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对症饮食 > 正文
  • 便秘分四型 中医食疗治便秘

  • 来源: 作者:丁丁 时间:2014-05-14 20:55:05
  • 核心提示:便秘可加重或引起许多疾病,如大肠息肉、大肠癌、痔疮、肛裂、肠梗阻、性欲下降等。对女性来说,长期体内毒素排不出去,更可加速衰老。对高血压病患者,可使血压忽然升高而引起脑出

    便秘可加重或引起许多疾病,如大肠息肉、大肠癌、痔疮、肛裂、肠梗阻、性欲下降等。对女性来说,长期体内毒素排不出去,更可加速衰老。对高血压病患者,可使血压忽然升高而引起脑出血;对冠心病患者,可引起排便性心绞痛,甚或心肌梗死;对肝硬化患者,可诱发肝昏迷……可见便秘的危害之大。

      偶尔的便秘对身体影响不大,但若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就可谓烦不胜烦了。尤其是到了秋季,天气干燥,更易患便秘。它不仅引起消化道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还可进一步导致全身不舒服,如头痛、头晕、心悸、心烦易怒,甚或贫血、营养不良。
     
    便秘害处多
    便秘害处多
     
      引起便秘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对于便秘的治疗,中医主张用清热润肠、顺气行滞、益气养血、温通开秘的方法,恢复大肠传导糟粕的正常功能。 
    中医将便秘分为四种类型
     
      热秘:可用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合更衣丸(芦荟、朱砂)进行治疗。
     
      气秘:可用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葱)进行治疗,也可配合更衣丸。
     
     
    便秘分四类
     
      虚秘:则要分清气虚或血虚。气虚便秘,可用黄芪汤(黄芪、陈皮、麻仁、白密)加紫胡、升麻进行治疗;血虚便秘可用润肠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或济川煎(当归、牛七、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进行治疗。
     
      冷秘:可用半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配合食疗:
     
      1.麻油伴潺菜。每次可用新鲜潺菜250克,麻油10克(约一汤匙)。制作时,先将新鲜潺菜用清水洗净,用刀切段备用。然后,用菜锅加清水煮沸,放进食盐,再把潺菜放入沸水中焯约3分钟取出,加入麻油拌匀,凉食。尤适宜虚秘患者。
     
      2.肉苁蓉瘦肉汤。肉苁蓉30克,锁阳30克,南杏仁12克,新鲜猪瘦肉150克。制作时,肉苁蓉、锁阳、南杏仁用清水洗净,南杏仁除去外皮,备用。鲜猪瘦肉用清水洗净血污,切块。然后全部汤料放锅中煮汤,先用武火煮沸,改文火煮1~2小时。肉苁蓉瘦肉汤尤适宜冷秘患者。
     
    便秘食疗
    便秘食疗
     
      3.决明蜂蜜饮。每次可用决明子(炒)30克,蜂蜜30克。制作时,先将决明子捣碎水煎,然后冲入蜂蜜搅匀,早晚各服一次(凉服),或取代茶饮。尤适宜热秘患者。
     
      4.无花果蜜糖粥。每次可用无花果30克,大米100克,蜂蜜15克。粥煮沸后放入无花果,煮至粥糜,待凉后,加入蜂蜜食用。尤适宜气秘患者。
     
      便秘易被人视而不见,但便秘是多病之源、多病之果,万万不可轻视。 

     

    硫丸(半夏、硫磺)加肉苁蓉、当归进行治疗。 

    小知识:如何分辨便秘的四种类型

     
      热秘:患者可出现大便干燥、口臭、口疮,面赤身热,小便黄短,舌苔黄燥,脉象滑实。
     
      气秘:患者可出现胸胁痞满,虽有便意却欲便不得,甚或腹胀腹痛,嗳气频作,脉弦。
     
    辨别便秘类型
     
      虚秘:分气虚或血虚。气虚便秘,患者可表现为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后觉疲乏无力,而便质并不干硬,平时则面色苍白,精神委靡不振,舌质淡嫩,脉虚。血虚便秘者可出现大便努挣难下,大便虽干但不结,平时面色、口唇及手足远端表现为贫血外貌,觉头晕、心悸。
     
      冷秘:患者可出现大便难排,小便清长。平日则面色清淡,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舌质淡白而润,脉沉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