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维吾尔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维吾尔族 > 独特的资源 > 正文
  • 维吾尔族医学理论体系

  • 来源:本站 作者:未知 时间:2009-02-02 08:55:00
  • 核心提示: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祖先长期同疾病不断做斗争而积累和创造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其理论分为“艾尔康”学说、“米扎吉”学说、“合力提”学说、&ldquo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祖先长期同疾病不断做斗争而积累和创造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其理论分为“艾尔康”学说、“米扎吉”学说、“合力提”学说、“艾扎”学说、“库外提”学说、“太比艾提”学说,“艾非阿勒”和“艾尔瓦”学说、“赛艾提”学说、“买热致”学说等。

      “艾尔康”学说 即四大物质学说。“艾尔康”系指自然界的火(太阳)、气(空气,风)、水、土四种基本物质。艾尔康又称托提塔都、阿那斯日艾尔巴,汉译为四大物质、四要素。托提塔都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维医古籍《哈孜巴义药书》(载于《Adikat-ulAhalim》汉译为《各国传》,印度勒克瑙,公元1300年出版)中就已出现;阿那斯日艾尔巴即艾尔康一词,出现在公元11世纪维医古籍《XarhiAl一Kanun》(汉译为《注伊本·西拿大医典》)中。

      “艾尔康”学说是古代维吾尔人的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法的思想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即古代维吾尔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及体验,认识到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物质,即火、气、水、土,世界上万物的生、长、盛、衰均受四大物质的影响和作用。从而自从公元4世纪就创立了四大物质学说,并将这一哲学论理,不但广泛用于天文、地理、气象、农业等各学术领域,而且把它用于医学。它对研究和整理古代维吾尔人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维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把气质、体液、内脏、器官、组织、生理、病理现象,按照事物的不同形状、特点、作用、性质分别归属为火、气、水、土,借以阐述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复杂关系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行辨证沦治,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生理方面:“艾尔康”学说以四大物质全生、全克、半生、半克规律来解释气质、体液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如:粘液质(水)与粘液质(水)相生,是全生关系;粘液质(水)之湿寒,制约胆液质(火)的干热,这是全克的关系;粘液质(水)的湿,制约黑胆质(土)的干,是半克;资生黑胆质(土)的寒,是半生关系等。由于每个四大物质的属性由两个不同性质混合而组成,故它们之间存在着与众不同的全生、全克和半生、半克的关系。如:干热与于热是全生,干热与湿寒是全克,于热与湿热虽然是热生热,但是干克湿,故又克、又是生,即半生、半克关系等等。

      病理方面:维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当某一种体液失调时(偏盛或偏衰)会影响其他体液而发生疾病。其变化规律,以四大物质乘侮关系来解释。如:胆液质失调,可影响粘液质的正常功能等等。

      诊断方面:维医通过七诊所得材料,并根据四大物质的乘侮规律来诊断疾病,如:粘液质(湿寒)偏盛,水患为病,等等。

      治疗方面:在维医的治疗方法中,绝大多数是根据四大物质的生克乘侮规律确立治疗原则的,如:壮水制火法,等等。

      “米扎吉”学说 即气质学说。“米扎吉”(汉译为气质或属性)学说,是说明气质由来,划分类型及其应用的学说。气质,系指火、气、水、土四大物质最小分段属性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新的属性。所谓的某一种气质,由某一种四大物质的属性偏盛所决定。它不但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的特征属性,而且指世上万物(植物、动物、矿物)特点属性的总称。它分为寒、热、湿、干性四大单纯类;干热、湿热、湿寒、干寒性四大复杂类;根据其偏盛或偏衰分为正常和异常两大种。对人体来讲,以正常气质来说明人的生理状态,以异常气质来说明病理变化。

