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中药药酒的控制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18 08:45:14
  • 核心提示: “酒为百药之长”,中医认为,酒性温,味甘苦辛,与药结合引药人经、通经活络、温补阳气、祛寒止痛等功效,药酒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种类繁多,用于治病和保健。中国在药酒

       “酒为百药之长”,中医认为,酒性温,味甘苦辛,与药结合引药人经、通经活络、温补阳气、祛寒止痛等功效,药酒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种类繁多,用于治病和保健。中国在药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简单的记载“汤液醪醴”。明代《本草蒙筌》提到“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从汉代开始,药酒逐渐成为中药方剂的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用酒加工炮制药材的记载。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记载:“凡渍药酒,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中所载不同功效的药酒方数量很多,如虎骨酒、黄芪酒、枸杞酒、钟乳酒、石斛酒等。这些药酒方配方独特,炮制有法,服用方便,疗效可信,至今仍广泛应用。本文从药酒分类、制备、质量检测三个方面阐述近几年对于药酒的控制技术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
     

    1药酒的控制技术
     

    1.1药酒的分类在制备药酒过程中所运用的原料酒不同,功效有很大的差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被分为若干种类,“酒之清者日酿,浊者日盎,厚者日醇,薄者日醣,重酿日耐,一宿日醴,美日醑,未榨日醅,红日醍,绿曰醢,白日醛。”原料酒一般分为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传统原料酒是指黄酒,但因其杂质较多,目前临床多采用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的白酒为溶媒。白酒可以消冷寒气、燥痰湿、开郁结、止水泄。黄酒健脾开胃、舒筋活血、利湿散瘀、补血养颜、延年益寿。年老体弱、气血亏虚、食欲不振的病人适饮此类药酒。啤酒疗法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和哺乳期妇女乳汁不足等病症。葡萄酒有滋补、助消化、抗氧化、降血脂、利尿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
     

        近代,药酒分类的方法逐渐增多,按照功效、组分、用法、生产标准、功效及临床专科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本草纲目》中按功效把酒方分为补益、祛邪、预防三类。其中补益类酒方药主要是以人参、当归、枸杞子、仙茅、麋骨、鹿茸等补益药或食物配制而成。祛邪类酒方药主要是用五加皮、百灵藤、石南藤、蚕砂、白花蛇、乌梢蛇等祛风湿、通络宣痹药物,及祛湿、散风、行气、散结的祛邪药分别配制而成。预防类有2方:屠苏酒、椒柏酒,具有辟疫病和不正之气,预防天行不正之气和疫病流行的功能;又可依据药酒所含中药种类分为单味和复方药酒。单味药酒针对性较强,如枸杞酒,适用于肝肾精亏症和早老早衰病。复方药酒名目繁多,用药少则2~3种,多达百余种,适应证广。已有270年历史的鸿茅药酒,由人参、苁蓉、红花、黄芪、豹骨等67味中药组方,具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的功效;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口服和外用两种。口服药酒按所浸药物作用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以治病为主,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一类补虚强壮的补酒,补气养血、滋阴壮阳、温肾补脾。外用药酒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风湿药酒,活血化瘀、疗伤续断的跌打药酒,治疗运动系统损伤的正骨水、万花油等;根据生产标准分类,药酒又可分为国药准字药酒和保健酒;按功效可分为治疗用药酒、保健用药酒及美容药酒三种;按临床专科可分为儿科用药酒、妇科用药酒、骨科用药酒、皮肤科用药酒、外科用药酒、肿瘤科用药酒等。
     

