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周岱翰: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 倡导“带瘤生存”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15 14:57:17
  • 核心提示:【人物简介】周岱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

    20170315145732.jpg

    【人物简介】

    周岱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50年,一直活跃在医教研的第一线,是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先后主持国家“八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课题,研制莲花片、清金得生片、鹤蟾片等系列抗肿瘤中成药。

    2016年11月1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之时,广州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召开了一个中医肿瘤学临床特色与经验交流会。同时,中医界人士共襄盛会的另一个目的,则是为了周岱翰教授从医50年而来。学术研讨会回顾总结了周老对中医肿瘤事业的卓著贡献。如今,这个在患者眼中被各种光环围绕的“抗癌克星”,仍然退而不休,活跃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

    努力探索中医克癌 开拓中医肿瘤事业

    周岱翰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医学世家,受家庭熏陶立志从医。“我父亲对中医和西医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可以自由选择。适逢1960年国家贯彻中医政策,支持报考中医院校,于是我在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学校又吃饭不要钱,周岱翰每年寒暑假多数不回家,总是约好同学带上馒头和象棋,爬上学校附近的白云山背诵《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周岱翰说:“现在想来,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绝好的学习机遇,因为当年刻苦打下的中医基础让我受用至今”。

    1966年,周岱翰毕业后参加医疗队,在广东的县级医院锻炼,并于1968年初分配到广东省泗安医院工作。这是一间地处广东东莞的省级皮肤专科医院,作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医师,他购置百草柜、开设中医科,正式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悬壶济世生涯。

    虽然接触病患多为外感内伤等小恙,但也不乏癌瘤大症。周岱翰说:“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一些肿瘤病人。比如岭南地区常见的鼻咽癌和肝癌。许多鼻咽癌颈部转移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痛苦不堪,用草药治疗以后,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基层患者缺医少药、治癌乏术,这激发了年轻的周岱翰的求知欲,促使他努力钻研包括肿瘤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诊治方法,也在心底埋下了一颗运用中医攻克癌症的种子。

    经过10年基层临床实践,带着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和对肿瘤辨证论治的部分认识,周岱翰于1976年调回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他一面跟师,在岭南名医周子容、关济民老先生门下继续提高中医造诣,一面搞科研,翻遍学校图书馆、资料库,参与广州地区肿瘤科研项目,从事中医治癌研究。并在1979年,周岱翰作为当年国内第一批学者到香港讲学,交流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

    在广州中医学院相关领导对开展中医治癌的巨大支持下,周岱翰1978年开始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成为我国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研究、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专科教育的学者之一。周岱翰说:“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我和当时的华南肿瘤医院(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签订科研协作,每周两天到病房开中药(当时该院无中医),我也在他们的病房里了解西医治疗手段,为后来我在一附院开展肿瘤病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是在一点一滴地努力下,1987年周岱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肿瘤科病房,2002年创建二肿瘤科,目前该院已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四个肿瘤病区,约180张床位的南方中医肿瘤研究基地和临床治疗中心。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倡导“带瘤生存”,发扬中医优势

    最新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危害之一。在与癌症“打交道”半个世纪的周岱翰看来,中医药治疗癌症有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潜力。

    受启于明清医家提出的“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的论述,周岱翰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他首次较全面地为自己提出的“带瘤生存”下了定义: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当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周岱翰指出,过去西医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是持续一个月以上,肿瘤完全消失就叫完全缓解,如果肿瘤缩小一半,无新的病灶出现,就叫部分缓解。这种评价标准只看有效率,不看生存时间和病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缩小肿瘤的效率虽然不如西医立竿见影,但是多数病人治疗以后身体改善,虽然肿瘤没缩小,原来卧床的现在能够下地活动,生存时间延长。传统以杀灭、清除癌瘤组织为目的的西医治疗模式,对老年的肺癌病人和原发性肝癌并不适合,因为他们大多身体虚弱,病情隐匿,一旦发现,几乎都为中晚期病例,并发症多,伴随着内脏功能的损害。此时应该选用最佳的个体化支持疗法,治疗的目的不只是消灭肿瘤,而是着眼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随着对肿瘤基因组学的解读和肿瘤病理变化的深刻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将肿瘤论述为可控性疾病,肿瘤是一种慢性病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国际上对癌症的认识从“绝症”到“可根治”到“可控性疾病”“慢性病”,这与周岱翰提出的“带瘤生存”理念不谋而合。

    周岱翰指出,中医辨证论治凸显了中医治癌的特色和优势,是高级别的个体化治疗,与精准治疗有异曲同工之意,广义的辨证论治包括辨病、辨证(证候)、辨症(症状)三个层次,辨病定病性、治疗目的和方案;辨证了解脏腑状态而确定某阶段的病机和治疗措施;辨证了解当前的突出症状,急则治其标,如发热先退热,大便不通,我就要先通大便。如果说西医治病是个空间概念,中医的辨证论治突出的就是个时间和空间概念。

    周岱翰也认为,作为基因性疾病的癌症,不是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任何一种医学可以克服的,因此,综合治疗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化疗、放射、热疗及射频、冷冻、靶向药物等措施,与中医药、支持及营养治疗等扶正补虚配合,争取临床治愈,改善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中能获早期诊断的恶性肿瘤仍占少数,大多数癌症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治疗上更符合中医“带瘤生存”的观点。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有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从观念上摒弃肿瘤的“过度治疗”,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带瘤生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治疗模式。

    饮誉海外:中医治癌特色“走出去”