      正常气质:分为8种,即平和的热、寒、湿、干性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性。对人体来讲,性情急躁而脆弱者,为干性气质;性情快乐而稳定者,为湿性气质;动作迅猛而灵利者,为热性气质;动作沉重而粗躁者,为寒性气质,面黑偏红、目黄、舌干、口苦、多渴、体热、身瘦、喜待凉出、喜欢冷食、脉强带数、舌质偏红、苔薄而黄、小便微赤偏黄、性情急躁、易怒、动作迅猛、思维敏捷、感情强烈、克己力较低、少寐等者,为干热性气质的人;面色红润、目红、口甜、肌肉发达、脂肪层较厚、体壮、身体热量略高、脉大有力带数、小便微红、舌质较红、苔厚微黄、性情快乐、动作灵利、思维能力较强、感情丰富、克己力较好、睡眠较好等者,为湿热性气质的人;面色较白、嘴唇较厚、目白、口淡、口不渴、体凉、身胖、肌肉松软、脉细沉迟、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苔厚白润、性情稳定、动作沉重、无忧无虑、思维迟钝、感情淡漠、克己力较强、嗜睡、不爱活动、喜热处、喜热食等者,为湿热性气质的人;面色较暗、目清、舌微干、口淡苦、体凉、身瘦、喜待湿处、喜欢湿性食物、脉浮迟、小便白少、舌质暗红、苔薄白、性情脆弱、忧郁、空想胆小、动作粗躁、感情激动、智谋超群、善于反面性思维、想象力往往远离实际、少寐、不愿与人交往等者,为干寒性气质的人。

      异常气质:分为8种,即非平和的热、寒、湿、干性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性。异常热性,系指热性比湿、干、寒性偏盛的状态;异常湿性,系指湿性比热、干、寒性偏盛的状态;异常寒性,系指寒性比热、湿、干偏盛的状态;异常干性系指比热、湿、寒性偏盛的状态。异常干热性,系指干性和热性比湿性和寒性处于偏盛的状态;异常湿热性,系指湿性和热性比干性和寒性处于偏盛的状态;异常湿寒性,系指湿性和寒性比干性和热性处于偏盛的状态;异常干寒性,系指干性和寒性比湿性和热性处于偏盛的状态。

      “合力提”学说 即体液学说。“合力提”(汉译为体液)学说,是说明人体四种体液的由来、种类及其应用的学说。体液系指在自然界火、气、水、土四大物质和人体气质的影响下,以各种营养物质为料,通过肝脏的正常功能产生的四种体液,即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它们在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中,不断地消耗和补充,保持一定比例的平衡状态,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状况。它们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对抗是绝对的。四种体液在各自的数量和质量上保持一定的平衡,是表明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反之为处于病理状态。体液分为正常体液和异常体液两大类。

      正常体液,系指保持原有的自然正常状态及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给予活力,并于该人气质相应的体液。正常人体体液根据自己的位置或分布、色、味、属性及功能等分为正常胆液质、正常血液质、正常粘液质和正常黑胆质四种。

      正常胆液质:位于胆囊,色黄味苦、性烈,性属干热,具有热身、分解脂肪、帮助消化、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排出粪便以及防毒解毒的功能。它渗入血液的部分,以本身的热和烈性促进血液中同行的其他三种体液的活动,并将它们推送到全身的各个细小部,从而保持人体精力和体力的旺盛,它的属性作用与“火”相似,故被认为它是“火”在人体的象征物。

      正常血液质:位于肝脏,色红、味微甜、性属为湿热,依靠心脏的推动,通过血管的作用循环于全身,具有营养全身,补充消耗,通过肺及肾进行新陈代谢的功能。它以本身的热,温热全身,以本身的湿,调节全身的湿度和热度,从而保持全身正常和有秩序的活动,起重要作用。它的属性和作用与“空气”相似,故被认为它是“气”在人体的象征物。

      正常粘液质:位于全身,色白、味淡,性属湿寒,它除了具有以本身的湿及成份中的营养物质,在自己的作用范围内营养全身外,以本身的寒防止过多的胆液质破坏其他体液正常功能的作用。它还有湿润和软化全身,当人体营养不足或大量失血和脱水时,渗入血液中起补充作用。故古代维医学家认为,它是未成熟,而必要时能变成血液的体液。它还有将与自己同行的其他体液输送到细小部位营养全身,并将产生的废物以本身的流动排出体外的作用。它的属性和作用与“水”相似,故被认为它是“水”在人体的象征物。

