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外科病的冬病夏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18 10:27:35
  • 核心提示: “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

        “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冶、预防保健的作用。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最旺,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故在夏季进行冬病夏治,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1.冻疮
        冻疮即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这些人常有四肢末端皮肤发凉、发紫、多汗等表现。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见为局限性阏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严霞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民间素有“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之说,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寒邪易入侵肌肤,凝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肌肤失养,阴寒久伏于脉络,冻疮就容易反复发生。
        夏季酷暑,天气炎热,寒邪渐衰,病情暂缓。为了在冬季免受冻疮之苦,上海市中医医院外三科遵循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原理进行“冬病夏治”,将夏季处于“蛰伏期”的冻疮彻底斩草,除根。因为寒邪引发的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阳气不足为内邪”,在阴气    季,患者体质阳气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也处于“不佳时期”,所以见效缓慢。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自然界阳气上升到顶点,人体内阳气也旺盛。如果身体内有寒气潜伏不发,此时采取祛寒助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经络通畅,如选取相应的中药外敷治疗,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并能通过经络直达病处,可促使身体阳气充足,潜伏体内的寒气被驱赶出来,在寒冷季节就容易抵御寒气而不发病或少发病.因此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是在夏季三伏天。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三伏天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治疗的同时,脉管炎患者在平日的生活中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①注意保暖: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应注意保暖,忌用冷水冲淋,禁止直接对着空调冷风或电风扇长时间吹风,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损伤阳气,加剧病情。
        ②保持清洁:保持足部清洁、f燥,防止外伤及感染。脉管炎患者由于腿部供血不足,皮肤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清洁、干燥的足部不易被细菌侵袭,而足部一旦出现外伤,则伤口缠绵不愈,合并感染。
        ③注意姿势:随时变换体位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体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长期站立,血液瘀滞于双下肢,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④谨慎用药:避免使用收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均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使用此类药物,会使外周血管收缩,管腔变窄,静脉压增高,从而加重病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