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治未病理论 > 正文
  • 治有病莫如“治未病”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1-13 07:46:35
  • 核心提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外医学界都发现,许多疾病难以根除。其实,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甚至稍纵即逝,而我们一生要面临的损害健康因素又太多太多。就拿毫不起眼的小小风邪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外医学界都发现,许多疾病难以根除。其实,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甚至稍纵即逝,而我们一生要面临的损害健康因素又太多太多。就拿毫不起眼的小小风邪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小风吹来,多数人身体一阵抖震便能驱除,但若遇到人体正气不足时,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表现。这就代表着疾病的产生,健康的下降,精气的妄耗,意味着生命已受损。即使此时再去服药,甚至能找到“特效药”而瞬息痊愈,但生命的损伤已经不可挽回。所以魏晋朝时养生家嵇康曾说“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一毫不加谨,百病所由兹”。更何况,若将“一过”、“一毫”放到人之漫长的一生来看,又将遭遇多少个“一过”、“一毫”之损伤啊?!
     
    面对这种情况,人类该怎么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早就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治未病”,强调不必与疾病缠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的“治未病”指的是对未患病机体进行保养,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治未病”的其中一层含义。《素问·刺热论》中又有:“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的“治未病”指的是疾病在尚未发生而出现征兆的时候,先施以治疗手段,阻断疾病的发生,这是“治未病”的又一层含义。《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对“治未病”进行了不少阐发。如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就说:“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可见,对于健康而言,“治未病”比治有病重要得多。丰富了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理论和手段,也使“治未病”成为了渗透和贯穿于祖国传统医学各方面的一个基本原则。那么,怎样“治未病”呢?
     
    首先,满足养生健康的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做到这四点,便可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尚可学习《黄帝内经》中所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就是顺应自然而活动,坚持锻炼,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不过度劳心劳力。看来,无论古今中外,“治未病”的基本要素是相似、相通的。
     
    其次,重视保养正气。却病延年的根本在于正气,所以养生应以正气为本,充分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扶正固本,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其中重在保精护肾和调养脾胃,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通过对“先天”和“后天”的调养,就能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危害。诚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三,慎避有害因素。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仔细审查机体内外存在的致病因素,考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防微杜渐,施以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医圣张仲景所论“养慎”治未病模式即是明辨“千般疢难,不越三条”,据此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健康之时,“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出现“四肢才觉重滞”之类征兆,“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以防其发病,如此“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第四,干预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健康向疾病过渡的中间状态,忽视亚健康,向前一步便是疾病;调摄亚健康,退后一步就能回归健康。因此,倘若身体稍有不适,需倍加注意,切不可因各种借口而忽视对亚健康的干预。当代诗人陈志岁《病中窥镜》云:“至防防未病,精补补初亏。”(《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病中对镜自叹,却得养生真髓。
     
    最后,既病防变。疾病发生的初期,就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疾病处于初期的时候,一般病位较浅,症状比较轻微、病情较单纯,对正气损害也不重,此时进行早期治疗,往往用药不多却效果良好,可以截断病情,防止传变发展,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正如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中说:“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中医“治未病”还强调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对可能被波及影响的部位,先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疾病传至该处,截断疾病的发展,将疾病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遏制疾病,提高疗效。如《难经》中就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医圣张仲景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截断疗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未病”理论。
     
    总之,治有病莫如“治未病”。善养生者,生活中应该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尽量保持正气的充盛,针对各种病因进行预防,“伤人之徒,一切远之”。倘若忽视未病先防,一味依靠药物,甚至认为能“药到病除”,终究会因正气持续受损而难于恢复,导致“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的悲剧发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