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人体健康自检自查全知道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自测 > 人体健康自检自查全知道 > 耳部 > 正文
  • 不可不知的耳穴保健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08 14:07:35
  • 核心提示:不可不知的耳穴保健法
    耳穴治疗方法很多,如在耳穴上扎毫针、埋揿针、放血、艾灸、灯草灸、注射药物、贴敷药物、贴压药物种子或药粒等,但多数需要专业的针灸师操作。下面

    不可不知的耳穴保健法
        耳穴治疗方法很多,如在耳穴上扎毫针、埋揿针、放血、艾灸、灯草灸、注射药物、贴敷药物、贴压药物种子或药粒等,但多数需要专业的针灸师操作。下面介绍4种简单易学、适合自疗和自行操作的耳穴治疗方法。
    最易操作的耳穴压丸法
        耳穴压丸法,又称“耳压法”  “耳穴贴压法”  “耳穴压豆法”,是把光滑的圆形压丸用胶布或膏药粘贴在耳穴表面,并配合以按揉的一种治疗方法。
    ●耳穴压丸法的特点
        耳穴压丸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奏效快速、刺激保留持续性、费用低廉、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尤其对于害怕针刺的人更为适合,非常适合居家自疗和自行操作。
    ●耳穴压丸法需要的材料
        选择适宜的压丸压丸要求圆形而光滑,质地坚硬不易破碎,如大芝麻或半个绿豆等,均可作为压丸使用。常用的有王不留行子、白芥子、决明子、绿豆、莱菔子、油菜子等。此外,高粱米、小麦、不锈钢小珠、圆滑的大砂粒等也可以采用。压丸本身要求清洁,用75%酒精浸泡约2分钟,或用沸水烫过,晾干后贮藏于瓶中备用。
        医用胶布或膏药胶布多选用肤色医用胶布(颜色与创可贴一样,比白胶布好看),贴在耳穴上不太明显。把医用胶布或膏药剪成约0.6厘米见方的小方块,将压丸贴在中央,逐块排列在纱布或玻璃皿中,供治疗取用。    
        压丸板可采用如下方法自制一块。选用约0.3厘米厚的有机玻璃板,裁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大小自定),然后在其面上按0.7厘米左右的距离划割深约O.1厘米的纵行和横行线条,这样板面上就显现出一个个约O.7厘米见方的小方格。在方格中央钻深1.0~1.5毫米、直径1.5~2.0毫米的小凹陷,将王不留行子或其他药子铺满小凹陷。把与有机玻璃板同样大小的胶布或膏药封贴于上面,用刮胡刀片或手术刀片、削铅笔刀沿沟槽划割开后备用。
        市场上销售的压丸板也称“耳穴治疗板”  “耳穴板”  “耳豆板”,配以宽10厘米、长100厘米的专用胶布,使用非常方便,可以买一块备用。
        医用镊子准备一把镀镍或不锈钢的医用镊子,以镊取上述准备好的贴子胶布并粘贴于耳穴上。
        消毒用具准备好适量的75%酒精、棉签。
    ●耳穴压丸的简易操作法
        用棉签蘸75%酒精涂抹耳穴,待干后,左手托住患者耳廓,右手用镊子将贴子胶布或膏药对准耳穴粘贴。在呈线、沟状的穴区(如耳背沟)可采用排豆压法,施行时,取与穴区等长的胶布或膏药,将压丸依次紧靠或相隔l~2粒丸距离于胶布或膏药上呈纵行排列,然后粘贴于穴区上。医者或患者用手指施行按压(揉),以使局部产生酸、胀、痛、麻、热等感觉,持续约3分钟。此后,每日自行按压(揉)3~5次,每次3~5分钟,以出现上述感觉为度。每次施贴单侧或双侧耳廓,并予保留3~5日,待调整耳穴后再重新贴压。每5~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相隔7日左右。
        压丸贴好后要加强刺激作用,常采用按压法或按揉法。
        按压法是以拇、示二指在耳廓前后捏住贴敷的压丸,一松一紧地施行按压。该法的刺激感较强,适用于急性病、实热证和耐受力强的患者。    
        按揉法是以拇、示二指在耳廓前后捏住贴敷的压丸,以压丸正面相对的指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该法的刺激感较按压法略弱,适用于虚证和老、幼及体弱者。
    ●耳穴压丸注意事项
        第一,局部有皮损、炎症和冻疮者,不宜采用该法治疗。
        第二,每侧耳廓每次贴治的耳穴不宜过多,一般宜在10穴以下。
        第三,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炎症。夏季炎热汗多,不宜贴敷时间过长。亦不宜过重按揉,以免损破皮肤。
        第四,个别患者有可能对胶布过敏:局部可出现粟粒样丘疹,并伴有痒感,此时可将胶布取下,停用3~5日后再贴。必要时可加贴肾上腺穴或服用抗过敏药物,或改用脱敏胶布粘贴。
    耳穴埋针法
        耳穴埋针法是将皮内针埋于耳廓软骨与皮内之间,用胶布固定的一种耳针方法。将皮内针刺入皮内可产生一种持续而微弱的刺激,适用于疼痛性疾病和慢性病,此法可达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或防止复发的作用。
