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妇产科 > 正文
  • 卵巢囊肿严重吗?五大危害不容忽视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08:13:34
  • 核心提示:   卵巢囊肿严重吗?因为卵巢是产卵子的地方,如果出现异常,会导致女性各方面的问题,所以许多女性想要了解卵巢囊肿严重吗?针对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卵巢囊肿的危
      卵巢囊肿严重吗?因为卵巢是产卵子的地方,如果出现异常,会导致女性各方面的问题,所以许多女性想要了解卵巢囊肿严重吗?针对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卵巢囊肿的危害是比较大的,除了自身产生的影响外,还直接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此外,卵巢囊肿还有恶变的可能,可威胁到生命安危。
      卵巢囊肿严重吗?五大危害不容忽视
      1、导致女性容颜早衰
      卵巢囊肿会引发内分泌失调、早衰、恶变,甚至会引发卵巢癌。
      2、导致水肿,影响生活
      卵巢囊肿患者除了能感觉到食欲不良、体重减轻和腹部肿胀之外,还可能引起呕吐、发烧和腹部剧痛;后期甚至会导致腹部与四肢发生水肿。
      3、致不孕,影响生育
      一旦卵巢囊肿变大或者变性,就有可能使精子、卵子或者受精卵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生育,导致不孕的恶果。
      4、引发流产、难产
      卵巢囊肿在早孕时可能引起流产,中期妊娠时则易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晚期妊娠时囊肿较大者可导致胎位异常,分娩时可能阻塞产道引起难产。
      5、发生癌变,威胁生命
      卵巢囊肿增大极易发生感染、扭曲、出血或爆裂,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威胁。有些肿瘤性的囊肿甚至会发生癌变。
      不同种类的卵巢种类的严重性极其对策
      1、功能性囊肿:这类囊肿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中最为常见,发生在排卵周期的育龄妇女,有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这是由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药物刺激等造成的过度生理性反应所致。
      对策:对这类囊肿,观察是最好的办法。通常过几天到两周左右,它们大部分会自动消失。因此医生会告诉你,月经一结束再来照一次超声波,如果一点都没缩小,才考虑是非功能性囊肿。如果观察一两个月都未缩小或消失,可采用中药调理内分泌,直至症状消失。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如囊中如孕三个月、腰痛、造成子宫扭曲等严重症状时才需要开刀切除。
      2、出血性囊肿:有时滤泡囊肿及黄体囊肿生长过速,造成卵巢的组织牵扯而裂开流血。这些血液因没有出口出去而积在卵巢里,就称为出血性囊肿。
      对策:这种囊肿一般会自行消失但所需时间较长。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则可服药减缓症状。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病人呈现较严重症状时才需要开刀切除。
      3、浆液性上皮囊肿及黏液性上皮囊肿:在观察三个月后,仍然存在的囊肿有可能是属于上皮卵巢囊肿,而非功能性囊肿。这是因为具有分泌功能的浆液细胞及黏液细胞在排卵后被包埋在卵巢内,不断的分泌液体形成囊肿。
      对策:这种囊肿是不会消失的,需要开刀切除。
      4、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瘤):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长在卵巢内,在卵巢内形成大量黏稠咖啡色像巧克力状的液体。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瘤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变大,渐渐侵蚀正常的组织,造成卵巢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对策:药物治疗效果差,难以消除囊肿。较小的巧克力囊肿可及早采用中医治疗,可达到缩小肌瘤、防止复发的目的。巧克力囊肿囊壁常常很糟脆,容易自发破裂,破裂后,其浓稠的巧克力样囊内液可流入腹腔。这种巧克力样液体的刺激性极强,可刺激周围的腹膜,引起剧烈的腹痛,要及时就医。经过评估其严重性后,可能需要开刀处理。
      5、畸胎瘤: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囊肿,可能是在胚胎时期的细胞分化上出了问题,经过很久的时间才表现出来。它会在卵巢内生成毛发、牙齿还有一些油脂类的聚集。
      对策:由于畸胎瘤本身不会自行消失,而且还有可能不断的成长,另有15%机率会造成卵巢扭转,所以最好及早切除。一般来说恶性的比率小于千分之一。
      6、卵巢癌:罹患卵巢癌的机率相当低,但因为位于骨盆腔内,并不容易早期发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