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彝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彝族 > 彝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五节 《双柏彝N书》与《滇南本草》之关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7 09:44:32
  • 核心提示: 1979年发掘于云南双柏的《双柏彝医书》,成书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而《滇南本草》则成书于15世纪中叶。两书虽同为明朝著作,但前后相差约有百年之遥。由于两书皆收载云南

        1979年发掘于云南双柏的《双柏彝医书》,成书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而《滇南本草》则成书于15世纪中叶。两书虽同为明朝著作,但前后相差约有百年之遥。由于两书皆收载云南所产药物,在地理上甚为接近,关系特殊。近期笔者据施学生等译《双柏彝医书》与《滇南本草》整理本进行对照研究,发现二书所载植物药中,有66种来源相同的药用植物。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晚于《滇南本草》约百年的《双柏彝医书》,会不会直接顺承了前者的一些记载呢?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后者是否是由彝医收集彝族医药经验而独立成书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须对两书的社会历史背景作一探讨。
        一、社会历史背景对比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以武力结束了元朝统治彝族地区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进而统治了整个彝族地区达二百年之久。明王朝在滇大力推行军屯制,从而使彝族地区(尤其是滇东)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原彝族聚居区改变成彝、汉共居区,彝族也自然由聚居变为散居。当时明朝在滇所设的军屯经济基本单位是千户所,共有133个,而其中约80个即在彝族聚居区。可见军屯经济对彝族社会的影响之大。至15世纪后期,滇东彝族地区的生产关系已基本进入地主经济阶段。
        进行军屯的人,主要是江西、浙江、湖广、河南等地的官兵。而《滇南本草》的作者兰茂(1397—1476),原籍河南洛阳,属云南嵩明杨林千户所。他出生于军屯开始的15年后,故可知其为河南籍派驻嵩明杨林千户所屯军之后人。嵩明在大理时属善阐地区(今昆明),善阐自古为彝族政治经济的中心之一,是滇东彝族聚居区最繁荣最强盛的重镇。这一地区,彝族文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且是深刻的。直至明初,滇东区域仍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大聚居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酷好本草的兰茂通过在云南各地的采药和治病实践,著成《滇南本草》,而其中所载药物,主要产于嵩明和滇池流域。书中载有不少地名,足可证兰茂的医疗活动所及地域。如:
        黄龙尾,出滇南嵩明州郡甸里为最。
        老鹳草,滇中太华山多生此草。
        马尿花……生海中草地边,仙人塘(即菱角塘,今昆明医学院西边)近华蒲(今昆明白马庙至大观楼一带)前。
        草果药……产于宁州(今曲靖)薄溪石山。
        韭叶芸香草……此草生永昌、普洱、顺宁(今凤庆县)、茶山(腾冲县北)地方。
        黄参,滇中昭通最多……隅山亦有。
        隅山为今昆明一钢及机修二厂一带,是兰茂经常采药之地。书中记载产于隅山的药物还有滇连(云连)、楼台草、茜草、土人参、双尾参、凤尾参、金钱草等。
        《双柏彝医书》虽晚于《滇南本草》百年左右,但此期间云南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兰茂时期大体相同,没有大的变化,唯彝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的交往愈密,交流愈甚。双柏所属的威楚府(今楚雄州)亦为滇西重镇,是历来彝族聚居区内的主要社会中心之一,明代亦基本进入地主经济阶段,但仍以彝族为主体。在这种各族人民大交流、大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双柏彝医书》这样用彝文写成的医药著作,表明了彝族人民努力保持并传播自己的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彝族传统文化知识仍然在此时占主导地位。
        至此,可以确认四点:两书成书时的历史条件相同,社会经济形态相同,地域相近,年代相近。
        二、药用植物对比
        《滇南本草》收载药物共507种,其中药用植物占93%;《双柏彝医书》收载药物共324种,其中药用植物占68%,两书均以植物药为主。笔者经研究后发现:两书中的药用植物共有66种是同样来源。
        由于两书皆成书于相同的历史条件,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非常相近的地域,收载相同的药用植物又如此之多,故后者《双柏彝医书》受前者《滇南本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极大。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笔者经详细对比后,发现二书至少有五项根本的不同之处。
      理论体系不同
      《滇南本草》所载药物几乎皆有性味归经,字里行间贯串着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卫气营血等中医的基本理论的论述。而《双柏彝医书》所收药物中竞无一种有此类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的记述。
      药物加工不同
      《滇南本草》记述药物的炮制加工方法极多,且皆以中医传统炮制理论为本。《双柏彝医书》无炮制之说,仅有“舂绒、捣烂、拌匀、浸泡”等简单原始的加工方法。
        计量不同
        《滇南本草》中,多有准确的十六进制剂量。尤其复方中,几乎每味药下都有准确剂量。如千针万线草单方“千针万线草三钱,水牛肉三、五两,煨吃三、四次神效”,又如“金铁锁,为末,每服五分”等。《双柏彝医书》不论单味、复方,几乎全无准确剂量。全书87方中,仅一方有准确剂量(疑是后人所加)“腹泻,用弓腰劳三钱、齐斯石榴三钱、红糖三钱、茶叶三钱”。
      药用部位相异
      在66种两书共同收载的药用植物中,药用部分完全不同和部分不同的各有21种,共占
    64%;完全相同的有24种,占36%,而这24种还有疗效功用的不同。
        功效不同
        在66种药用植物中,没有功效完全相同的药物,而主要是功效完全不同的药物。后者有49种,占74%;另有17种的功效部分相同,占26%。如野荞,《双柏彝医书》用治蛇伤,而《滇南本草》则主治淋浊,杨梅疮。
        以上五项根本差异,否定了《双柏彝医书》受《滇南本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前者是在与后者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相近的地理环境里,独立地汇集彝族民间医药经验而记录成书的。它与先它百年的《滇南本草》虽有共同收载的药物,却无直接的(继承或影响)关系。它反映的是以彝族为主的民间医药知识,并未采纳中医的理论和基本法则,仅仅记录了直接用药的经验。而《滇南本草》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法则为主导,对云南彝、白、傣、苗等各族医药经验兼收并蓄的一部地方性中医本草专著。二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中的《滇南本草》采用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的三卷整理本;《双柏彝医书》采用施学生等译注的在1982年全国民族药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译本。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