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江西中医药大学砥砺奋进六十年纪实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19 19:20:56
  • 核心提示:1959年5月19日,江西中医学院成立。图为章江路校区旧址。
    1973年3月,江西中医学院恢复办学,校址设在阳明路。2013年,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519191657.jpg
    1959年5月19日,江西中医学院成立。图为章江路校区旧址。

    20190519191707.jpg
    1973年3月,江西中医学院恢复办学,校址设在阳明路。

    20190519191720.jpg

    2013年,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五月,春山如笑。

    一束霞光穿破云层,唤醒了赣鄱大地,唤起了沉睡的记忆。浩浩旴江水,千百年来静静流淌在赣抚平原,所经流域,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喻嘉言、谢星焕等岐黄翘楚不胜枚举,建樟药帮千古流芳,杏林佳话独领风骚,医药之乡名垂千古。江西自古名医辈出,医药繁盛,学说纷呈,远播寰宇,传承至今。

    承旴江医脉,启杏林新篇。60年前,江西中医药人响应祖国号召,在赣鄱大地艰苦创业,揭开了新中国江西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序幕。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旗帜在赣鄱大地高高飘扬,江中人始终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筑牢岐黄基业,泽被黎民百姓。

    六十载,风雨变幻,弦歌永续。一代代江中人紧跟党的步伐,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永葆团结勤奋、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新面貌,初心不改、砥砺奋进,敢为人先、激流勇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江中路”。

    峥嵘岁月 艰苦创业筑根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60年如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而言,这一甲子的光阴却承载着历经艰辛创建、撤销、合并和搬迁的坎坷与辛酸,更饱含着几代江中人对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满腔热血和无限热爱。

    1951年,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江西药科学校创办,同年江西实验中医院成立。1953年,江西省创办江西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江西中医进修学校更名为江西中医专科学校。1959年5月19日,在江西中医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江西中医学院,校址设在章江路45号。自此,江西中医药高等教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江西终于有了自己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摇篮。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和院长由时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邓子华兼任,后调整为李斌任党委书记,严慕苏任院长。建校伊始,正逢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前几届领导班子为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当时,学校本科教育仅设有中医专业,学制为6年。同时还办有专科教育、函授教育、西中班、各类进修班等,并在江西省莲花县设立了分校,着力培养各种类型的中医人才。建校当年,学校成立附属中医院,地址设在八一大道原江西实验中医院(该院于1957年撤销)旧址上,学校副院长江公铁兼任首任中医院院长。这一期间,学校汇聚了江公铁、姚荷生、傅再希、张海峰、潘佛岩等一代德高望重、学有渊源、术有专长的名中医,为教学、科研和医疗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1966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成为江西省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最高学府。

    此后8年,学校历经磨难,废兴播迁。“文革”期间,经过艰苦创建并已初具规模的江西中医学院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和摧残:校舍被占,教师队伍遭遣散,学校历经撤并、搬迁,各类教学、科研仪器和图书资料严重流失。1969年,江西中医学院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为江西医科大学,合并后学校成为江西医科大学的一个中医教研组,校址设在原江西医学院内。1970年2月,江西医科大学搬迁至江西吉安地区青原山寺庙办学,直到1972年3月重新迁回南昌市,在江西医学院原校址继续办学。

    1973年3月,学校发展迎来了重大转折。江西中医学院在江西省药科学校的基础上恢复办学,校址设在南昌市阳明路。原江西药科学校的附属红旗制药厂一并转为江西中医学院的附属制药厂,即江中制药厂。1977年8月,恢复高考后,学院开始招收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虽然恢复办学,但学校各项工作仍面临艰难的困境,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到1979年,学校教学用房面积仅有4500平方米,其中教室约1514平方米,实验室不足640平方米;主要实验仪器合计价值不足20万元;没有教学楼、学生上课教室陈旧、拥挤;没有礼堂,开会还要到外单位借会场;图书馆藏书没有地方放,新书无法购进,备课桌椅都不够……

    深处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学校依然面临着经费紧缺、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等重重困境,江中人在艰苦探索中前行。

    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铸辉煌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学校党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启动了校办企业——红旗制药厂(江中制药厂)的改革,面向全校教职工公开招聘厂长,全面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启了江中制药厂的远航征程。1991年江中制药厂实现人均利税20万元,省政府同意重奖300万元,实现了第一次腾飞;1994年取得了中国500家最佳效益工业企业医药制造业第一、中国医药制造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一、中国江西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一的骄人业绩,实现了第二次腾飞。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探索,把教学科研工作推向市场,大胆对教学系部进行改革放活,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激发了科研的潜在力量,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强化了市场导向意识,科研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开发了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麦饭石酒、金圣药物低害卷烟等一大批知名产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党委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运筹帷幄、谋篇布局,围绕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和更名大学两大任务,全面推进学校外延和内涵建设,建新校、增专业、扩规模、壮队伍、搭平台、引人才……这一时期,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一系列跨越式发展。