      正常黑胆质:位于脾脏,色黑、味酸、性属于寒,它具有保持各个器官形状和质量,控制血液质及制约胆液质热性和粘液质湿性的偏盛,防止体液失调浸延,储存营养物质,为干寒性器官及部位提供相应营养物质的作用。它还参与思维、感觉和记忆活动,并以本身的刺激和兴奋作用增强感觉器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敏感性。它由于对脾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故被认为也有增强胃的吸收力的作用。它的属性和作用与“土”相似,故被认为它是“土”在人体的象征物。

      异常体液,系指超出肝脏产生的正常状态,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变化,对人体无益或有害的体液。根据其变化的程度和所起的反作用及产生的症状,导致的疾病类型,将它分为异常胆液质、异常血液质、异常粘液质和异常黑胆质四种(略)。

      “艾扎”学说 即器官学说。“艾扎”(汉译为器官)学说,是说明器官定义、种类和功能的学说。维医把体内的脑、心、肝、肺、脾、肾、胆、胃、食道、十二指肠、大肠、小肠、膀胱、子宫、血脉、管道、腺体、皮下脂肪、内脏脂肪、骨骼、脊髓、肌肉、筋肌、软骨、韧带、腱膜、腹膜、胸膜等,体外的皮肤、毛发、指甲、眼、耳、口、牙、舌、前阴、睾丸、后阴等都统称为器官。维医解剖学与现代医学解剖基本相同,但是对其生理学的论述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维医认为各器官均有与自己功能相应的特有气质。维医根据器官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分为支配器官和被支配器官两大类。

      支配器官,系指脑、心、肝三个主要器官。它们不但是保存人体三大力,即生命力、精神力和自然力的部位,而且是这三大力的始发点。它们在保持人的生存、繁殖及管理智力、体力活动中,不但起重要的作用,而且指挥被支配器官,并且通过它们的间接作用,在总体上调整、充实和控制全身的一切生命活动,从而维持全身的整体性。如:脑,产生思维、感觉和运动即精神力的中心。对脑的各部位讲,脑皮层支配主脑、长脑、间脑和后脑。心,产生生命力,是生命力的中心和起源点。它支配肺和血脉来完成本身的作用。肝,是自然力的中心,它产生四种体液,并通过心脏将它们输送到全身完成本身的作用。

      被支配器官,系指在支配器官的指挥下,对其他有关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通过它们的作用继续完成本身功能的器官。被支配器官根据各自分布的位置和性质,按照本身所起作用的主次又分为主要被支配器官和次要被支配器官二种。

      主要被支配器官:系指不但受支配器官的支配,而且本身也能支配其他有关器官,才能完成自己作用的器官。它包括肺、脾、胆、胃、肾、肠、膀胱、子宫、眼、耳、睾丸等。如:肺,受脑和心的支配,又支配血脉。脾,受肝的支配,又支配肝门静脉。胆囊,受肝的支配,又支配肠。胃,受肝的支配,又支配食道。肾,受脑的支配,又支配膀胱和尿道,等等。[TH:PAGE]

      次要被支配器官:系指不能支配其他器官,只能作为主要被支配器官间接支配的器官。它们虽然从生命力得到营养完成自己的作用,但是在本质和质量上不能成为独立的器官。它们是联接人体各个机构,维持其形状,为生命的各种活动起间接性服务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们包括:骨骼、软骨、脊髓、肌肉、筋肌、韧带、膜、血脉、管道、脂肪、皮肤、毛发、指甲等。

      器官的气质,是维医气质学说与器官学说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特殊观念。它认为,各器官均有特定而与本身功能相符的气质,了解其气质,掌握其变化,对其立法治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干热气质的器官:胆囊;
      湿热气质器官:肝、心、肺、肌肉、食道、十二指肠、小肠;
      湿寒气质器官:最小单位(细胞)、脂肪、胃、脑、肾、脊髓;
      干寒气质器官:脾、骨骼、毛发、指甲、筋肌、软骨,韧带、膜、大肠、膀胱;
      平和气质器官:手指、手掌、手背、皮肤。

