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郭诚杰 附子、川乌、草乌应用经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27 17:38:24
  • 核心提示:•附子:小量补阳,助补气血;中量通阳,以行气血;量大散寒,通络化痰。•川乌、草乌:驱寒止痛之力较强,配合使用治疗寒痹,对此临床大剂量使用才能获得较佳疗效。•疾病对证


    •附子:小量补阳,助补气血;中量通阳,以行气血;量大散寒,通络化痰。

    •川乌、草乌:驱寒止痛之力较强,配合使用治疗寒痹,对此临床大剂量使用才能获得较佳疗效。

    •疾病对证、配伍得当、量小渐增、久煎频服可使附子、川乌和草乌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国医大师郭诚杰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载,经验丰富。他师古不泥,勇于创新,善于将现代的研究方法与临床相结合,其治疗手段多样,或针或药,或针药并用,灵活自如,收效显著,尤其是在用药方面独有建树和创新。本文就其临床应用附子、川乌和草乌的经验总结如下。

    附子、川乌和草乌均属乌头属植物,附子和川乌分别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和干燥的母根,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块根。三者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附子的助阳作用较强,常常用于亡阳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治疗;川乌较草乌温里散寒之力强,还可治疗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里寒证;草乌的药力及毒性较川乌峻猛,但温阳之力稍弱,长于除痹止痛,麻醉、止痛也多用。郭诚杰对附子、川乌和草乌的应用,在传承经方的基础上,临床大胆实践,多有发挥和创新。

    附子的应用

    小量补阳,助补气血

    明代李中梓云:“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附子为辛甘大热之品,峻补元阳。对于气血虚弱之人,郭诚杰往往善于加用少量附子,一般用量3~6克,常可取得较佳疗效。

    应用举例:王某,女,34岁,头晕1月余,伴有面色无华,倦怠嗜卧,便稀,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诊断为眩晕,证属气血虚弱,方用八珍汤加熟附子3克。二诊诉其服用5剂后头晕减轻,体力增加,继用原方,熟附子增加至6 克。三诊续服10剂后诸症消失。

    郭诚杰认为,附子可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而气血的生成与此三脏之阳有关,故方中佐以少量附子可助气血而生。

    中量通阳,以行气血

    《本草正义》言:“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以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临床中,但见寒、冷、麻、痛诸症,郭诚杰每每用之,其用量每剂多为9克。

    应用举例:顷某,女,31岁,面颊、口唇麻木半年,四肢发凉,甲色发白,脉细无力。诊断为血痹,证属寒凝血瘀。《伤寒论》言:“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施以当归四逆汤加熟附子9克,以温阳通末,散寒除痹,先后服用10剂后,病人麻木感消失,四肢转温,甲色微红。

    郭诚杰认为,方中加用熟附子,意在于附子之性走而不守,能温通阳气,推动气血行于周身。

    量大散寒,通络化痰

    《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本草汇言》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郭诚杰临床凡遇冷结积块之症,治疗以温为主,以消为贵,以通为用,附子用量一般为12克。

    应用举例:闫某,女,30岁,右乳房内有多个结节一年余,触之质硬疼痛,表面光滑,周围皮肤与肿块黏连,已有一处破溃,分泌物呈豆腐渣样,平素喜食寒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疬,证属寒痰阻络。郭诚杰处以阳和汤加熟附子12 克,并配合局部外敷药物。服5剂后乳痛减轻,肿块略减,破溃处豆腐渣样分泌物减少,续服30余剂,疼痛、肿块消失而愈。

    郭诚杰认为,方中熟附子旨在散寒通络、温化寒痰,即“阳气所生,寒积乃除”。

    川乌、草乌的应用

    川乌、草乌具有驱寒逐冷、温经止痛之功。《长沙药解》曰:“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郭诚杰多将川乌、草乌配合使用治疗寒痹,认为川乌、草乌驱寒止痛之力较强,对此临床大剂量使用才能获得较佳疗效。

    应用举例:刘某,女,61岁,颈肩背畏寒十余年,遇冷加重,遇热稍减,脉细缓,血沉32mm/h,抗“O”(+),RF(+)。诊断为痹病,证属风寒湿型,寒邪偏胜。郭诚杰处以《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加当归15克化裁。方药:制川乌12克(先煎),制草乌12克(先煎),麻黄6克,白芍9克,生黄芪10克,炙甘草9克,5剂,水煎,饭后服。

    二诊:药后自觉患处冷感有所减轻。上方制川乌、制草乌各增至15克(先煎),再加用金毛狗脊20 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桑寄生12克,10剂。半月后随访,药后局部畏寒、痛感消失。

    一诊加用当归15克,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二诊增加川乌、草乌之量,重在散寒止痛,通阳温经,加用金毛狗脊、羌活、秦艽、桑寄生,意在患者年岁六旬,肾气渐衰,治疗中除散寒温通外,还应加强祛风除湿、补肾固元之力。

    经验配伍

    郭诚杰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附子、川乌和草乌的配伍。用治三焦阳虚则熟附子配伍干姜,以增其力;用治下焦元阳不足则熟附子配伍肉桂,以强温壮之效;用治下元虚寒,宫冷腹痛则炮附子、艾叶、炮姜相伍,可增暖宫散寒止痛之功;用治气血双虚则阿胶配伍熟附子,可增补益气血作用;如肢体经脉寒痹则川乌、草乌配伍秦艽、桂枝、细辛,可增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功;用治上焦有寒,痰饮停肺则附子配伍白芥子,可增温化寒痰之用。

    用量有度

    对于附子的用量,一般为3~12克,即可达到应有的药效,若病重药轻,非大剂量应用而不能奏效者,在综合考虑病人病情、年龄、体质、心肝肾功能正常与否等情况下可逐渐增加剂量,一般以3~5克为一个增加单位,1剂用量最多可达15克。

    对于川乌、草乌的用量,病程短、病情轻者,用量10克左右即可;病程长、病情重、心肝肾功能正常、非重用不能奏功者,一剂用量可达15~20克。

    久煎为要

    郭诚杰要求在煎煮附子、川乌和草乌时,均应先煎至少0.5~1小时,其煎熬时间的长短以口尝时舌头无麻感为度。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脂型生物碱是乌头的主要有毒成分,遇水、加热可双重水解为氨基类乌头原碱,其毒性可大大降低。强调煎前加水,液面至少应超过药物表面2~3横指;且应文火煎煮,不断搅拌,以使药物受热均匀、充分,以达解毒全面。饭后分2~3次服用,日1剂,大剂量者一般连服超过20剂,中病即止,以防毒性蓄积。若在服用过程中唇舌出现麻热感则为早期轻度中毒现象,停服药物即可自行缓解。

    附子、川乌和草乌均为有毒之品,多数医家常畏之。但郭诚杰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疾病对证、配伍得当、量小渐增、久煎频服可使附子、川乌和草乌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