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赵琰:“医如农工,日夜思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14 15:24:20
  • 核心提示:赵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她是“燕京刘氏伤寒学派”负责人经方大家王庆国教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国医大

    20180314153513.jpg

    赵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她是“燕京刘氏伤寒学派”负责人经方大家王庆国教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入室弟子,北京市第四批、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庆国名医工作室”负责人,获得岐黄中医药基金传承发展奖。

    思考:在创新中传承

    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教师,赵琰始终坚持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理念。她教导学生,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和创新:数千年来中医药所积累的经验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新一代中医人不仅要传承这些经验,“知其然”,更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探究临床获效背后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是什么,“知其所以然”。

    在多年的工作中,赵琰对中医药具备了深刻的理解:“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和机理模糊性并存,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存在难懂难学难传承的特点,中医药体系复杂,未知的黑箱太多,使得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尤为艰难。”她希望中医药研究人员能够具备较深厚的临床功底,同时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要学好中医经典,学会中医思维;另一方面,必须借鉴新技术,挖掘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其中的探索过程是极为漫长的,要沉下心,耐得住。源于临床,依靠临床,服务临床。以他山之石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硕果:从千年中寻找当下

    赵琰教授的团队曾经遇到过中药成分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导致传统的技术方法难以适用于中医药的研究的难关。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探索,团队发现小分子抗体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从零开始历经10年,立足国内自主构建了中药小分子抗体制备与应用技术平台,为中医药研究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这就是研究过程中传统理论结合临床需求思考带来的成果。

    育人:亦良师亦益友

    作为导师,赵琰负责了4年的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出了两点对学生的建议和希望:

    一是“不排斥,兼收并蓄”。传承不是故步自封,而要有更宽广的胸怀。中医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现代医学常识,也很有必要开展科学研究。不要把做科研与中医传承对立起来,科研训练十分重要。科研与临床、教学,密不可分而又相互促进,科研思维的训炼有利于复杂临床问题的解决。

    二是“沉住气,扎扎实实”。以两大复杂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需要一代代延绵不断的研究,大多课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取得完美的结果,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真正能为后人提供可借鉴的结果。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更不要为了阳性结果而科研。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结果,接纳失败,耐心分析和思考,扎扎实实的研究最有意义。

    赵琰常说“医如农工,日夜思之”,每天收获、进步一点点。这是她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也是她作为一位教师对中医药学子最真诚的寄语,共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