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不孕不育 > 正文
  • 生理周期不准 女性如何推算易孕期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11:35:54
  • 核心提示: 很多对夫妻为了要孩子,像机器一样每天不懈的努力。但好消息一直不来招手。其实带着情绪爱爱,能让你更容易拥有一个漂亮聪明的宝宝。

      1.什么时候是易
    很多对夫妻为了要孩子,像机器一样每天不懈的努力。但好消息一直不来招手。其实带着情绪爱爱,能让你更容易拥有一个漂亮聪明的宝宝。

      1.什么时候是易孕期?

      准确答案是以一个普遍的28天周期为“基准”推算的。

      即排卵通常都发生在从下次月经来临的第一天算起,“倒数”第14天。

      为什么要倒数呢?那是因为正常周期的“黄体期”均是固定的,为14天。

      易孕期也可从来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正数”的第11天到第16天这个期间。

      最容易受孕的日期应是第13-15天。

      如果有生育能力而又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那么在易孕期就极有可能受孕。

      2.哪一天是确切的月经周期的第一天?

      生理周期的第一天是指正常月经出血的第一天。

      如果在此之前有少量点状出血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妇女以为月经流血结束的那天是自己生理周期的第一天,这是错误的,并会导致对易孕期的推算错误。

      3.如果生理周期是32天,那么如何推算易孕期?

      只要你的生理周期是固定的,那么易孕期的周期也相对是固定的。

      如果你的月经周期比28天长,那么按推算公式,就是每长一天加一;

      如果你的月经周期比28天短,就相应减去短的天数。

      举例:假如生理周期是32天,那么易孕期就应该是从第15(11+4)天到第20(16+4)天,排卵可能发生在第18(14+4)天。

      4.生理周期在26至30天之间,该如何推算易孕期?

      此时你需要推算两个易孕期。

      一个基于最短周期,另一个基于最长周期,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

      比如26天为一个周期的,第9天至第14天是易孕期;

      30天为一个周期的,第13天至第18天是易孕期。

      所以对你来说,易孕期从周期第九天到第18天是易孕期,排卵就可能发生在第12-16天。

      5.如果生理周期非常不准,该如何推算易孕期?

      如果月经周期非常紊乱而无法预测的话,那你可能没有排卵。

      这种情况你必需先去医院检查无排卵的原因。

      6.在易孕期的性生活频率应该如何?

      理想的频率应该是隔天一次,或者是每周三次。

      但需注意每天都做爱是不会提高受孕机率,除了使男性精液量减少外,还会让人疲惫。

      需要说明的是:最易受孕的日期是第13天至第15天(28天月经周期),这几天内至少要有1-2次性生活。

      7.为什么测了体温(BBT)在排卵时有同房,但还是失败?

      基础体温是非常著名的助孕工具,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误导人的。

      通常在排卵后的两天里,基础体温都会有些升高,并且可以监测到。

      但是体温升高的那天同时也是易孕期结束的日子。

      换句话说,体温升高意味着你的易孕期结束了。

      基础体温能帮助我们判断某天是否有排卵,但只有在真正的排卵后才能看到结果。

      8.排卵试纸的检验原理是什么?它有可能带来什么样的误导?

      排卵试纸的检验原理是检测一种叫做 LH 的激素含量。

      这种激素平常在体内的含量很低。但在排卵之前它的含量会大幅度的提升,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LH峰值”。

      排卵试纸就是检测这个峰值的,有出现既意味着有排卵。而且有峰值时,说明排卵即将在12-36小时内发生。但是如果你一味的等候这个峰值的出现,那么你有可能错过将近一半的易孕期。这是因为在峰值出现的前几天就已经处于易孕期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