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精神科 > 正文
  • 农村留守儿童易患人格障碍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3:54:19
  • 核心提示: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并需其他亲人或者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自身特殊的生存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并需其他亲人或者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自身特殊的生存境遇和外界思想的不断侵入,其精神世界出现了消极依赖、自我封闭、唯我独尊、放任自流等严重问题,并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瓶颈。

      专家表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影响深远。

      1、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瞧不起。因此,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

      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现一定的自我封闭性,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一段时间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心理孤僻抑郁[1]。

      3、逆反心理和行为偏差

      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际交往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亲友的批评管教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2]。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4、厌学心理和怨恨父母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时不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学习比较被动,加之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接管他们的亲戚一般只管他们的生活不管学习,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症等问题。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这种现象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家长倾向于将物质财富作为判断标准,产生“读书无用”思想,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与教学设施的落后使教师很难从专业教育的视角理解、解决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其次,隔代监护人由于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常常采取不当的管理方式,将其独自留在或锁在家中。

      同时,教师群体由于惧怕舆论监督的压力而对问题儿童不管不问。最后,祖辈“重养轻教”的教养方式,使他们认为只要让留守儿童“万无一失”、“确保安全”就算完成任务,对留守儿童消极性格的养成听之任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