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审因分经论治臁疮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21 15:41:27
  • 核心提示:臁疮即指生在下肢小腿部的慢性溃疡。臁疮患者大多存在交通支静脉扩张或功能不全,并且大部分分布于内臁。审清病因加重臁疮的常见病因有下肢丹毒感染、静脉高压、下肢静脉机能

    臁疮即指生在下肢小腿部的慢性溃疡。臁疮患者大多存在交通支静脉扩张或功能不全,并且大部分分布于内臁。

    审清病因

    加重臁疮的常见病因有下肢丹毒感染、静脉高压、下肢静脉机能不全、隐静脉扩张或曲张、交通支静脉扩张或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髂静脉受压、深静脉系统反流或阻塞等,这些病因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和组织吸收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堆积、组织营养不良、下肢水肿和皮肤营养改变,而局部皮肤创伤、感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原因而导致皮肤软组织完整性破坏是引起静脉性溃疡的主因,乃至经久不愈形成慢性难愈性创面。

    分经治疗

    内臁为足三阴经所主,皮薄肉少,气血较差,愈合较慢;外臁为足三阳经所主,皮肉较厚,气血较足,易愈。外臁疮多为实证、热证,发于阳经,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大法;内臁疮多为虚证,发于阴经,治疗上多以益气、健脾、养肝、补肾为法。《外科正宗》中治外臁血风顽疮用四生丸,而治疗内臁疮用肾气丸。四生丸以攻邪、祛风、解毒为主,肾气丸以补益肾气为主。

    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经久站立、负重远行,劳倦伤气,中气下陷而致下肢气血运行无力,静脉瓣叶松弛脱垂,血液倒流,导致静脉扩张迂曲、青筋成瘤,破裂出血,气虚血瘀,肌肤失养,溃烂不愈;或病程日久,耗气伤脾,脾失健运,湿盛阻络,气血不畅,局部肿胀,疮面色暗,黄水淋漓;郁久化热,湿盛于下,而致湿热之邪蕴结于下,酝酿成疮。

    名老中医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在祛腐生肌基础上,主张补虚生肌、化瘀生肌理论。祛腐生肌用升丹制剂,祛瘀生肌用丹参、地龙之品,补益生肌用黄芪、党参之品。陈淑长认为臁疮一病是“湿、瘀、虚”并见,临证治疗当首辨虚实。阙华发教授主张内治扶正化瘀治其本,扶正尤重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和补肾填精;外治重视活血祛瘀,同时亦重视煨脓湿润法的适时运用。外臁疮注重行气活血,加香附、三棱、莪术;内臁疮注重益气扶正,常重用生黄芪。

    治疗上应内外兼治。脾虚湿盛证,参苓白术散主之;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主之;湿热下注证,三妙丸、五神汤主之。外治:初期局部红肿,溃破脓性分泌物多者宜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局部红肿作热,渗液较少者,宜用金黄膏外敷;红肿作痒,疮周湿疮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腐肉未尽,掺九一丹;腐肉已尽,红油膏或白玉膏、生肌散外用。后期疮面腐肉不脱,用红油膏、九一丹或八二丹外敷;腐肉已脱,疮面肉芽始长时,用白玉膏、生肌散外敷;疮面出血时掺桃花散。同时配合缠缚疗法,即用宽绷带缠缚患处和整个小腿,隔l~2天换药1次。

    病例举隅

    李某,男,63岁,于2016年12月20日初诊。主诉:左外臁溃破不敛2月余。

    患者8个月前双侧下肢因足癣而致丹毒复发,左小腿红肿痛甚,经治疗好转,皮肤色素沉着斑明显,2个月前因外伤使局部皮肤破溃,病情加重,经外院拟诊“股总静脉瓣功能不全”用地奥、龙血竭胶囊口服治疗及局部青鹏软膏换药未显效。刻下:左侧下肢水肿,朝宽暮重,纳差,夜寐欠安,夜尿多达4~5次,大便调,口微苦,舌质淡,苔薄白,厚腻,脉象沉细。既往有房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

    专科检查:双侧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左侧小腿浮肿,外侧溃疡范围约2.0×1.8厘米,疮缘欠规则,少许渗出,肉芽暗红,疮周围肤色瘀暗,皮色黑亮,范围约5×8厘米,轻微瘙痒,触痛。右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减弱,胫后动脉搏动如常,右足麻木。双足趾缝干燥未见糜烂渗出。

    化验:C-反应蛋白:1mg/L;空腹葡萄糖:6.60mmol/L;餐后葡萄糖:7.90mmol/L;凝血酶原时间:16.00s;国际标准化比值:1.3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10s;纤维蛋白原:2.61g/L;凝血酶时间:16.50s;D-二聚体:0.39mg/L。

    双下肢静脉彩超示:双下肢股静脉、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超声所见节段扫查,患者下肢皮下软组织非均匀性增厚,超声尚能显示的部分区域显示局部深静脉探头加压可压瘪,CDFI示股、腘静脉血流充填丰富。PW示频谱随呼吸有期相改变。双侧下肢股静脉、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超声所见范围未见明显栓塞。

    双下肢动脉彩超示:双下肢股至足背动脉超声所见节段扫查,患者下肢皮下软组织非均匀性增厚,超声尚能显示的部分区域显示动脉血管走行正常,内壁尚光整,未见明显斑块附着,CDFI示管腔内血流充填丰富,PW示频谱呈三相或两相波形。双侧下肢动脉超声所见范围未见明显狭窄。

    诊断:臁疮(脾虚湿盛证)。治则:健脾利湿,消肿敛疮。方药: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苍术25克,黄柏15克,地龙15克,生薏仁米20克,砂仁1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香附10克,白芷10克,泽泻10克,玉米须15克,炮姜10克,鹿角胶10克(烊化),桂枝5克,白鲜皮10克,苦参1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12月30日):患肢水肿已消退,自觉食欲欠佳,疮面肉芽较前新鲜,无渗出,疮缘缩小,范围约1.5×1.2厘米,色素沉着斑片中心色黑、有亮光感,范围约5×5厘米。前方去玉米须、炮姜,加佩兰10克,7剂,水煎服。外用本院院内制剂加味2号丹中药化腐清创,蝎丹油膏外敷,隔2日换药一次。

    三诊(2017年1月13日):自觉口干,疮面继续缩小,范围约0.5×0.3厘米,色素沉着斑范围亦明显缩小,约3×4厘米,色素沉着颜色变淡,斑片外缘呈现褐色,内缘色黑但失光亮感,无瘙痒,减苦参、白鲜皮,减炮姜加水蛭5克,再服7剂。外用院内制剂加味2号丹中药化腐清创,蝎丹油膏外敷。

    四诊(2017年1月20日):色素沉着变淡,疮面几乎消失。唯夜尿多,前方加芡实10克,继续服用7剂巩固。

    按:初诊患者纳差,患肢水肿,患处溃疡。结合舌脉,四诊合参当属臁疮(脾虚湿盛证),分经为外臁疮。足三阳经多气多血,预后良。拟方党参、黄芪、苍术健脾;当归、鹿角胶、香附、丹参、地龙补血行气活血;砂仁芳香化湿;四妙丸、泽泻、玉米须利水渗湿、消肿;水饮非温不化,炮姜、桂枝通阳,佐制苦寒之品;牛膝、甘草引药直达病所。服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稀便,恐寒湿困脾伤胃,故嘱加生姜10克,红枣10克 ,继服稀便止。但二诊见水肿消退,诸症减。三诊增水蛭与地龙相须为用,加大破瘀抗凝之力,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流。四诊痊愈收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