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首页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国家提升工程动态 > 正文
  • “三改三沉两依托” 成就基层中西医结合医联体新典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9-23 14:54:12
  • 核心提示:2018年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授牌成立。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12个名医工作室。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第一次理事会。远程会诊。区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上下转诊

    20190923144914.jpg

    2018年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授牌成立。

    20190923144924.jpg

    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12个名医工作室。

    20190923144937.jpg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第一次理事会。

    20190923144947.jpg

    远程会诊。

    20190923145000.jpg

    区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上下转诊。
     
    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全国基层医改“花都样本”广州市花都区,是该区两家紧密型医疗集团牵头单位之一。该院与另一家由综合性医院牵头的医疗集团实行良性竞争,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共同保障区域百姓健康。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成立于2018年8月,旗下联袂3家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主导按地域东西划区分设医疗集团的总体框架布局下,属于花都西部片区紧密型医联体。该集团依托发挥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步推进信息化发展,力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区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在构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三级卫生服务格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三改革” 创新运行机制

    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

    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实行“五统一、五不变”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即机构、资产、业务、人事和医保资金五统一管理;机构性质、资产关系、财务收支、人员身份和投入体制五不变。医疗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组建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中心,分别负责集团的决策、监督和执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成立医疗集团综合服务、人力资源、财务、科教、质量控制等管理中心,在理事会领导下对集团各成员单位进行人事、财务、科教等日常管理。集团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协议书,协议内容体现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等内涵要素,具体明确了医疗集团宗旨以及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和分工协作机制。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医疗集团获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批准成为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医保医联体,并成立集团内专门医保机构推进医保医联体工作。医疗集团内医保总额打包预付机制和“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促使集团在管理上进行整合创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使医疗机构回归功能本位,让有限的医保资金花在刀刃上,避免患者过度医疗,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全面改变区域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和理念,促进医疗集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改革资源配置模式

    政府下拨启动运营资金860万元,引导集团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以“共享、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理念,整合各方优势,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有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发展。集团以影像、心电、消毒、物流、检验、培训、中药、科研、教学、学术十大资源共享为目标,目前建成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物流配送、心电会诊、医学检验共5个资源辅助中心,逐步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其中放射影像中心以结果互认、集中阅片、中心诊断的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减负、提质,运行3个月,集中阅片和中心诊断135次;消毒供应中心设在牵头医院,承担各基层医疗机构大部分消毒物品,并开展消毒质量督导和专业知识培训,运行4个月,无偿承担基层消毒物品1047件;物流配送中心先试先行创新模式,借助成熟的物流企业资源及服务予以实施,减轻医疗机构独立开展物流服务的困难与资源压力。

    “三下沉” 优化资源配置

    下沉管理模式

    医疗集团成立初期,牵头医院先后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到基层成员单位开展近50次调研和指导,帮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组建10个管理中心,依托财务、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建立运营管理体系,依托医务、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医疗管理体系,依托健康促进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各中心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及培训,统一机构制度流程和工作措施。利用制定的集团章程和运营实施方案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并先后出台、细化集团医保基金管理办法、内部绩效考核办法、药品物流延伸服务制度、分级诊疗制度、联合病房及双向转诊指引等规章制度,全方位为医疗集团搭建管理骨架和填充内涵血肉,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为各成员单位降低管理成本。

    下沉人才资源

    通过制度约束、定期考核、政府和集团补贴三大长效机制推进人才下沉工作,集团成立至今下沉专家98人次,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占比超过50%。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12个名医工作室,选派牵头医院多位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医每周到基层坐诊,并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手术等系列医疗、学术交流活动,使专家资源在集团内部流动起来,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实现了名医自身价值的叠加与倍增效应,同时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技术。另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享受三级医院的名医专家服务,使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迎刃而解,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升。

    下沉医疗技术

    牵头医院通过名医坐诊、临床带教、业务指导、信息共享、远程会诊、联合病房、巡诊巡讲、技术培训8大措施,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腹针、麦粒灸、阳明经筋排刺法、小儿推拿等26项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组建12个联合病房,下沉学科领域18个,占牵头医院学科数量53%。集团成立以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12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助力花都区基本建立了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8年区内就诊率约90%,构建起“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三级农村卫生服务格局。2019年上半年,集团内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比增23.27%、住院量比增12.55%。

    “两依托” 凸显特色优势

    以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依托

    作为区域中医药龙头的集团牵头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抓发展机遇,以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和中医药特色为推手,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引领带动集团健康发展。

