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未病先防 > 正文
  • 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干预亚健康之便稀调理方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1-17 15:55:00
  • 核心提示:1.生活起居调摄
    (1)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使机体生物钟规则,有助于胃肠功能协调。
    (2)注意季节、气候骤变情况,随时增加衣服,避免受凉。
    (3)避免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2.情志调摄
    心理负担重者
    1.生活起居调摄
        (1)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使机体生物钟规则,有助于胃肠功能协调。
        (2)注意季节、气候骤变情况,随时增加衣服,避免受凉。
        (3)避免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2.情志调摄
        心理负担重者,可进行心理辅导,寻求心理支持,缓解心理痛苦,帮助减轻精神紧张、
    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药,如安定等。
        3.饮食调摄
        对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者,则少量进食,低脂、低纤维素饮食,循序渐进增加饮食
    量,尝试停用牛奶,或改用豆浆,不进食生冷、含纤维多的食物,适当补充肠道酶类,调节
    肠道微生态环境和促进代谢的物质,如维生素B族、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等。
        4.食疗
      (1)薯蓣干姜粥
        原料:干姜10g,山药60g,白糖少量。
        制法:将干姜、山药轧细过筛,加水调糊置炉上,用筷子搅动,成粥,加少量白糖,服
    用。
        功效:健脾温阳。适宜于脾阳亏虚之便稀者。
        (2)四神补阳粥
        原料:补骨脂l0g,五味子6g,肉豆蔻2枚,干姜l0g,粳米lO0g,大枣6枚。
        制法:取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用面麸盖煨去油入药)、干姜加水适量煎汤取清汁,
    加粳米、大枣共煮粥,粥熟食之。
        功效:温补脾肾。适宜于脾肾亏虚之便稀者。
        (3)山药苡仁粥
        原料:糯米30g,山药30g,薏苡仁l5g,红糖少许。
        制法:取糯米、山药、薏苡仁共煮粥,粥将熟时加砂糖少许,稍煮即可服用。
        功效:健脾利湿。适宜于脾虚湿盛之便稀者。
        (4)姜糖饮
        原料:鲜姜15g或干姜6g,红糖30g。
        制法:姜打碎或切细,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服。
        功效:温中祛寒。适宜于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而致大便稀溏,臭味不甚,腹痛喜温的寒
    泻者。
        (5)藿香粥
        原料:干藿香l5g,粳米30g。
        制法:藿香研细末,粳米淘净,加水烧至米粒开花时调入藿香末,文火煮成稀粥服食。
        功效:健脾化湿。适宜于脾虚湿盛之便稀者。
        5.中医辨证调摄
        (1)寒湿证
        主症:便稀如水,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风寒表证。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藿香l2g,紫苏叶l0g,白芷9g,厚朴l0g,大腹皮9g,法半夏l2g,
    陈皮6g,茯苓12g,甘草6g)。
        (2)湿热证
        主症: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20g,黄芩12g,黄连l0g,金银花l5g,茯苓12g,绵茵陈15g,藿香12g,车前子l5g,木香6g,火炭母20g,甘草6g)。
        (3)伤食证
        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l5g,神曲12g,法半夏l0g,茯苓15g,陈皮6g,连翘12g,布渣叶l5g,麦芽15g,甘草6g)。
        (4)肝郁证
        主症:便稀发作与情绪有关,脘胁胀闷,嗳气食少,腹痛肠鸣,腹痛即泻,泻后痛减。
    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白芍l5g,白术12g,防风l0g,陈皮6g,茯苓12g,柴胡l0g,枳壳l0g,佛手12g,甘草6g)。
        (5)脾虚证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食少脘胀,面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l8g,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5g,扁豆12g,陈皮6g,
    砂仁6g(后下),薏苡仁l5g,鸡内金l0g,黄芪12g,神曲l0g,炙甘草6g]。
        (6)肾虚证
        主症: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腿酸软。舌淡,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g,吴茱萸l0g,肉豆蔻6g,五味子6g,熟附子l0g,炮姜9g,党参15g,白术12g,炙甘草6g)。
        6.温针隔姜灸
        取穴双侧足三里、脾俞、肾俞、中脘。
        将艾条切成2cm长的艾段,老姜切成0.1cm厚的姜片,在姜片的中间穿一小孔,以便针柄穿过。治疗时,便稀者仰卧位,将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后采用补法使之得气,然后把穿有小孔的姜片从针柄的末端穿过,使姜片贴于皮肤上,将2em长的艾段插在针柄顶端,在艾段靠近皮肤一端将其点燃,艾段徐徐燃烧,使针和姜片变热。此时,患者即感到胃脘部温热感。艾段燃完后,除去灰烬。每穴连续灸3壮,每日治疗l次,l0天为l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7.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
        先将四缝穴周围皮肤局部消毒,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刺后挤出黄白色黏液。再让便
    稀者(多数是小孩)俯卧,以两手拇指抵于长强穴,两拳眼向前,与背垂直,再以两手拇指
    与食指合作将皮肤肌肉提起,然后做食指向前推、拇指向后拉的翻卷前进动作,自尾骶部起
    沿脊椎两旁向上推捏至第7颈椎大椎穴两旁,为1遍。连续3遍为l次,每日l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