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清热利湿茵陈蒿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7-13 08:07:09
  • 核心提示: 茵陈蒿又称茵陈、马先、绒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是一味清热利湿的良药。关于茵陈蒿药用,还有一段“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
    据传,东汉名医华佗给一黄

      茵陈蒿又称茵陈、马先、绒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是一味清热利湿的良药。关于茵陈蒿药用,还有一段“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
      据传,东汉名医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领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的蒿子药力较强。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此时采收蒿子的茎叶,质嫩、绵软、香气浓郁,其清热利胆的作用最强,并取名“茵陈”。他还编了一首顺口溜供后人借鉴,日:“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性凉,味苦辛,入肝、脾、膀胱三经,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症。《本草经疏》载:“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郁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阳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茵陈有如下作用:1.利胆、利尿作用:茵陈蒿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其利尿作用明显,能使尿液由黄变清,尿量增加。2.对肝脏的影响:能减轻肝细胞肿胀、脂肪肝变与坏死,使肝细胞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水煎剂还可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谢,起到退黄的作用。3.解热作用:口服或注射茵陈制剂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强弱与给药剂量呈正比,降温幅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加,作用时间随剂量增大而延长。4.扩张冠脉、降血脂、降血压及促纤溶作用:实验表明,服用茵陈煎剂,能使心冠脉流量增加,促使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可降血脂、降血压、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5.抗菌、消炎作用: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显示有镇痛作用。6.抗癌防癌:茵陈蒿水煎剂对致癌的黄曲霉毒素有显著抑制效果,具有预防肝癌作用。临床报道,服用茵陈蒿煎剂,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和肝肿缩小有明显效果。
      常用验方:治胆囊炎:茵陈50克,柴胡、马齿苋、元胡、金银花、川楝子各15克,水煎分2次服,于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治胆石症,黄疸不退。腹胀便秘:茵陈、金钱草各30克,山栀、生大黄、黄芩、广郁金、枳壳、青皮、陈皮各10克,厚朴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证的乙型肝炎:茵陈30克,茜草18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60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取茵陈30克,水煎服;治风瘙瘾疹、皮肤肿痒:取茵陈蒿30克,荷叶15克,共为细末,每服2克,用冷蜜水饭后调服。外用:治遍身风痒、疥疮:取茵陈蒿适量,煎浓汤洗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