    发挥中医药“三个作用”。设立治未病中心,搭建治未病信息平台,研发特色干预技术,运用体质辨识、制剂和膏方调养、传统中医非药物治疗等手段,实现医疗模式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多种中医特色技术辅助治疗重大疾病及其并发症,实现缓解疼痛、调理气血、减轻肿胀、提高舒适度等效果,同时加大中医科研力度,吸收现代医学的先进性,充分挖掘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的中医药创新用途,较好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在基层设立12个名医工作室,其中10个为中医类别,开设12个联合病房,其中9个为中医类别,畅通康复期病人下转通道,下沉专家查房带教,实现患者在集团内治疗康复无缝连接,强化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基层的应用,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运用中医“简便验廉”激活基层发展动力。集团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制定集团内中医诊疗规范,利用名中医工作室、中医适宜技术带教、中医技能讲座与实操培训等手段,锻造有利于中医基层化发展的专业队伍,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业务发展。下沉专家里中医专业占比达53.8%,下沉名医队伍里不乏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花都区名医等,把中医重点专科中医药特色服务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极大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目前为止,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新技术6项,如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平衡针缓解部分病症的并发症和痛症、中医个性化管理调理山区高脂血症患者体质、针刺治疗和刺络放血等技术,均有损伤小、安全性高、不需要大型昂贵设备的特点,疗效好且便于推广,充分利用了中医药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特色治疗优势,同时实现中医学术科研共享,使基层群众获得更多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新一轮发展。

    树立中医药健康服务新理念。全民健康是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目标,集团以中医药为抓手,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在组建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做实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治未病在健康管理的出色作用,整合牵头医院预防保健、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社会工作部等部门,组织成员单位安排人员深入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定期以“杏林健康学堂”品牌项目的形式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介绍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知识,让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贴近百姓人家。

    结合“全国肿瘤防治周”“世界心脏日”“世界高血压日”等主题宣传日深入社区和乡村宣传,并通过新媒体播发科普稿件或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义诊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促进大众健康行为的形成。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岭南膏方节、“杏林健康学堂”中医讲堂品牌项目,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创新中医文化内涵,实现中医药文化价值转化,营造中医药健康服务理念和良好氛围。广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数据显示,花都区群众健康素养呈上升趋势,2014年花都区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5.7%,至2018年提高为27.2%。

    以同步推进信息化发展为依托

    新形势下,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支持。花都区及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大力度持续投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实现集团内医疗信息一张网,形成上下联动的远程医疗体系,落实集团“一体化”管理系统,以确保便捷、高效、稳定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编织互联互通的区域一张网。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核心业务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系统完成更新上线,并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对接工作,开始进行院级集成平台的建设,以实现院内系统、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建设提供支撑。另外,花都区为医疗卫生单位购买政务外网光纤租赁服务,建设以万兆光纤为主干的政务网络,在区域卫生数据中心与区级医疗机构、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全面实现万兆数据交换,全区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6个农村卫生站分别实现千兆光纤、百兆光纤连接。基本实现了村卫生站与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属医院的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形成上下联动的远程医疗体系。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充分利用医疗集团资源和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汇集利用区域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分步骤构建覆盖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体系,实现远程会诊(门诊会诊、住院会诊、专科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联合病房、远程教育等功能。目前,建成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物流配送、心电会诊、医学检验等5个资源辅助中心以外,集团远程会诊中心、远程诊断中心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远程会诊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的基础建设,现已完成集团下辖6家基层医院的接入,依靠由东软公司搭建的区域远程会诊平台与远程视讯平台的支撑,充分利用4G移动网络等新型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高质量的院级间远程专家集中会诊,远程床旁辅助查房,救护车、乡村偏远地区远程医疗协助等功能。远程诊断中心设置在影像科,基层医院遇疑难病例,可将影像通过网络上传至区级医院,医学影像专家在该平台上直接为患者远程阅片、写诊断报告,将诊断结果和意见及时反馈,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成为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医学影像会诊平台。

    另外,医疗集团自主开发出一套广泛适用的急救绿色通道系统——“e路迅捷”,保证脑卒中、胸痛患者以最快速度得到救治,有效提高集团内各单位急诊救治能力。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以牵头的单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依托,建立了集团互联网医院,使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可以下沉到社区医院。

    搭建集团“一体化”管理系统。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及整体效益,集团计划投入400万建设该项目,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运营管理系统。该体系涵盖临床数据中心、医疗资源运营管理系统、医疗集团绩效考核系统、区域统一预约中心、联合病床服务、医疗集团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对接服务等7个功能模块。通过数据资源中心,把区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依靠这个平台实现对于医疗资源的统一管理,体系内各种医疗资源,包括专家资源、床位资源、检验设备资源、检查设备资源等统一调配管理,提供包括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院后康复、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预约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来支撑当地分级诊疗模式的有效落地。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初具雏形,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及提升区域群众健康素养探索上渐行渐稳。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全力打造健康花都、健康中国注入中西医结合基层医改新智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