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把握治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25 09:48:34
  • 核心提示:对疾病的治疗大体有病因治疗、状态调整、对症处理等等。
    古人认识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临床观察。观察的主要内容,如主症(直接命名)、传变规律(六经或九传或卫气营血或三焦)、发

    对疾病的治疗大体有病因治疗、状态调整、对症处理等等。   
    古人认识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临床观察。观察的主要内容,如主症(直接命名)、传变规律(六经或九传或卫气营血或三焦)、发病范围(疫病)、季节气候(六淫病邪)、劳役饥饿(内伤)等,然后确定病名。现代医学认识疾病的立点,更加强调病因,如传染病的三要素(病原、媒介、易感人群),也注意疾病的主症(特殊症状)、进展规律(病程特点)、病理(部位、性质)等。
        毫无疑问,对疾病的认识应该从临床症状起始,从症状观察再走病或走证,古代走病有限故走证多,这直接和治疗有关,从治法方药看,走证是基础,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对病对症。现代医学直接走病不再走证,因为从治疗手段看,针对病因采取措施成为基础,但也是不能完全否定对症对证的处理。
        关于治法方药的系统,以治法统方药是一般做法,如十剂、八法等。治法方药与病证的关系相对松散,因为证不具备特异性。但证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所以也有可以相对固定的东两,如六经证洽框架、方证相对、汤方辨证、气血脏腑辨证、病邪辨证等。从辨证论治出发,就可以“以一本推万殊,归万殊于一本”  (以六经钤百病,归百病于六经)。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主要立足于机体的状态调整。病体(或常体)的状态有寒热虚实表里,也有模糊错杂的情况,于是寒温补泻汗下和解成为基本方法,习惯上用八法表达。所以治法方药与病证的接点在证而不在病与症,要治疗病与症还是要找对证,原则上理法方药的贯穿可以成立,临床上具体疗效可以期待。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因为接点的宽泛,并非丝丝入扣,对状态的调整有时有效,有时乏效。所以除了辨证论治以外还有其他,还有必须深入的地方。
        病证的治法方药系统只是一个基础,是基本方法,能够保证临证的基本疗效,但并非治疗的终止。它在历史的形成中有一定的背景,形成之后又是被不断地扩展和补充,同时也被不断认识(有的到位有的不到位,甚至被误解)。对这个证治体系的把握有繁有简,有古有今,作为医生最好都能了解,对它的历史脉络能够有所熟悉,此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把握未来。今天还必须注重疾病的诊断和认识,将此作为辨证处理的前提或基础。
        疾病作为名分上的认识探讨,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认识不到细节,所以涉及面宽,不确定因素多,难以和现代疾病简单对应,而只能做相关联系。临床上病证症可以从任何一方展开,而治法方药必须全面把握,对其中任何一个局部作过多的渲染都容易产生偏颇。
        我赞成曹东义先生的讲法:寒温出自审证求因,并非客观检测。要正确理解和整合伤寒与温病二者不是病种的区别,而是证的差异,不能认为二者在病因、病机、传变途径、治法上都是不删的疾病。曹先生甚至认为:过分强调这种区别,是有争地盘、不合作的嫌疑。所以还是归结为一句话:寒温的名分之争为虚,寒温的证治把握为实,临证应该务实。
        认识疾病是一回事,治疗疾病又是一回事,二者应该是密切关联的,但有时往往又是松散分离的,对于古人留下来的东西要认真分析,不能过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