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脾胃科 > 正文
  • “六脉神剑”帮你解除胃病困扰!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9-08 09:12:52
  • 核心提示:人们常说,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抓住男人的胃。然而,男人主外,常常顶着较大的压力,努力打拼,也时常因此而落得一身胃病。很多女性为了苗条的身材,又或者是为了工作,经常不好好吃饭,也

    人们常说,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抓住男人的胃。然而,男人主外,常常顶着较大的压力,努力打拼,也时常因此而落得一身胃病。很多女性为了苗条的身材,又或者是为了工作,经常不好好吃饭,也让胃遭受了各种折磨。面对胃病,该如何治疗?名老中医有治胃病的“六脉神剑”,不妨一看啦!

    胃病常以胃脘疼痛,食后饱胀,腹胀食少,嗳气吞酸,倦怠无力,恶心欲吐为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为“胃脘痛”“痞满”,大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致肺胃损伤,运化迟缓,湿浊困阻,或肝气郁滞、气滞血瘀致气机不畅,胃络受阻。相当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胃从肝治

    先生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胃相关,胃从肝治。叶天士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性如风木,喜条达疏泄,恶抑郁、精神紧张;胃气主降,脾气主升、主运化;厥阴之脉,夹胃属肝;冲脉隶属阳明,肝主冲脉,故肝胃之气相通。肝经调畅胃气和顺,肝气郁结或肝阴虚阳旺则肝失疏泄,胃气不降,脾气不升,造成肝胃不和、肝脾不和。饮食入胃,需脾气之运化升发,也赖肝木之气的疏泄。若厥阴之气上升,阳明之气失降,肝木扰动,横逆犯胃,日久致胃阴受劫,则出现胃纳滞呆、食后胁胀、口渴咽干等胃阴不足的胃病症状。脾主运化,肝可协助脾气升发清阳,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脾气虚弱,肝气乘虚伐脾,出现腹胀、腹痛伴有泄泻之脾虚症状等,都得从肝考虑。其具体治法如下。

    1.疏肝和胃

    胃脘隐痛阵发,食后饱胀,腹胀食少,舌红,苔薄黄,脉细弦。

    方药:柴胡,生牡蛎(先煎),香附,乌药,木香,白芍,甘草,九香虫,木蝴蝶,佛手,玫瑰花,川楝子,延胡索。

    2.平肝和胃

    食欲不振,频频恶吐,脘腹窜痛,胸胁闷满,得化即安,舌红苔腻,脉弦滑。

    方药:柴胡,生牡蛎(先煎),苍术,厚朴,枳实,竹茹,旋覆花,代赭石,大腹皮,瓜蒌皮,夜交藤,合欢皮。

    3.滋肝和胃

    胃脘嘈杂,灼痛频作,嗳酸腹胀,舌光红,少苔,脉弦细。

    方药:柴胡,生牡蛎(先煎),苍术,玄参,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

    4.疏肝和胃

    有饥饿感但食后腹胀,攻撑连胁,大便艰或溏,舌紫苔腻,脉弦或涩。

    方药:生蒲黄,五灵脂,川楝子,延胡索,三棱,莪术,郁金,石菖蒲,苍术,厚朴,大腹皮,瓜蒌皮。

    5.清肝和胃

    胃脘灼痛,烦躁易激动,口干苦,食后易胀,舌红,苔黄,脉弦细。

    方药:柴胡,生牡蛎(先煎),黄连,吴茱萸,香附,乌药,白芍,苍术,厚朴,百合,郁金,黄芩。

    6.温肝和胃

    上腹隐痛,遇暖则安,并有恶吐,舌胖淡苔白,脉沉涩。

    方药:柴胡,生牡蛎(先煎),苍术,厚朴,香附,乌药,益智仁,荜澄茄,高良姜,白芍,半夏,化橘红,木香,川贝。

    案1

    钱某,男,36岁,常州人,重工业厅干部,病案号97043。1963年12月初诊。

    1956年来新疆,即出现半夜泛冒清水,必起床倾吐完方能再寝。病程前后八年,中西医久治均无效,历尝各种药物无功。刻诊:两年来每夜泛冒清水黏液,其味不酸不咸,发作时辄从梦中惊醒,必起来吐清方快,胸次懊难名;由于夜间睡眠不足,影响白天工作;食欲不振,多吃即胀;舌苔白,脉缓。从温中摄水为治,予柴牡益澄汤:

    柴胡,益智仁,牡蛎(先煎),荜澄茄,高良姜,制香附,制半夏,橘红,川贝,苍术,木香,白芍,茯苓。

    每日1剂。3剂即收大效。兼用香砂枳术丸每天1包。服用30剂,冒水全停,食欲大振。停药两月,诸恙皆安,八年宿恙短期收效,颇引以为快云。

    案2

    蒙某,女,28岁。

    胃痛十余年。食后上腹作胀,腹痛头昏,周身肌肉乏困无力,大便不畅,怠倦嗜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肝胃失和,拟疏肝解郁,利气和胃。处方:

    柴胡,生牡蛎(先煎),香附,乌药,郁金,石菖蒲,苍术,厚朴,九香虫,木蝴蝶,桔梗,夜交藤,合欢皮,大腹皮,瓜蒌皮。

    服药8剂,胃痛大减,进食增加,再予原方加减调理,嘱其注意饮食、情绪及睡卧,渐愈而未再复发。

    原按:胃从肝治,表明:①胃的健运需要肝的疏泄条达;②肝气的运行与情志活动直接相关。说明人的情志变化对胃的功能影响甚大。此为强调肝在胃病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并非所有胃病均从肝治。正如《素问·咳论》中所说“非独肺也”一样的道理,如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胃病,还当根据临床“审因论治”,方可无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