    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普及,周岱翰很早就来往于港澳台地区讲学,并曾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享誉海内外。

    1979年,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与香港中文大学邀请邓铁涛、周岱翰等到中国香港参观“中国草药药剂展览”并作有关专题学术讲座,邀请函辗转多个部门,几经艰难与周折,终于促成了此次学术交流,成为第一批赴港澳地区讲学的中医生。上世纪80年代后,周岱翰就多次被邀至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大学、研究院等进行讲学。

    周岱翰铁杆粉丝甚多,不少已经在门诊随访10年以上。1988年一位41岁台湾商人林先生被诊断为舌癌,因其拒绝手术及放疗,转求助于他。周岱翰诊其为“舌疳”,属心脾郁火,热毒瘀结所致,以导赤散、黄连解毒汤为主方,随症加减,同时与西黄丸口服、六神丸与双料喉风散外敷,配合哌莱霉素静脉注射,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舌侧溃疡愈合,舌体肿物及肿大淋巴结消失,后患者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康复之后的林先生非常感激,他说,周岱翰和古老的中医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满怀感恩地捐献了10万人民币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中医肿瘤研究基金会——广东华佗肿瘤研究基金会,后经各方赞助增资至50万元,用于资助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

    周岱翰在东南亚乃至国际学术界也有甚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1990年应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专题演讲。1992年至1995年间,多次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讲学。每次在这些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都会受到当地华人社团、媒体的热烈欢迎。1996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邀请周岱翰访问澳洲,并受聘为该校中医系博士生导师,在国际讲台上谈阴阳、讲伤寒、论气血、辨虚实,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1997年,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40多岁的ORA因疲乏、消瘦、身体突然变差,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IV期)。于是,ORA通过外交途径,住进了澳洲墨尔本大学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疗,住院化疗1年,早期治疗效果好,但一年后复发并多处转移。医生说对付这种难治性复发性恶性淋巴瘤,最好的办法是到美国进行骨髓移植,但风险很大。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整个家族又一次笼罩在绝望中。眼看ORA的状况一天天恶化,机缘巧合,经人介绍,家人带她不远万里至广州求医。由于一年多的化疗折磨,病人要求周岱翰只用中医药,不用任何西药。面对虚弱不堪的ORA,周岱翰以中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体质,最终以中医治疗而临床治愈,ORA亲人在感叹ORA奇迹般康复的同时,无不赞叹中医药的疗效。时光荏苒,近20年来ORA一直未再复发,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她迎来了新生。

    在走出去的同时,周岱翰还重视把“洋”专家请进来,让他们真真正正地接触中医、感受中医。2005年9月,一篇采用纯中医中药方法根治癌症病人的报道,引起杰弗瑞D·怀特博士的高度重视,杰弗瑞D·怀特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癌症补充和替代医药办公室主任。为了解患者的真实性,他亲自打电话给文中的肺癌患者,包括已治愈的ORA女士。当他从患者口中证实此事后,十分惊讶,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中医中药居然能将其治愈,怀特博士非常兴奋,他立刻通过文章作者,找到了时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的周岱翰。他们在电邮中交谈甚欢,周岱翰邀请怀特访问广州,并获欣然应允。2005年9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示教室内,经周岱翰治疗的近20位治愈或带瘤生存的患者,与怀特博士座谈。通过这次访问,怀特博士开始领略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这次访问意义深远,也才有了后来邀请周岱翰以及北京、上海等中医肿瘤学者访问美国,并在NCI召开中西医肿瘤协同作用研讨会,推动NCI设立中医治疗肿瘤专项基金,研究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对外治、针灸等方法治疗癌症的相关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养生之道: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功夫

    虽然已经年逾七旬,但周岱翰的身体极好,又精通食疗之法,其著作《中医肿瘤食疗学》的食材和泡制多是其本人实践的果实。他强调饮食要均衡,少吃肉食,多吃粗粮,不要过分迷恋保健品。三餐规律,少吃零食,戒烟酒,不喝碳酸饮料。

    “食疗学首先要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包括中医对食物、药物了解透彻。现在的食疗文章很多,但许多过于片面,有些以某实验或某观点而偏激的哗众取宠。健康的体魄不完全是吃什么东西。有时候病人来看病问我要多吃什么,我说你都身体肥胖了,你应该问我少吃什么东西才健康。健康除了食疗调养还有良好的心态”。

    另外,周岱翰强调作息应该遵守四时之序。万物生长必须遵守四时之序的原则,此时养生也应与外界自然环境“合拍”。比如作息上,冬日 “早卧晚起”,立春则逐渐调整为“夜卧早起”。但依然要保证一天6~8个小时的睡眠,最好不要错过晚上11点最佳睡眠时间。若起居无常,经常加班加点,彻夜工作,会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轻则精神萎靡,甚或旧病复发、新病缠身。中医认为,熬夜伤阴,因此提倡要早睡早起。养生要注意“天人和谐”,即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昏的节奏同步,要与阴阳刚柔与张弛的状态和谐。

    周岱翰说:“古人的养生之道也不能生搬硬套。我每天起得其实并不算早。因为我习惯晚上9、10点钟的时候还把一天的报纸、杂志看完,这样的学习方法使我感到满足。我的锻炼时间通常在下午,有时去骑骑自行车。因人、因时、因地的个体化原则适合于健康养生。其实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硬套给每一个人,适合你的就是好的。中国有一句话古话说得好:‘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功夫’。”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