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7-21 09:54:58
  • 核心提示:太和县中医院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探路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图为该院与蚌医一附院医联体合作签约揭牌场景。

    时任安徽省阜阳市

    17051437356451664.jpg

    20150819090921.jpg

    太和县中医院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探路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图为该院与蚌医一附院医联体合作签约揭牌场景。
     
        时任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马明业曾这样评价:“太和县中医院的创业史,可以拍一个电视连续剧,他们的精神感人至深。”

        太和县中医院创建于1958年,当时只有租来的16间草房,病床13张。而快速发展的30年时间里,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康复、养老、健康产业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县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总部),以其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在全国业界享有盛誉。

        改革创新,彻底改变医院面貌

        医院飞速发展,源于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而30多年改革的幕后指挥,正是太和县中医院院长李福同。

        时钟拨回32年前。

        1983年的太和县中医院,经济亏损,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业务萎缩,设备简陋,人心涣散。面对举步维艰局面,临危受命的李福同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顶压力、冒风险、打破常规,率先把“包”字引进医院,首先对食堂、茶房、洗衣房进行承包,进而对相关科室实行责任承包。仅半年时间,全院的经济收入就翻了一番。“包”字使职工尝到了甜头,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在此基础上,医院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并顺应医疗改革的形势逐年加以完善,从而推动了医院快速发展。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院长负责制,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院长授予科主任科室行政管理权、业务管理权、人事管理权、经济管理分配权、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权等五种权利。科主任在医院的宏观调控下,有权有威,有职有责,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保证了政令畅通,迅速改变了全院职工消极涣散的局面。

        二是人事制度改革。医院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干部聘用制,院长聘任副院长,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在定员定编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岗位,择优聘任;实行工勤人员双向选择制,通过转岗、内退等途径减员增效;实行全员聘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增强全院职工危机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分配制度改革。1983年,中医院是集体性质的单位,入不敷出,发不上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强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临床一线和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岗位倾斜的分配原则,以门诊量、收住量、床位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甲级病历率、优质服务等指标等作为核算要素实行岗位浮动效益工资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职称制度改革。上世纪80年代初,医院人才奇缺,全院只有1名大学生,高学历的人才引不进来,现有的人员因学历低又很难晋升职称,在这种情况下,为激发业务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院对职称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定编、定结构比例、定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实行评聘分开。坚持学历、资历、水平、业绩的辩证统一,优者可低职高聘,劣者可高职低聘,并与工资兑现,打破论资排辈,充分体现出唯才是举,从而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带来了医院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五是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尽量减少非医疗工作的经济耗费,按照逐步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医院自80年代就将后勤、设备科、宣传科从医院剥离,实行社会化服务,自收自支,并面向社会服务。去年以来,又先后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医疗设备维修公司、家具厂、灯泡厂等,这样不仅临床管理加强了,消耗降低了,后勤服务及时了,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医院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通过一系列大胆改革,使太和县中医院的干部职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医院从此逐步走出困境,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从严管理,助力改革加速推进

        没有科学的管理,改革不可能顺利进行。多年来在改革的同时,太和县中医院始终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工作。

        一是以严明制度规范行为。为规范全院职工的行为,医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医院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各类人员的职责、行为规范等等。医院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每一个科室,经常组织学习,并从严落实,违者必究。30多年来,医院先后共有210人给予试岗处理,有44人给予下岗处理,有67人劝其调离,有19人予以除名。

        二是以强化“三基”打造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医院始终把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内涵建设上,制定一系列质量、教育、检查、监督、评价及奖惩办法,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如在医院管理年中,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三准确、三明白、三符合、三到位”要求,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三准确”:病情掌握要准确,告知解释要准确,医疗制度执行要准确;“三明白”:疾病诊断要明白,治疗原则要明白,医疗费用要明白;“三符合”:疾病诊断与病情要符合,收费与医嘱要符合,医嘱与病程记录要符合;“三到位”:入院宣教到位,“三查七对”到位,心理护理到位。

        三是以创建载体提升内涵。多年来,医院深深体会到,每一次创建(或评先)活动,对医院的内涵都是一次全方位的检阅和提升。特别是1991年的创建全国示范中医院,三年的创建使医院的整体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门诊病人达16.6万人次,出院病人达5943人次,业务收入达1400多万元,与创建前相比增长了7倍多。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对医院的整体水平又一次得到提升: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科主任从纷繁的临床事务中抓主要矛盾,实现了从“业务型”向“管理型”职能的转变;各项诊疗常规、技能操作、核心制度的落实,使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自觉服从于大局,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炼出乐于奉献、爱院如家、执着进取的创建精神,成为医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突出特色,名医名科树口碑

        多年来,太和县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实施与综合医院“差异性发展”策略,1997年就提出“科技兴院、人才强院、质量荣院、专科立院”的要求,把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作为医院的发展目标,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努力办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医院。

        一是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努力为培育优秀中医人才创造条件和机遇。医院始终本着“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奖励贡献人才,打造现有人才”这一原则,引进和培养人才。坚持科内学习与院内讲座相结合,基本功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医务人员的中医技术培训,通过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学术讨论、技术大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西学中”活动等,加快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鼓励中青年学历升级,逐步改变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有潜力、有悟性、有年龄优势的技术人才选送到上级中医院或院校深造,定期邀请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来院讲学,进行“传、帮、带”。自1984年就持续开展“拜名师”活动,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培养学术继承人。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是提高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竭动力。医院不断加大对科研和学术活动的管理和奖励力度,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骨伤科、肝病科、预防保健科),省级重点专科6个(骨伤科、心病科、肿瘤科、针灸科、推拿科、肝病科),市级重点专科9个(骨伤科、心病科、肿瘤科、针灸科、推拿科、肝病科、肺病科、儿科、肾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转岗培训基地、非中医医师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基地,被安徽中医药大学授予研究生进修培训基地。三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立项2项,省级科研立项4项;6项科研结题课题参与阜阳市科研进步奖评比,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达690篇。

