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不孕不育 > 正文
  • 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误区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11:35:26
  • 核心提示:  有些不孕不育患者一旦经过了某位医生的确诊,就立即想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没有了精神。但是客观的考虑。无论是医生,还是检查机体的仪器,措施;还是病人自身机
     有些不孕不育患者一旦经过了某位医生的确诊,就立即想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没有了精神。但是客观的考虑。无论是医生,还是检查机体的仪器,措施;还是病人自身机体的某一瞬时表现。都有可能造成误差的产生。所以一定要在就诊是多参考几家医院。以免造成更大的麻烦。下面就是一些不孕不育诊断和治疗的误区:

      要想治疗不孕症,只有依靠先进的现代医学对多种病因进行准确分析,根据病因实施标准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原发病治愈后,不孕症也就不存在了。

      误区一:把“不孕症”当成一种疾病来治多数人,包括许多医生,把不孕症看作一种病,甚至在诊断上也写作“不孕症”“原发不孕症”“继发不孕”“男性不孕”“女性不孕”等。既然是一种病,必然会有治疗此病的药物,由此派生出许多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和药物,比如各种助孕丸、种子丸、保胎丸和调理气血的所谓祖传秘方。许多医生利用这种错误的概念,推销各类中草药和偏方验方蒙骗患者,骗取钱财。现代医学证实,不孕症不是一种病,是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男女双方可能患有全身性或生殖系统的疾病引起不孕症。女方因素包括:卵巢、输卵管、宫腔、宫颈、阴道等疾病。男方因素包括:精液异常、输精管阻塞、生殖器畸形及全身等疾病。还有男女双方的因素如:性知识缺乏、免疫因素、心理原因等。由此看来,没有包治不孕症的灵丹妙药。要想治疗不孕症,只有依靠先进的现代医学对多种病因进行准确分析,根据病因实施标准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原发病治愈后,不孕症也就不存在了。

      误区二:盲目应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我国不育症夫妇几乎100%经过中医药的治疗,许多医疗机构也开展以中医药为主的不孕不育门诊。我们知道,不孕不育,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表现。有着多种病因,95%以上的病人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比如女性不孕主要病因包括:输卵管阻塞、宫外孕、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粘连等。这些疾病视程度轻重而言,合理恰当的运用中药,可以取得一定疗效。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前,需要在经过系统检查之后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组方治疗。不要盲目用药,要先确诊、后治疗,依据不同的病种选用不同的助孕措施。

      误区五:习惯性流产患者盲目保胎很多患者把保胎作为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最有效措施,临床上有的妇产科医生也盲目对先兆流产进行保胎治疗,使用各种保胎丸、安胎散,乱用黄体酮、维生素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但临床实践证明这些治疗并无明显效果。盲目保胎实际上是医学界对习惯性流产病因不清而导致在治疗上的常见误区。引起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也应各不相同。比如:免疫因素引起的流产,必须对孕妇作免疫治疗,才可以保证不再流产。如果是基因突变造成的流产,最好不保胎,如果生下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对家庭和社会都是负担。

      误区六:不育症是无法预防的部分不育症是可以预防的,如医源性不育。医源性不育是指由于不正当的或过度的治疗而导致的不育,约占不育症的40%。引起医源性不育的主要病因依次为: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宫外孕治疗、开腹手术、不适当超排卵、宫颈电熨、未及时治愈的盆腔感染等。预防不育的措施有:1、未生育前慎做流产;2、首孕分娩可预防免疫性早期继发和血型不合性晚期习惯性流产;3、宫外孕尽可能行介入或内窥镜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输卵管及生育功能;4、避免反复宫腔操作和宫内节育器等;5、单纯宫颈糜烂不宜物理治疗以防宫颈管粘连;6、慎用超排卵,不单用口服排卵药,珍惜卵细胞;7、盆腹腔疾病实施内窥镜手术,预防盆腔粘连;8、预防和控制盆腔生殖器感染,防止盆腔粘连;9、如有不育症象应先确诊后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有如此之多的误区存在,可见不孕不育的患者的危险,不但是自身的真正疾病是何面目不能够确定,还有可能被确诊成其他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多方寻医,多家验证。最终达到对疾病的正确的确诊。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是应该贯彻某一种方法的,可以以另一种方法辅助,但是万万不可十几种方法一起上企图达到“疗效叠加”“加速痊愈”的目的,不然,只会全然无效,甚至得不偿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