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矢志岐黄 心系苍生——记名老中医张沛虬先生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方 洁 时间:2007-04-10 08:06:17
  • 核心提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甬上名医张沛虬一直是广大宁波市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他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至今仍为广大病员所称道。与那个年代大部分老中医不同,张老先生既非中医世家出身,也无传统的师承关系,而是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甬上名医张沛虬一直是广大宁波市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他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至今仍为广大病员所称道。与那个年代大部分老中医不同,张老先生既非中医世家出身,也无传统的师承关系,而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毕业于高等学府的老中医之一。
      张老于191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虽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早年曾在鄞县县立医院(今宁波市第一医院)研习西医,师从该院院长杨传华先生。时逢战乱,伤寒、瘟疫肆虐,而青霉素尚未传入我国,西医对此类危重疾病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效报国救民之志,张老毅然弃西学中,于1934年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受业于沪上名医朱小南、章次公、陆渊雷、祝味菊诸先生。毕业后,张老先后在宁波、镇海等地开办诊所,悬壶济世,声誉鹊起。解放后,为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张老参与创办了宁波市苍水卫生联合诊所(今宁波市海曙区中医院)并任所长。改革开放前期,张老与几位热心中医的同道们一起创建宁波市中医院并任副院长,掀开了宁波中医史上崭新的一页。创业维艰,百废待兴。张老和同事们齐心协力,艰苦创业,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不遗余力。1992年张老被评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完成学业,开始从医生涯,有幸师从张沛虬老先生。那时宁波市中医院创办不久,医疗用房狭小,设备简陋,但却因名医荟萃,专家云集,前来就诊的病人川流不息。张老的诊室内更是人头攒动,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当时张老虽已年近古稀,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健步如飞,一个上午近百号病人看下来却毫无倦意。虽然临床和行政工作十分繁忙,张老还是挤出时间,定期给我们这些年轻医师上课,讲授中医临床课程和古汉语知识,以提高我们的中医诊疗水平和古汉语修养。记得有一次我因故缺课,受到张老严厉批评。事后他勉励我说:“我这是爱之深,责之切,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一席话讲得我热泪盈眶,老师的教诲从此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张老从医70余载,谙熟岐黄之术,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在沪求学时深受先师章次公先生“发篁古义,融会新知”思想的影响,张老非常重视对现代医学的学习,主张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张老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擅以重剂猛药起沉疴,善用虫类搜剔之品蠲顽疾,巧选经方对药治杂病,以其深厚的中医功底、精湛的诊疗技术、丰富的临证经验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医。张老以仁心济世,以仁术救人,对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精心诊治;对患者心存的疑虑了如指掌,在释疑解惑时往往一语中的,言简意赅,令病人心悦诚服,积极配合,从而迅速见效。在我的印象中,经张老诊治的病例数以万计,却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和谐融洽。在繁忙的临床、医教工作之余,张老手不释卷,精研医籍,不断对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经常撰文发表于医学刊物,并编著出版了《中医痹病治疗学》、《仲景方临床应用》、《药对经验集》和《中医临床备要》等著作,以弘扬中医,哺育后人。
      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如今张沛虬老先生已是九秩高龄,在家安享晚年。虽然年事已高,张老仍然心系他终生挚爱的中医事业,心系他为之奉献毕生精力的广大病员。每当有病员朋友跟我谈及张老时,我总会放下手头工作,凝神倾听,从中感受名医大家的人格魅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医中药的独特疗效是毋庸置疑的,名医的精神风范是永存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