      “库外提”学说 即力学说。“库外提”(汉译为力)学说,是说明人体各种力量的定义、种类及其作用的学说。维医的力,系指维持和推动人体智力和体力的主要因素。根据力的产生和存在及其作用,分为生命力、精神力和自然力三大类。

      生命力,系指推动心脏跳动的力。它产于心脏,源于心脏,是为心脏的正常功能服务,维持人的正常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力。

      精神力,系指产生和指挥一切智力和动力的力。它产于大脑,是推动一切精神力量的中心。它分为感觉力和动力两种。

      感觉力:系指能感受体内外各种知觉和影响的力。它分为体外感觉力和体内感觉力二种。体外感觉力:系指感受各种形、声、色、气、味、硬、软、触、压、冷、热、湿、干等的力。它分为视觉力、听觉力、嗅觉力、味觉力和触觉力5种。体内感觉力:系指将对体外5种感觉力所感受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力。它分为共觉力、想象力、思考力。想像力和记忆力5种。共觉力:系指将体外感觉力所感受的各种信息,共同反映在自己中心的力。它的中心在大脑的前部。想像力:系指储存事物和现象的形状和图像的力。被共觉力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一旦在外界中消失,它的形状和图像由想像力来储存,它的中心在大脑前部的后面。思考力:系指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能力,是智慧和控制理智的中心。它将对想像力储存的各种信息进行进一步分解或组合,加以总结或做出结论,故它又称判断力。它的中心在大脑的前部与后脑之间。想象力:系指辨别各种事物和现象内容和性质的力。即辨别利弊、好坏、爱恨、黑白、大小、高低等,并对其做出反应的力。它是一种自发而奥秘的力。记忆力:系指储存事物和现象内容的力。它的中心在后脑。总之,如:你有叫买买提的朋友,他的有关外形状况在共觉中反映,由想像力来储存,各种信息由思考力来总结,性质即道德品质由想象力来辨别,一切内外含义及内容由记忆力来保存,故不忘形状,遗忘其名称及内容,是记忆力减退所致;忘记形状,是想像力减弱所致。除了有些情况外,人越老会使想象力越强,记忆力越差。故越老应越要善用思考力做出正确判断,让其想象力正常;越多用记忆力来防止记忆力过早减退,等。

      动力:系指使人在做或不做某件事,起推动作用的力。它分刺激力和工作力二种。刺激力和想像力与想象力的区别是,想像力想做某一件事,但如果没有刺激力,就不会有向往,故刺激力
    也称向往力。有向往就产生意志力,即立意做这件事。向往力也分欲往力和反抗力二种。人们认为可以做某件事时,欲往力就增强,不可以做时,就产生反抗力,不做这件事。但意志力仍须要
    思考力的判断及批准,得到批准,工作力才能开始工作,完成这件事。

      自然力,系指为了人的生存,即活力和体力提供营养物质的力。它的中心在肝脏。它分为营养力、生长力、产生力和成形力4种。

      营养力:系指营养全身的力。它为完成本身的作用依靠吸收力、撮住力、消化力和排泄力协助。吸收力:系指为了使营养物质到达身体某个部位,起吮吸作用的力。撮住力:系指到达某个部位的营养物,产生化合,即与机体结合发挥作用期间,撮住这些营养质的力。消化力:系指在消化器官被研碎、溶解及过滤的营养物,使之相互混合和渗透各自作用的力。排泄力:系指将营养物质在体内最小单位(细胞)完成自己的作用后产生的废物,通过各种渠道排出体外的力。

      生长力:系指自从人的生命开始,对各个器官相应的长短、宽窄发展起特殊作用的力。

      产生力:系指生产精子和卵子,并且它们结合后,产生相应气质和形状的力。

      成形力:系指除了四大物质在人体的象征物影响下产生的胚胎专有气质外,还能形成和完善,代表各自原有性质和形状的力。

      “太比艾提”学说 “太比艾提”汉文直译为自然,系指人体防御能力。现代维医也有认为相当于“人体素质”的。“太比艾提”学说,是说明人体对异常变化的防御、抵抗和再生能力的定义及其作用的学说。

