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彝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彝族 > 彝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二节 《造药治病书》的内容和特点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7 09:43:23
  • 核心提示: 《造药治病书》发掘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原名此木都且(译音),意为“造药治病解毒”,译为《造药治病书》。
    全书共19页,用凉山彝文书写,自右向左横书

        《造药治病书》发掘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原名此木都且(译音),意为“造药治病解毒”,译为《造药治病书》。
        全书共19页,用凉山彝文书写,自右向左横书。共约有六千个彝文字,译成汉文约一万字。分278个自然段落,书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医药的叙述,夹有少量巫术咒语。
        其医药内容。共收载疾病名称142个,药物201种。其中植物药127种,动物药60种,矿
    物药和其它药物14种。所载病名多为凉山彝族当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所收药物大都产于当地。无疑是记录凉山彝族医药知识的宝贵遗产。
        书中出现的病名,有些比较明确,可在汉医中找到对应的症名;有些却是一组症候群,只能在汉医或当地民间汉族草医中找到近似或相似的俗称症名;有的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一时无法找到能用汉语表达和描述的恰当的名称,仅作相应的诠释。例如:“痛”类中的“中阴箭”,彝名原为“勒弱”,是指一种突然发作的疼痛。其疼痛部位从背部放射到上腹部。病因尚不明确。
        此外还有:
        羊毛针痛:彝称“斯尔果”。羊毛针,是羊蹄分叉处的刚毛。该病是指将此刚毛误食入肚致病,症状为心口窝(上腹中部)痛。
        鬼蛊痛:彝称“古那”。是指一种来势猛,发病部位极痛的病。
        粘毛疮:彝称“玛瓦依那”。一种中型大疮,有脓,接触汗毛就能传染。
        尔则疮:彝称“尔则”。一种疮,病因是被秽目见。相似的一种又称“玛瓦尔则”。
        变色疮:彝称“粗呷邪呷”。一种类似湿疹的皮肤病。象麻风,但不是麻风,症状特点是皮肤发痒而变色,虎口肌肉不萎缩。
        巴骨疮:彝称“瓦勒都”。一种大型脓疮,紧贴于背部、手部或足部,结核样,流脓,数年不愈。
        中肥毒:彝称“希罗果则”。一种肿痛症状。直译为“屋檐水中痧虫咬手脚而中毒”。
        传染病毒:彝称“古那巴那”。泛指传染病。
        麻脚症:彝称“戳别”。一种烈性传染病。手脚麻木,传染性强,很快死亡。1943年曾在凉山甘洛流行。田坝(甘洛的一个区)人几乎死光。
        蛊毒:彝称“斯则”。症状为腹痛胀,不食,渐瘦,腹大,直至死亡。
        石惹毒:彝称“卡梯”。一种症状,足部红肿。认为是人踩了毒蛇爬过的石头而致中毒。
        小风丹:彝称“额图”。一种类似荨麻疹的皮肤病。全身可见小疹点,痒而无脓。
        水饮食:彝称“额过多”。一组症状:夏秋饮生水过多,腹胀、痛,不想吃饭。
        蛊胀:彝称“果罗勒里”。一种肠胃病。腹胀、痛,如食带土腥气的食物(如马铃薯等),会导致发病和加重病情。
        盐巴咳:彝称“扯弱”。因吃盐而致或加重的哮喘病。
        此外,在纯医学的病种之外,书中还描述了不少迷信色彩较浓的疾病,多与鬼神魂灵有关,反映了彝族原始宗教时期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思想对医学的影响。例如:    尼格:某种野兽(虎、熊、猴)死后的骨头走动,而致人病。
        斯古:树遭雷打后,灵魂仍在。如人砍其树作柴烧,必致四肢无力的病。
        山神:人若不敬山神,会致耳鸣眼花。