        三是突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医院始终坚持以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打造医院特色品牌。目前每个临床科室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均在3种以上,全院共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78种。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目前病区设立中医特色治疗室20个,门诊设立中医治疗区3个。同时,建立了两个全省最大的非药物治疗区、独具特色的儿科中医特色治疗区和全省首家心脏康复治疗区。儿科研制的Ⅰ—Ⅹ号小儿中药穴位外敷药,分别治疗小儿哮喘、盗汗、腹胀、便秘等,“中药+理疗”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疳积、支气管哮喘、脑瘫、肺炎等,都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痛苦小、家长极易接受等特点,深得群众好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医院实施的有30种,医院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医护理优势病种协作组成员单位。为发挥独特的药材资源优势和名老中医的人力资源优势,医院在城关镇工业园征地40亩,建立了中药制剂室、中药饮片厂,生产饮片达500多个品种,中药制剂23个剂型60多个品种,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服务为先,质优价廉赢患者

        多年来,医院提倡服务为先,质优价廉服务,为此,做了很多努力。

        一是以低廉收费赢得病人。太和县中医院位于皖西北的一个小县城,来院治病大多是农村病人,经济困难。为此,医院始终坚持以低廉的价格服务病人。严格药械招标采购。推行药品、器械分级管理制度,将审批权、采购权、使用权“三权分离”,严把药械的采购关、新药进院关、进药渠道关、药品质检关、价格关等。在药品、器械招标采购上,规定每次招标竞标单位不得少于五家,严格谈判压价。药械招标全程录像、现场拍照,制作永久光盘存档,从而杜绝了商业贿赂现象;同时,医院还依托太和药市行情,有的放矢议标降价,凡药品中标价格高于太和药市价格10%以上的,均通过集体公开与中标企业议标降价。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医院实行了药房托管。

        严格药品使用管理。严禁开“大处方”,做到合理用药。在药物的使用上要求医生做到“四个决不”:即便宜的药能治好的决不用昂贵的,国产药能解决问题的决不用进口药,能用一种药就决不用多种药,能用中药的决不用西药。对一些特殊病人所需药品,需由临床科室写出申请、病人签字、院长审批后方可购进,并且需要多少就买多少。

        二是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病人。优质服务是一项出信誉、出质量、出效益的硬工程,医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大于一切的理念,把满足病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以病人满意为宗旨。医院1991年创办了急救中心,在全国率先实行急救“四免”;1993年创办了太和县中医院公共汽车公司,方便了县城就医的农村病人;1996年成立了文工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000年又成立电影放映队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的同时,丰富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老年病研究,同时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保健的理想场所,2000年医院投资近千万元建起了全省第一家依托医院的老年公寓。医院还坚持开展“人性化”、“本土化”服务。2000年以来,又实施了“病人不满意,免收当日住院费”等20项服务承诺、“先治病、后付费”诊疗模式等服务措施。这些做法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口碑效应”使医院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病人辐射到周边十多个县市。

        三是以优美的环境吸引病人。为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不断美化院容院貌,修建了华佗广场、文化长廊、牌坊、假山、凉亭,建起了猴园、鸟园、鹿园,供病人观赏,实现了医院环境“公园化”。

        文化为根,整合大健康再出发

        医院多年来始终注重医院文化建设。

        一是打造医院精神,提升全院职工凝聚力。医院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创办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院史展教室,将医院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文字、图片形式进行系统总结回顾,增强全体员工的爱院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注重医院精神的提炼和挖掘,设计了院旗、院徽,谱写了院歌,1988年提出“四严、四气、四实”的医院精神,这种医院精神深深熔铸在职工的心中,从而凝聚了人心,形成团结向上、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良好氛围,成为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是以中医文化为载体,推动中医药的普及。浓厚中医文化氛围,在门诊大厅、病区走廊及文化长廊,设置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医名家介绍、经典传说、中医发展史、百草诗情、中药图谱,建起了华佗雕像、功德碑、名医碑等,让患者能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医院积极创办知识性、趣味性强的院报、科室宣传单,登载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还根据季节变化,刊登一些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发给病人,医患互动,让病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

        此外,医院面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传统中医药为特色,将中医药文化与饮食、养生健体、防病治病完美结合,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利用文化长廊以生动的图画和文字形式向患者传播医学、康复、中药知识和健康理念;积极开展健康咨询、健康讲座活动,先后开展咨询、讲座达56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5万份,受惠群众达50万人次,让中医走近百姓,让中医惠及民众,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太和县中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康复、养老、健康产业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县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总部),固定资产达4.1亿元。现有正式职工1430人,其中安徽省名中医5人、阜阳市名中医14人,安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7人。开放床位1700张,设有52个专科专病门诊,年门急诊病人67万人次,出院病人5.4万人次。

        2014年8月,经安徽省卫计委批准,依托太和县中医院的品牌、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选择皖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县级中医医院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机构,组建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目前已形成“三院一园四公司”的格局,即太和中医院、界首中医院、太和医养院、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金正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金正元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后勤康居服务公司、医疗设备维修公司。预计通过3~5年的运作,集团将发展成为以医疗为主,集养老、养生、保健、旅游、健康管理和产品研发等为一体、年收入可达8~10亿元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面对新的医改形势,太和中医院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强化人才培养,突出中医特色,提升医疗质量,打响专科品牌,走集团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为中医药事业的腾飞,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