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中医之“气”六议之二气学建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18 10:39:49
  • 核心提示:•气概念在周代已被广泛使用,气已不仅指一些具体的气态物质。到了春秋时代,气概念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用气来说明天时地物的生化与变迁,直至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战国

    •气概念在周代已被广泛使用,气已不仅指一些具体的气态物质。到了春秋时代,气概念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用气来说明天时地物的生化与变迁,直至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

    •战国时期各项学术都有飞速发展,气概念也趋于成熟。气被视为万物存在的基础,万物由气生化而成,气为万物演化的动因和世界多样性的根源,并且肯定气为宇宙的本原。

    •汉代有关气的论述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气的学说,提出元气概念,并且希求通过揭示气的生化作用来构筑宇宙内在的整体联系和律则。

    远古至春秋 气概念逐渐形成

    《夏小正》载:“日冬至,阳气至始动。”“盖阳气旦睹也。”传说《夏小正》为夏朝月令,但写作年代和编纂过程不详。公元前827年,虢文公劝谏周宣王恢复籍田礼,使用了气概念,曰:“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锺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国语·周语上》)在这段讲述中,提到了“土气”“阳气”“风”。所谓“阴阳分布”是指阴气、阳气平衡,昼夜相等。其后,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发生大地震,周大夫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同上)三国韦昭注:“烝,外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阴阳相迫,其动于下,故地震也。”

    这两段文字表明,气概念在周代已被广泛使用。而且气已不仅指呼吸之气、风云之气,这样一些具体的气态物质。由天地之气、阴阳二气和土气等概念的使用可以推断,当时还会有木气、水气、火气、金气一类的概念流行,因为西周时早期五行学说已经形成。这些概念与风、云、呼吸之气相比,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更具无形性、概括性,一是明显增加了功能、信息的内涵。

    气与天地联系起来,表明古人对气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自身形体的活动范围,而扩展到了更加广大的领域。阴阳是对天地万物所具有的两大类功能性态的概括,系中国古代学术中最具广普性的范畴之一。将其与气联系起来,既提高了气的普遍性,又突出了气的功能特征。伯阳父用气解释地震,气显然起了运动之源的作用。至于木火土金水之气的提出,一方面意谓这5种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则是用气来标示这5种“材”的功能性态,宣明对其认识的取向在于功能,而不在于实体。这正是气学认识论的特性之一。在古代的观念中,木火土金水代表了所有有形之物的形态,将它们与气联系起来,表明无形之气与所有有形之物是相通的。

    到了春秋时代,气概念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用气来说明天时地物的生化与变迁,直至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认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乃是五味、五色、五声、六疾、四时、五节产生的根源。子大叔也有类似的思想,他说:“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点明气有生发万象万物的本领,为气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战国 气概念臻于成熟

    战国时期各项学术都有飞速发展,气概念也趋于成熟。气被视为造成一切物象的本原和承担者。

    首先,认为气为万物存在的基础。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依照荀子的看法,世界万物分为4个由低到高的等级:水火、草木、禽兽、人。而气是4个等级所有存在共同的根基。

    其次,认为万物由气生化而成,气为万物演化的动因和世界多样性的根源。荀子说:“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荀子·天论》)他用“生”“养”来叙说万物的形成,把变化成物的功能和过程称作“神”。而万物的生养形成和这一过程的神妙变化,皆来自阴阳大化,即阴阳二气的生化。这就表明,气不仅是构成万物的始基,而且是生化万物的本根。《管子·内业》则说得更加明确:“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精即气,气是生命活力和一切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原因。《吕氏春秋·尽数》也说:“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敻明。”鸟兽、珠玉、树木、圣人……人与万物的所有功能和各不相同的品性,包括圣人的琼明至德,无不来自于气。