    1.2制备工艺药酒的制备有诸多影响因素,酒制时间的长短、用酒量的多少、炮制温度的高低、存放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药物化学成分的变化。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在《中国药典》(20lO版)中收载酒剂制法多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等。一般是把特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或动物的主体和内脏以及某些矿物质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一定浓度原料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经过一定时间后去除渣滓而成,亦有将药材与酿酒原料通过发酵等方法而制成。尤其对一些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的中药,如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五味子等,这类成分大都存在于植物的腺毛、油室、油管、分泌细胞或树脂道等各种组织和器官中,酒制过程可以有效的将这些组织和器官破坏,提高其溶出率。但是,一般所用酒的浓度、制备、浸渍温度及时间,或渗漉速度、成品含醇量等,均因品种而异,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刘雯霞等运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管花肉苁蓉酒浸炮制工艺,将饮片规格厚度为6mm的净药米酒浸制2h得到的药酒性质稳定,工艺简便。武小赞对杜仲药酒进行工艺研究,得出药酒的最优制备工艺是采用55%vol的白酒作溶媒,浸渍24h后,以1mL/min的速度缓缓渗漉法进行制备。莫小林通过实验对十一方药酒回流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得出以药材6倍量的50%的白酒为溶媒回流3小时,所得产品质量稳定,有效成分含量高。殷建忠采用正交试验对紫甘薯色素废渣发酵酒确定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25°C、料液比1:25、蔗糖添加量22%、发酵时间12d时紫甘薯酒品质的色泽、香气、滋味较好。
     

    1.3药酒的质量检测药酒大多数为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干扰成分较多,建立可靠、准确、专属性强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更好的保证酒剂的质量。《中国药典》(2010版)通过总固体、甲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乙醇量等方面来检查药酒的质量;并采用滴定方法、TLC鉴别方法、HPLC方法对药酒中有效成分进行测定。
     

        益康药酒为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干扰成分多,马晓星对处方中淫羊藿、巴戟天、当归、补骨脂等进行了TLC鉴别,采用HPLC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建立了可靠、准确、专属性强的质量控制方法;收载于《中药成方制剂》中的马鬃蛇药酒,由鸡血藤、马鬃蛇、杜仲藤、桑寄生、龙须藤、牛大力、狗脊等13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肿痛等功效,卓椠等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对千斤拔中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和鸡血藤中原儿茶酸、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完善了该制剂质量标准,有效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全子强身酒由枸杞子、山茱萸、淫羊藿、女贞子等27味药组成,杨艳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酒中山茱萸中熊果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专属性及重现性好,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药品标准》中的跌打药酒,由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红花、莪术等中药组成,廖晓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川芎、赤芍三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HPLC对牡丹皮中的丹皮酚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准确简便,对跌打药酒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2药酒的临床应用
     

        中药药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因其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药酒的功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配方。雷公藤药酒作为一种抗炎免疫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张幼玲对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雷公藤药酒辨证治疗口服,疗效显著。复方灵仙药酒是民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验方,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林丽萍通过10余年的l临床使用和研究,得出此药酒对坐骨神经痛寒湿凝络、瘀血阻滞型疗效甚佳。寻常疣为人类乳头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致的增殖性皮肤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冷冻、手术、药物腐蚀等疗法。丘柏荣对50例门诊患者进行“自拟消疣药酒方”治疗,总有效率可达64%。此外,药酒在抗肿瘤,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率等方面也有很好疗效。
     

        少数民族也有特色的药酒流传,周坤明从事股骨头坏死治疗研究,研制仫佬族特色药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3例,疗效显著。内蒙古阿盟蒙医医院笋布尔达来对38名患者用药酒达格西勒10味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治愈率达86.8%。藏医多杰才让对578例骨质增生患者采用骨精药酒进行治疗,骨精药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总有效率为100%,取得满意疗效。周毛措运用蒺藜药酒对60例藏医学中的妇风病进行临床研究,得出蒺藜药酒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并具有补气益血,改善失眠,调理人体气血,促进炎症吸收的功效,对妇风病治疗有较明显的效果。
     

    3展望
     

        中国药酒多出自名医处方、民间秘方及古方,并以原方的药效或实际疗效为依据,缺乏现代药理、药效、定性、定量研究。因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筛选出大量优质产品。工艺研究方面可以采用现代方式来提取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制定生产管理规范。结合新技术、新仪器配合药酒的治疗,提高吸收利用度。药酒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中药酒制法仍有许多发展空间和展望,进一步开发有效的中药药酒,将传统药酒发扬光大,值得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摸索、探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