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熊继柏谈中医治病优势(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24 15:26:21
  • 核心提示:中医非常重视实践经验中医的经验积累已经有几千年了,中医非常重视实践经验,中医的理论源于实践的总结,中医治病既要理论指导,又要运用经验。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有区别,西医重视


    中医非常重视实践经验

    中医的经验积累已经有几千年了,中医非常重视实践经验,中医的理论源于实践的总结,中医治病既要理论指导,又要运用经验。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有区别,西医重视新进展,而中医恰恰重视既往的经验。中医的书籍汗牛充栋,其中有极其丰富、全面、宝贵的临证实践经验总结。我们要深入进去,要真正掌握古人的经验,运用前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发展。

    重要的治疗法则

    注重平衡 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补偏救弊。寒气重,就治寒;火气大,就治火;五脏中哪个脏有问题,便治这个脏;脏腑之间哪个太强了,哪个太弱了,就要把强的抑下去,把弱的扶起来,这就叫平衡。我们讲的大道理就是阴阳要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察阴阳”,严谨地审察阴阳,就是把握阴阳的偏差所在而进行调治。“以平为期”,以达到阴阳平衡为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人体平和,五脏平和,阴阳平和,气血平和,营卫平和,精神平和,形体和精神相平和。人处于平和状态,平和之人就能长寿。五脏偏颇之人,好比一台机器,或有螺丝生锈,或有部件破损,或者动力不足,或者运转不利,都应全面审察,把整个功能调整好,这就是中医的治疗观。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注重整体的平衡,这是个优势。比如病人得了癌症,西医用化疗、放疗之后,病人头发掉了,不想吃饭了,精神变差了,体质明显下降了,还是只管去杀癌细胞,此时就应该把正气扶起来。正气扶起来了,邪气才会下去。正气一衰,邪气就会重来,这正是《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中医讲究平调,这也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治病求本 所谓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要推求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原因、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总是通过症状表现而显示出来,中医诊断疾病就是通过观察外在的表现,进而推测其内在的变化。《灵枢·本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视其外应”,是指观察外在的症状表现;“知其内藏”,是指测知内脏的变化;“知所病”,进而知道疾病的本质所在。这正是中医诊断学“有诸内,必形诸外”及“从外以知内”的基本观点。用现代通俗话讲,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质,才能准确有效地施治。比如眩晕病,辨治必有虚实之分。实证眩晕常见于两种:一种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耳鸣、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口苦、舌苔黄、脉弦数,其血压往往偏高,这种眩晕的病变本质是肝阳上亢。针对肝阳上亢,治当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之类。另一种眩晕则表现为头晕目眩、头重、胸闷、恶心、呕逆、舌苔滑或腻、脉滑,这种眩晕的病变本质是痰饮阻滞。针对痰饮阻滞,治当祛痰化饮,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虚证眩晕常见的亦有两种:一种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疲乏、心悸、面色淡白、舌淡、脉细,这种眩晕的病变本质是气血亏虚。针对气血亏虚,治当补益气血,用八珍汤之类。另一种眩晕则表现为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耳鸣、舌红苔薄、脉细,男子伴有腰痛而遗精,女子伴有腰痛而带下,这种眩晕的病变本质是肾精不足。针对肾精不足,治当补肾益精,用左归丸之类。中医治眩晕如此,治各种疾病都是如此。抓住疾病的原因和本质,针对本质进行治疗,这是中医治病一条最基本的法则。

    三因制宜 所谓三因制宜,是指中医治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老少、性别男女、体质强弱、形体肥瘦、精神盛衰、生活习惯等不同的特点,选方用药要区别对待,这就是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特点,考虑治疗时的选方用药。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气候较冷,多风多寒;我国东南地区,地势低,气候较热,多湿多热。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讲过:“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医治病用药也必然有所不同。比如治外感病证,在西北地区则多用辛温之剂,在东南地区则多用辛凉之剂。这就是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要根据不同的时令、不同的气候变化,考虑治疗时的选方用药。一年四季之中,气候变化各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中医认识温热病,就是按时令气候的不同特点而命名。春天的温病称为风温、春温;夏天的温病称为暑温、湿温;秋天的温病称为秋燥、伏暑;冬天的温病称为冬温。各个时令的温病,其病因、病变均各有不同的特点,治疗选方用药也自然各不相同。《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早已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要根据不同时令的气候特点选方用药,这就是因时制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