    2003年9月,学校从占地51亩的“袖珍校园”阳明路校区整体搬迁至占地1980亩的湾里新校区,在全省高校率先完成新校园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致函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6月15日,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复学校更名。同年7月19日,江西中医药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5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协议》。2017年,学校中药学、中医学2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一系列跨越式发展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更高更强的竞争和挑战。2013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总结分析学校的办学经验、发展现状、优势特色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江西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学校党委适时提出了建设“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先后写入《江西中医药大学章程》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

    进入新时代,江中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的目标砥砺奋进。

    励精图治 厚积薄发启新篇

    外延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党委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外延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校园面积扩大,实现整体搬迁湾里新校区,解决了长期制约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办学规模扩大,现设有本科专业27个,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办学体系;办学条件改善,先后建设了实验动物科技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充分利用好4.47亿元化债资金,打造了一批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高层次科研平台、高标准教学平台、高水平公共平台。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先后开办了中药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班。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参与各1项),二等奖3项,刘红宁教授主持的“双惟模式”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省内高校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同时,学校致力于探索切实有效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岐黄国医书院,获批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相衔接的改革试点唯一单位。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项目12个;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2009年,通过教育部中药学专业的试点认证;2015年,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药学专业认证。

    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才、育才、留才。引进了杨世林、杨明、钟国跃、韩平畴等一批领军人才,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人才聚集现象。涌现了洪广祥、伍炳彩等2位国医大师,皮持衡、张小萍、范崔生等3位全国名中医,以及李雪梅、陈奇、刘红宁、陈日新等一批知名专家。此外,学校还拥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等。

    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快速发展。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政策服务为引导,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接国家科技战略,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制药装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有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全国同类高校及江西省高校国家级平台最多的高校。还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15年,学校自主原创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的空白。

    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全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排头兵,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培育了品牌价值207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集团。20多年来,江中集团累计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逾10亿元。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中集团,对江中集团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学校积极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为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余家中药制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次;研发和二次开发的中药及相关产品,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

    学校智力助推产业发展,协助省市政府申报并建设了“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江西)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江西)基地”“南昌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牵头成立了江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起草了国家民族医药“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中医药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江西省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江西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助推“中医药强省”建设、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及樟树“药都”振兴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相关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11月,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文化传承创新持续推进。建设了以江西道地药材为主体的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获批建设了基于“樟树帮”和“建昌帮”的全国首批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创办了国医堂、岐黄国医研究室及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了旴江医学研究会和江西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不遗余力地推动江西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与北中颐林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帕拉斯特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乌传统医学中心,参与承办了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极大提升了学校的世界声誉;与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合作,承办了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医药高级别会议;创立了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相继接待了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等20多批外国政要和友人;与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建了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了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中国大使大讲堂;扩大了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层次,在校留学生1560余人;依托中医翻译基地,建设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牵头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成立了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推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交融,促进了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学校在附属医院、科技学院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绩。附属医院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医疗服务的软硬件水平大幅度提升;2010年,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成立,2016年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开放病床数400余张的新院投入使用。学校热敏灸医院已投入使用。2016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视察附属医院时,对医院近年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2019年4月,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志着我校第四直属附属医院正式成立,力争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成全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科技学院完成整体搬迁,与校本部毗邻,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共享,成为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院校之一。

    与时俱进 同心协力建名校

    坚定“世界中医药名校”目标,矢志不渝竭力前行。江中一路前行,梦想一路相伴。回首过去,一代代江中人怀揣美好梦想,在坚持中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他们坚信: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在经历一系列跨越发展之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实际,立足国家改革发展需要、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的战略目标,为全体江中人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梦想。逐梦,江中人戮力同心,正行进在路上!

    立足“人才培养”,为名校梦培育后备力量。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确定了“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双惟实践模式、中医摇篮班、中药科研实践班、主动式课堂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标兵工程、传帮带培养工程、名医工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岐黄国医书院等。展望未来,江中人将与时俱进,永葆创新本色,继续笃定前行。

    实施“国际化战略”,为名校梦探索实现路径。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必由之路。2014年,学校在井冈山召开发展升级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了“实现世界中医药名校的有效路径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共识,全面吹响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新号角,为追逐梦想的江中人注入了强劲动力。不难发现,在国际化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学校国际化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成果日益扩大,随之带来的机遇和利好愈加增多,为学校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

    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年和衷共济。江西中医药大学是江中人永远的精神高地和学术家园,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旗帜堡垒。进入新时代,迈上新起点,江西中医药大学将始终坚持“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始终秉承“惟学 惟人 求强 求精”的校训,大力弘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长风破浪,勇立潮头,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铿锵前行,全面助力江西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