        “则若”山神作祟:可使人疯傻。
        搬弄是非鬼作祟:人丁不兴,五谷不丰。
        乱坟堆中鬼:致娃娃生病。
        锅庄神:致人腹病,身痒。
        库马扎:家具鬼被压,致人口眼痛。
        尽管如此,瑕不掩瑜,对疾病的认识,从整体上看,是摆脱迷信的羁绊,形成了对疾病现象的客观实际的观察和描述。
        可以看出,书中采用了“一病一条,按症记药”的方式来记载医学知识,可说是一种记录医者经验的“原始笔记方式”。虽然谈不上有意识地分类疾病,但仍可看出疾病类型的趋向。
        如果按照自然医学、自然疗法下的彝医经验,按照疾病的表象和某些内在联系,则大致可分为十类(不含兽医类)。这种分类,还没有完全描述出疾病的本质。是一种不很精确的分类,但却比较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和认识水平。按此种“十症分类”法,书中142种疾病的250处记载,可大致分为:痛、伤、虚、风、疮、毒、泻、滞、咳、产。这是按出现频率分频排序的序列。此外,把兽医类单列出来。兽医类疾病也可按十症分类。因书中人医、兽医混载,且兽医疾病较少,故作此处理。
     
        从两个序列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书中出现频率最高和病种数最多的,都是“痛”类病。
        当时对身体内部疾病的认识,尚停留于初级阶段。只能按主要表象——疼痛部位来命名。这些体内疾病,是流行于当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此类疾病及治疗药物的大量记载,证明当时已积累了治疗方面的丰富的感性经验。但疾病病种的含义不甚明确,存在交叉、混淆,很多无法用汉医或现代医学术语一一对应。
        一般而言,十类病症的含义可作一个概略的描述。
        痛类病症:是指身体某一或几个部位非外伤性的,且主要症状为疼痛的一大类疾病。很难用汉医或现代医学的术语来描述它。这类病种,大部分是以部位疼痛来命名。也有的以病因痛来命名。而病因中,有明确的,如蛔痛、饮生水腹痛等;也有不明确而归于鬼怪的,如“鬼曙”、“中阴箭”等。
        疮类病症:是指身体表面有可见的病灶感染,并伴有溃、脓等现象的一类病症。
        伤类病症:是指有明确的外因(如铁器、异物、毒蛇)对身体所致的物理性损害,并常伴有肿、痛、流血、骨骼损坏等现象的一类病症。
        毒类病症:是指有毒物质(有形的或无形的)或刺激性物质与身体接触或进入体内所造成的伤害。
        风类病症:是指一些传染性致病体或刺激性物质或精神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变化莫测,来势快,又无明显可见病因,如无形的“风”一样。
        虚类病症:是指功能低下,表现出衰弱疲软或老化萎缩的病症。
        滞类病症:指体内有明显滞胀现象的病症。以消化道疾病为多。
        泻类病症:指有明显泻、泄现象的病症。常包括肠胃和肾脏方面的病症。
        咳类病症:指有咳、喘现象的病症。以呼吸系统为多。
        产类病症:与妇女生育有关的病症。
        书中所载127种植物药,大都是生长在凉山甘洛县一带山中的本地草药。含药用植物114
    种。除4种待定,1种是泛指(蔷薇科水果)外,鉴定的109种药用植物分属55科100属。其
    中以菊科、禾本科、唇形科、蔷薇科、百合科、茄科、芸香科、桑科的植物相对较多。
        全书共收载动物药60种。分属胆(5种)、肉(11种)、骨(8种)、油(7种)、血(1种)、
    肾卵(4种)、分泌排泄(14种)、虫(4种)、其它(6种)共9类。
        以分泌排泄物最多,其次分别是肉、骨、油、胆等。按部位分类的倾向十分明显。
        彝医常用的著名的动物药如麝香、牛黄、熊胆等,皆尽收其中,反映出此书收载药物的普遍性。
        书中还收载矿物药和其它药物14种。
        盐    灶心土    白酒
        黑火药    稀泥    甜酒
        铁    石头    清油
        铜    锅庄烟子    木柴白灰
        手镯、戒指  锅底烟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