      “太比艾提”能支配人体一切生命之力和各种活动的正常运转,它能识别人体抵抗力的“神秘点”,如出现异常现象和状态,能动员这些“神秘点”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有时有些人患了某些疾病,不治疗,过了一段时间自行好转,恢复健康,就是“太比艾提”的奇特本能所致。

      人体是不断运动和发生各种正常和异常变化的机体。它好比是为人的智力和体力生产力量的“工厂”,它的相互不同而无数的部位里生产不同的活动和“产品”。正常的完成这些活动,“工厂”需要合适的原料,即人体需要合适的饮食。如果“工厂”的某一部位“原料”供应不足时,那一部位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工厂”停止生产。如果人体的“太比艾提”处于正常或较强状态,它会自然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的纠正“问题”。例如简单他说,人食盐过多会导致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太比艾提”为了将它得以溶化,使它在体内保持正常的范围,使人口渴多饮水来加以纠正。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而且人体“太比艾提”无能为力纠正时,它会发展到严重的异常状态,即疾病。这时人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请求”外来的支援,即治疗。治疗包括各种护理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和用手疗法等。[TH:PAGE]

      “艾非阿勒”和“艾尔瓦”学说 是说明“艾非阿勒”和“艾尔瓦”的定义及其作用的学说。

      “艾非阿勒”汉译为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个体差异”,系指人的年龄(老小)、体形(胖瘦)、性别(男女)等差异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维医根据这种差异的特点,把人对各种疾病的倾向性分为以下几种:小几多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百日咳、天花、肝炎、肺炎、肠炎等;中老年人和体形较胖的多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瘫痪、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脑溢血等;体形较瘦,个子较高的人多患肺结核、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及肾下垂等;男人多患糖尿病、前列腺炎、阳痿、早泄、滑精等;女人多患癫痫、癔病、神经衰弱、过敏性疾病及子宫下垂、子宫颈癌、带下等妇女疾病。

      “艾尔瓦”汉译相当于“神”,系指按照人体各部位的特点和需要,输送按质、按量的四种体液及支配各器官功能专有而特殊的力。人食用各种营养物质后,虽然肝脏通过在自然力的支配下,按质、按量的形成为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四种体液,并且在脑的精神力、心的生命力支配下,输送到全身,但是按照人体各部位的特点和要求量输送到人体各部位,须要依靠每种体液专有的一种力,即“艾尔瓦”来完成。“艾尔瓦”不仅存在于每一种体液的本身,而且存在于各支配器官(脑、心、肝)和被支配器官(肺、胃、脾、胆、肾、肠、膀胱、子宫、睾丸、血脉、腺体、脂肪、骨、肌。膜、筋、皮、毛、指甲、眼、耳、牙、舌、前阴、后阴等)中。例如:它通过从脑延伸的神经传布到全身,在神经和筋腱上引起一种生物电样的反应,从而控制全身,产生人体的各种运动;支配心脏功能,激发心脏的活力,从而控制全身的血液循环;支配肝脏的功能,使它向全身散发热量和力量等等。

      维医“艾尔瓦”(“神”)不同于哲学中常见的“神”、“神灵”、“生命”等绝对性东西。无论是以前或现代的医学理论,仍然都未能充分的证明有关人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的真正性质是什么。所以,“艾尔瓦”这一力量的奥秘,仍有待我们去继续研究和揭示。