    第三,肯定气为宇宙的本原。春秋时医和认为“天有六气”,气置于天之下,天似比气更根本。到了战国,情况发生了变化。《管子·心术上》说:“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其所谓道,即指气。《庄子·刻意》说:“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精指精气,神指气的生化功能。《庄子·知北游》还提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重要观点。这些论述表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气,气为宇宙的最终根源和万物相互转化的基础。

    战国后期,气作为哲学和科学范畴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被提了出来,气学已臻于成熟。

    两汉 建成系统的气学理论

    汉代有关气的论述比战国更为丰富多样,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气的学说。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成熟和系统,是就相对意义而言。意思是,在某一水平上,建立起一套既自洽又能够解释一系列问题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首先是元气概念的提出。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曾经提到:“因天之威,与元同气。”(《应同》)到了西汉,《淮南子》和董仲舒较早使用了元气概念。《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据《太平御览》卷一)董仲舒:“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春秋繁露·王道》)自此之后,元气概念普遍流行起来。如《汉书·律历志》:“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春秋左传正义》隐公元年经注:“元者,气之本也。”可见,元气的提出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肯定了气在时间上为天地万物之始,另一方面,又将气划分为先后、本末、主次等不同的层次。而作为元气派生物的其他的气,则是多种多样,如天气、地气、阴气、阳气、四时之气、五行之气、五藏六府之气、神气、正气、邪气、生气、烦气、偏气、贼气、人气、民气、时气、食气等,不胜枚举。这样,气作为世界本原和次本原的地位就更加巩固了。气不再是单一的存在,而成为一个以一统多的家族。

    其次,汉代学者已不满足于从存在上确认气为万物的基础,以此说明世界的统一,而希求通过揭示气的生化作用来构筑宇宙内在的整体联系和律则。

    《史记·律书》有云:“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汉书·律历志》也说:“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王者制事立法,如制定度量衡等大事,必本于天地之理,既然“壹禀于六律”,说明六律与宇宙之大理相通。而汉代人发扬先秦的传统,认为六律乃是元气本性的展现。《史记·律书》说: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十月也,律中应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言阳气藏于下。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

    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正月也,律中泰蔟。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

    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二月也,律中夹钟。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

    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三月也,律中姑洗。姑洗者,言万物洗生。

    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四月也,律中中吕。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

    ……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

    司马迁讲述了四季十二月阴阳二气的消长,每月所刮风的方向、性质,万物生长变化的状况及其与六律六吕的应合关系。在汉代人看来,这是宇宙系统内在联系的基本脉络,而集中体现在六律之中。因此,六律成为王者制事立法的依据。在宇宙整体系统之内,虽然人们很重视随季节迁移而变化的风对事物的影响,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阴阳二气的消长。由于阴阳消长,才形成四季十二月和与之相应的大气的流动,由此才产生出十二种音律,并促成万物的生化。这就是所谓“推历生律”。可见,中国气概念的核心和真正所指是阴阳之气。而阴阳之气直接来自元气,归根到底是元气生化产生六律和宇宙整体联系的所有律则。

    所谓十二月与十二律吕相应合,是指以12个月正常的风来调定十二音律。这种以风定音的做法,大约在西周时代就有了。而乐师用三分损益法,又将十二律吕转换成一定的数学关系,这些数学关系则被看成是决定万事万物的根本准则,而它们完全来自于元气。古代学者借助深刻的直觉将音乐的规律、美的规律与天文、历数、物理、生理、伦理统一起来,触及了它们内在的一致和相通,使关于宇宙的理论更加深刻系统,这在今天仍具启发意义。

    再次,汉代气学深入到许多具体的学科领域。医学、天文、历学、地理、物理、生物、农学、管理学、心学等,在汉代都有很大发展。人们不仅用气来解释事物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扩大了对无形实在之气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而且将事物之间有形和无形的功能信息联系都以气来标示,使气概念又具有了功能信息关系模型的功能。气概念的内涵更加复杂了,其作用也更加广阔多样。在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中,气概念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应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