    ●皮内针
        皮内针有两种,一种为揿针,又称“皮内揿针”“耳环针”。揿针形似图钉,由针环、针身、针尖三部分构成,为26号、28号、30号、31号不锈钢丝制成,针身长2毫米。另有形似蝌蚪状的皮内针,结构同样分三部分,只是形态不同,针身长6~10毫米。埋针选用可依病情及部位而定,一般以揿针式适用。揿针使用前最好浸泡在75%酒精中30分钟。
    ●耳穴埋针操作法
        选好穴位、针具,局部耳穴用2%碘酊搽涂,继以75%酒精涂抹脱碘,或者直接涂上1%碘酊。左手固定耳廓,并绷紧局部以暴露穴位,右手用消毒过的镊子夹住皮内针的针柄或揿针的针环,对准穴位刺入压进,然后用剪成小块的胶布或止痛消炎膏、伤湿膏完全贴敷以固定之。
        若使用一次性无菌揿针,其是将图钉形的揿针针柄已粘贴在透明胶布上,操作时右手用镊子夹住胶布的边缘,对准穴位,左手食指轻按,刺入压进穴区。
        所需穴位贴完后,医者或患者按压2~3分钟,以加强刺激。
        每耳每次埋穴3~5个,一般每次只埋一侧耳廓,但认为必要时也可同埋双侧,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l~2分钟,保留3~5天,5~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约1周。当撕开胶布,所埋针则同时黏着取出,针孔应用2%碘酊涂擦。
    耳穴放血法
        耳穴放血法是指采用针具在耳穴或耳廓静脉处施行点刺、切割,以放出少量血液的一种治疗方法。
    ●耳穴放血宜采用的针具
        采用严格消毒、灭菌的三棱针、缝衣针、小刀片等。一人一针,重复使用应严格消毒,最好用一次性采血针。
    ●耳穴放血能治疗哪些疾病   
        这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消肿,开窍泄热,止痒止惊,安神镇痛等作用。凡是血瘀、邪热、热盛、阳亢所致的高热、抽搐、头昏目眩、目赤肿痛、跌打肿痛、咽喉肿痛、顽癣、腮腺炎、荨麻疹、带状疱疹、脑震荡后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病症,均可采用耳穴放血法治疗。
    ●耳穴放血操作法
        治疗前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并进行常规消毒。    
        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或一次性刺血针,对准所选耳穴迅速刺入1~2毫米,或用小手术刀在耳背静脉处划深约1毫米,再用乙醇棉球擦拭放血处,流出5~10滴血后以干棉球止血。耳穴放血隔日1次,急性病可每日2次。
    ●耳穴放血注意事项
        剌血前按摩耳廓使其充血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放血是否顺利,也影响治疗效果。
        用三棱针放血,针刺不宜太深,切忌穿透耳廓。
        耳背静脉需多次放血者应从静脉远心端开始。放血完毕必用干棉球按压,不要揉按,以防皮下出现瘀血。
        虚弱病人放血不宜过多,孕妇、患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忌用本法。
        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术后尽量减少汗液及水湿以免污染创口。
    最简单的耳穴按摩法
    ●什么是耳穴按摩法
        耳穴按摩法,可以用手指、专用的耳穴探压笔、圆珠笔芯尖、火柴棍头端、毫针针柄等在耳穴上进行搓摩、按揉、点按等,使得局部产生明显的酸、麻、胀、痛、发热等感觉,以至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简便、实用,各种急、慢性病症都适用,也常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耳穴按摩常用的3种方法
        点(切)按法用指甲或器具切压耳穴,以切压(约15秒)——放松(约5秒)的节律反复施术约5分钟,每日施治2~3次,急症或发作性病症(如呕吐、眩晕、疼痛等)每日可施治5~6次,或发作时即予点(切)按。
        捏(按)揉法在用拇指和中指或示(食)指指尖相对捏压,或用器具按压的同时,以每分钟20~30转的频率旋转揉动耳穴,每次约5分钟,每日施治2~3次,急症或发作性病症可每日施治5~6次,或发作时施术。
        搓摩法将示(食)指屈曲,置于耳廓前面的相应部位,然后用拇指指腹以一定的压力在耳廓背面相应穴区做上下或左右来回搓摩,使局部出现以热感为主,或兼酸胀的效应为度,持续5~10分钟。每次术后要求以耳廓发红并有发烫感为佳。
    每日施治2~3次。若搓摩耳廓正面穴区时,拇指指腹按压于耳廓背面相应部位,示(食)指屈曲,以指桡侧或指腹从上至下或从前至后搓摩。该法对多个穴区能同时进行刺激,常用于慢性病症的辅助治疗和保健,以增强体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