》,阐述了选料、配搭、火候、器具、时节等方面的20项基本准则,将烹饪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细细品读,很是令人神往。

      在《器具须知》一节中,袁枚就非常赞同古人“美事不如美器”的论断。提出了大小碗盘要摆放得有层次,才觉得满桌生色。近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每周日都有美食大赛节目播出,看过之后知道有些厨师取胜的重要原因就是器皿。按照袁枚的要求,物贵者器皿要精,物贱者器皿可以粗一些。你想想,费尽功夫做了一道好菜,倘若随便往一个大黑碗里一盛,也许就倒了胃口,毁了食欲。如果是放在一个精美的器皿里,兴许就会馋涎欲滴,恨不得立刻将美食吞进肚里为快。

      ■饮食之道顺物自然

      袁枚《随园食单》的另一原则,是万物都有自然属性,也自有其规律。为此,袁枚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总结,剖析了食物之间的差异,揭示了食物的内在品质。他告诉人们,海鲜江鲜,羽族水族,有鳞无鳞,杂牲杂素,饭粥茶酒,因为物性不同,因此各有做法,或煎或炒,或煮或烹,或炖或焖,或煲或煨。就是烹饪中的作料,譬如油之荤素、酱之清浓、酒之酸甜、醋之陈新,都要根据其性理不同,各有讲究,绝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随便添加和使用。

      袁枚之所以成为烹饪理论的大师,是他非常注意细节。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在他看来,洗刷之法,以去除有害的污物为最重要;而食物的调剂方法,就好像选人任能,一定要把最适合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而食材之间的搭配就仿佛选择对象,相斥相吸。至于烹饪的火候、快慢、器具、时节、多少等等,都要沉着应对,绝不能含糊。总的说来,每一个环节,都要顺其自然,都要遵循其规律,才能做出最上乘的菜肴。

      ■饮食之道不可卖富

      袁枚是杭州人,先后在江苏好几个县当过县令,后辞职定居南京。按照经济条件,虽说不算太好,但那个时代,还是可以摆谱的。然而他在《随园食单》中总是提醒人们,千万不可舍本逐末,排场摆阔。对各种庸俗风气充满了鄙视,处处体现了他对天然之美的追求。他在书中讽刺,有的人不懂食性,“用肉丝、鸡丝杂之,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还有的人为了充阔,“往往以三钱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真乞儿卖富,反露穷相”,作为对比,他提到了“冬瓜燕窝”的做法,“以柔配柔,以清入清”,反而得其妙处。

      这也许就是袁枚的饮食观。本来嘛,对美的追求,最不宜掺杂俗气,饮食当然也是如此。俗话说,萝卜白菜保平安,无论是鲜笋豆腐,还是鸡鸭鱼肉,都可以凭借慧心巧手烹调成美味。反观之,如今的饮食时尚,大都是过于追求丰腴,许多人每天为了口福,绞尽脑汁地捉摸,直到最后吃出了毛病,才知道想掏出来是多么困难,想减下去又需要费多大力气。

      ■饮食之道笔墨精神

      袁枚是清代人,不仅有《随园诗话》为后世喜爱,更有《随园食单》成为烹饪饮食的典藏。有人说,明清两代文人当中,袁枚算是第一等妙人,官做得潇洒,学问亦是精妙。虽为君子,但不像孟子那样“远离庖厨也”,而是不避荤素,醉乐庖厨,一册《随园食单》写得可谓满纸生香。正如当代著名作家阿城所说,肯写俗物,写得好看,靠的是好性情。

      袁枚就有这样的本事,写美食之余,常常让人浮想联翩。如“戒强让”条,“常见主人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殊为可恶”,读之不禁令人惊叹不已。又如 “烈炭以炙活鹅之掌,抟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何也?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我以为,细微处可见大道,笔墨落全是精神。

      ■《随园食单》之——饭粥单

      原文: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是古人亦吃蒸饭,然终嫌米汁不在饭中。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其诀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舂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一要善淘,淘米时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从箩中淋出,竟成清水,无复米色;一要用火,先武后文,闷起得宜;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湿得宜。往往见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

      译文:

      西汉的王莽说过:“盐是百肴之将。”我则说:“饭是百味之本。”《诗经》里说:“释之溲溲,蒸之浮浮。”可见古人也吃蒸饭。然而终归还是嫌米汁不在饭中。善于煮饭的,虽煮如蒸,煮的饭依旧是颗粒分明,入口软糯。其诀窍有四:一要米好,或用“香稻”,或用“冬孀”,或用“晚米”,或用“观音籼”,或用“桃花籼”,舂的极熟的米,霉雨天要摊开晾着,不要让它发霉变质。二要会淘洗,淘米时不怕费功夫,用手揉搓,让水从笸箩中淋出,直到流出的是清水,不带米色。三要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焖得米熟透。四要量米放水,不多不少,水米合适。往往见到富贵人家,讲究菜不讲究饭。真是逐末忘本,实在可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