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陈宝贵用五苓散加减治水肿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寇子祥 陈宝贵 时间:2013-08-25 11:03:00
  • 核心提示: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其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现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各种阳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其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现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各种阳虚水肿等证。陈宝贵教授治阳虚水肿,也常用五苓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

      基本方: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炒车前子15克,附子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祛湿,更加炒车前子以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走,湿去则肿消;白术健脾除湿;桂枝、附子温阳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行。诸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现代药理作用表明五苓散有较强的利尿、强心作用,还有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

      加减运用:兼腹胀者,可加木香、槟榔等;兼元气不足者,加黄芪、人参等;兼阴虚者,加熟地、白芍、山药等;兼血瘀者,可加泽兰及桃红四物汤等;面部浮肿者,加麻黄、浮萍等。

      典型医案

      王某,男,65岁,2005年12月25日诊。

      全身水肿5月。现患者面部浮肿,全身亦肿,下肢按之凹陷不起,食少,面色暗黄,舌滑苔白,脉沉细。

      处方: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炒车前子15克,附子6克。3剂,水煎分早中晚温服,每日1剂。

      二诊:水肿减轻,偶咳。上方加麻黄10克,杏仁10克,宣肺行水。服5剂肿消。又服3剂以巩固疗效。回访1年未见复发。

      按   依据患者面浮,身肿,下肢按之凹陷,食少,面色暗黄,舌滑苔白,脉沉细,可诊断为水肿,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可予五苓散加减治疗。二诊中考虑到咳嗽,故加麻黄解表而消肿,杏仁以止咳。全方共奏健脾渗湿、温阳利水之功效。辨证无误,故上方11剂而愈。又麻黄一药,用于面浮水肿,无论外邪内伤,皆有其效,惟要是里热者需加石膏,里寒者,需加桂枝、附子、细辛等。

      陈宝贵教授指出,水饮代谢的失常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最为密切。治疗水肿,主要有祛瘀行水、发汗、利小便,以及宣肺、健脾、温肾等治法。具体而言,上半身水肿,多用宣肺利水的方法,如加麻黄、浮萍,防风等药物,使水从汗解;下半身肿,多用利小便的方法,主要用泽泻、猪苓、车前子、肉桂、附子等药,使水从小便而去;脘腹部水肿,多用祛瘀行水的方法。此水肿,主要与肝脾二脏相关,多用祛瘀行水、健脾疏肝之药,如苍术、厚朴、三棱、莪术、当归、川芎等,需注意的是,有些中药祛邪同时易伤正,还需加入一些护正药物,做到邪正兼顾。

      治疗水肿,尤以脾最为关键。因脾上承下达,具转输之功,不但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亦为水饮之道路关冲。如脾功能正常,余脏所致之水肿也较易治疗。此外,在健脾利水的同时,气机升降正常,也不容忽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