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学术动态 > 正文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5-27 15:25:49
  • 核心提示: 李世增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是肺系及脾胃系疾病的治疗;并擅长治疗皮肤科痤疮疾病,其基

     

    李世增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是肺系及脾胃系疾病的治疗;并擅长治疗皮肤科痤疮疾病,其基于肺胃热盛为基本病机,注重五脏论治,治疗痤疮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应用该软件系统的频数分析、用药基本信息分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方剂用药规律特点,并为挖掘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20111月至201212月期间,李世增教授于首都国医名师馆、炎黄中医医院、北京崇文门同仁堂药店等接诊患者诊断为痤疮的首诊处方,共收集152张。


    1.2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处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在完成录入后,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


    1.3 数据分析 采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研究员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在“西医疾病”项中输入“痤疮”,提取出治疗痤疮的152首方剂;将所有方剂中每味药物的出现频次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择方剂“组方规律”功能,其中“支持度个数”系统计算后默认设为30,“置信度”设为0.9,“规则分析”分析所得组合的规则;选择方剂“新方分析”功能,首先进行聚类分析(核心算法包括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并选择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点击“提取组合”按钮,发现并网络可视化展示新组方(核心算法是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152首方剂中共计包含中药109味,按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有45味(见表1)。109味药物中,有清热药20味,补虚药18味,止咳平喘药11味,理气药9味,平肝息风药8味,利水渗湿药7味,解表药7味,活血化瘀药6味等,显示出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用药的集中性(如表2所示)。


     

     


    2.2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采用系统默认选择的相关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痤疮方剂中109味中药两两之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在0.02以上的33对药对进行列表(见表3)。




    2.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系数与惩罚系数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5味药的核心组合,共计45个(见表4)。




    2.4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有9个核心组合(见表5)。并进一步聚类,得到9个新处方(见表6)。


     

     


    利用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将表5中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的网络可视化的展示见图1;表6治疗痤疮的新处方药物网络图示见图2。


     

     


    3 讨论


    数据挖掘是应用现代复杂的统计学方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新颖、有潜在应用价值和最终可理解模式的过程,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加快中医药知识更新的步伐,为构建现代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数据挖掘是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一个有效的现代统计学手段,为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用药规律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基于数据挖掘理论,通过软件集成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可实现以频次为核心的显性经验分析及以关联为核心的隐性经验分析


    应用本软件的频次分析方法,总结出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常用的药物包括桑白皮、连翘、黄芩、玄参、夏枯草、白茅根、丹参、生地、枇杷叶、郁金、枳壳、熟大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藿香、瓜蒌、丹皮、生甘草等,这些药物分别具有清热、补益、化痰软坚散结、理气活血、除湿等功效,其中桑白皮、黄芩、连翘、玄参、夏枯草、白茅根、丹参、生地、枇杷叶、生甘草是李老最常用之药,合而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显示出其治疗痤疮用药的集中性。


    进一步分析李老所用药物的性味归经。结果显示寒性药物占42.64%,凉性(微寒)占30.51%,平性药物占13.81%,温性药物占13.04%,其所用药物以寒凉为主(共计73.15%),不用热性(尤其是大热)之品。符合李老临证对痤疮的辨识——总属“热证”,或小部分患者寒热错杂,仍以热证为主,《本经》曰“疗热以寒药”,故治以寒凉为主。药味统计以苦、甘、辛为主,其中苦味占44.08%,甘味31.44%,辛味16.03%。归经统计以归肺、脾胃、心肝经为主,其中归肺经占25.54%,胃经16.70%,心经12.24%,肝经12.24%,脾经11.02%。性味归经相合,符合李老对痤疮的病机认识:“痤疮五脏分治,病位最主要在肺,以肺胃二经热盛为主,同时很多患者兼有心肝经热盛”。


    统计病人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其中女性121例(79.61%),男性31例(20.39%);10-20岁占8.61%,21-30岁占65.56%,31-40岁占21.19%,41-50岁占4.64%。就诊者以女性居多,说明女性对容貌的重视程度远高于男性。而女性病人中,兼有月经不调者(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多、月经量少、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等证)占75.49%,提示调整月经(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营养条件的改善,痤疮发病已从青年向中年和少年扩展,但其患病率仍以青春期男女最高,青春期是性功能渐趋成熟的时期,亦是内分泌相对不稳定的时期,此时男女青年生机旺盛,素体阳热,相火易动,故而痤疮易生。


    结合李老的临床用药经验及频次为核心的显性经验分析,提示李老常用药对桑白皮、黄芩、连翘、枇杷叶清肺热;蒲公英、连翘清胃热;玄参、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丹皮、丹参凉血活血;夏枯草清肝热;郁金、枳壳疏肝理气活血;全瓜蒌和熟大黄润肠通便。本软件同时运用复杂系统的熵方法,进行以关联为核心的隐形经验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演化得出李老治疗痤疮的新核心组合吻合李老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以肺胃热盛为基本病机,注重五脏论治,根据血热、风热、湿热、虚热等选药配伍。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到9个新处方,新处方重在隐性经验分析,结合频次为核心的显性经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方1、7、8:重在从肝论治。方1提示患者兼有肝郁及气血瘀滞者,常以柴胡、郁金、枳壳疏肝理气活血,合石斛、麦冬养阴补肝体以助肝用;方7针对肝郁、肝热出现的情绪异常,常用绿萼梅、苏梗、川楝子疏肝、清肝;方8,若兼有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用天麻平肝止眩,合五味子敛降气机,患者多见肝胃不和,以蒲公英清肝胃郁热,石膏清热泻火。

    ②方2:痤疮兼有痛经等月经不调时,治疗在清热解毒凉血的基础上重在调经,故以益母草活血调经,延胡索合川楝子清肝热、活血止痛。

    ③方3:痤疮兼有带下瘙痒日久,李老常用白花蛇舌草合制首乌以清热解毒兼以扶正治带,防风合苏梗祛风止痒。

    ④方4、5:均用生牡蛎,重在软坚散结,针对痤疮皮损出现硬结、瘢痕者。方4合金银花清热解毒,合沙参麦冬药对清肺胃之热并养肺胃之阴。用于病久在肺胃热盛的基础上兼见肺胃虚热者。方5生牡蛎合夏枯草药对,软坚散结之力更强;并合焦三仙、苏梗用于胃脘气滞,食欲不佳者。

    ⑤方6:“斑在阳明”,针对阳明、血分热盛,痤疮斑疹红色明显,以石膏清泄阳明热盛,丹参、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并伍萹蓄利尿,导热下行。

    ⑥方9:痤疮兼有湿热壅滞者,生地、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外,以茯苓合薏苡仁健脾利湿,半夏、藿香化湿、燥湿。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提示其用药组合的多样性和用药的集中性,吻合李老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以肺胃热盛为基本病机,注重五脏论治,根据血热、风热、湿热、虚热等选药配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