      维医药物学说 包括药物性级、矫正药、代用药、药物剂型四个方面。

      药物性级,是说明药物属性(气质)的强弱程度、分类等级和应用的学说。维医认为,药物的性不但分为热、湿、寒、干四大类,而且大多数为混合性,即:干热、湿热、湿寒、干寒。性属(气质)强弱程度也有不同,根据药性的强弱,将它分为四级,即:1、2、3、4级。1级为性质最弱,4级为性质最强,并且4级性属药大多数为具有毒性。例如:胡豆的性为一级干热,故它不但做为性质最弱的药,用于治疗较轻的疾病,而且平时可做为食品食用。巴豆的性为四级干热,故它不但药性最强,而且具有毒性。不但不能食用,而且用于治病也要慎重,内服一定要先去毒精制后才能用于治疗病情较重的顽固性疾病。维医认为,产生药物混合性属的二方性质的级度,也在多数药物中有所不同,如:某一种药的药性为干热,但它的干和热二方的性质也有不同,即:干性程度为1级,热性程度为3级,故它的性属称之为1级干3级热,等等。例如:骆驼蓬子的性属为3级热,2级干;石榴的性属为1级湿,2级寒;沙枣的性属为2级干1级寒,等等。药物性级的临床应用方面,维医将性为干热的药用于治疗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如:骆驼蓬子用于治疗2级湿3级寒的疾病等。制剂的性级也是如此,它们的性属大多数也有一定的性级,科学配备,具有一定的专用计算方法,确定制剂性级后,才能用于相应程度的疾病。

      矫正药,系指某种药对某种器官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对另一种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害时,为了消除或矫正这种不良反应同用的药物用药方法。矫正药不但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而且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维医以此为据,已对绝大多数药物制定了矫正药,如:洋茴香虽然对头痛、胃肠疾病很有疗效,但对肠道有害,并引起热性头痛,故为矫正它的这一不良反应,治疗肠道疾病时与小茴香同用;治疗头痛时与各种斯尔坎吉本(醋糖浆)同用。

      代用药,系指某种药紧缺时,以其他性味、功能和主治相似的药物来代替使用,加以保证或基本保证用药治疗顺利进行的用药方法。代用药不但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用药规律性。维医以此为据,已对绝大多数药物制定了代用药,如:巴旦杏仁无货时,可由油松子来代替;性为2级干热的荜茇根无货时,可代用功能和主治相似,并且性为2级干热的等量胡椒或性为1级干热的一倍量的红花子或性为3级干热的三分之二倍量秋水仙,等等。

      药物剂型,系指维医根据病情和治疗要求,将各种药物制成的各种剂型。根据形状不同分为4大类,即膏状制剂、硬状制剂、散状制剂、液状制剂。

      膏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末,过箩或不过箩,与粘液或炼蜜或一定的配料制成的半固体制剂。一般多为内用,也有外用的。根据方剂组成、药味、作用、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及形状不同等分为十多种,常用的有:赫米日(糖膏),伊特尔非勒(诃子膏),阿亚热吉(苦膏),塔尔亚克(解毒膏),加瓦日西(粗膏),买朱尼(蜜膏),罗布比(仁膏),木帕日(情舒膏),古力坎(花膏),罗奥克(含膏),买尔赫米(软膏),孜马地(敷膏)等。

      硬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细、过箩,与一定的配料制成的固体制剂。内用和外用。根据配料、制法、形状、使用部位等不同分为近10种,常用的有:库日斯(片),艾比(小丸),西亚非(肛门栓),排提乐(耳鼻栓),排尔孜节(阴道栓)等。

      散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细过箩,或药物与方糖和砂糖研细过箩制成的粉状制剂。内用或外用。根据制法、使用部位及用法的不同分为近10种,常用的有:苏甫非(散),苏努尼(牙粉),库赫力(眼粉),再如日(吹粉),努福赫(口腔粉)等。新的剂型还有:卡甫苏勒(胶囊),佳瓦赫日(冲剂)等。

      液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物,采用不同的制法和配料制成的液体制剂。根据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和用法等不同分为20多种,常用的有:晒尔比提(糖浆),马奥力(汁液),斯尔坎吉本(醋糖浆),艾热克(蒸露),木拉巴(果浆),买提布赫(汤),奴库伊(浸泡液),罗阿比(粘液),布胡日(鼻闻液),帕守也(洗脚液),热未格尼(油剂),奥克乃伊(灌肠液),库土日(滴液),提扎比(酸液)等。新的剂型还有:注射液、口服液等。

      “赛艾提”学说 即健康学说。“赛艾提”(汉译为健康)学说,是说明健康的定义,保健必备的条件及他它在健康、长寿中所起作用的学说。

      维医认为,人类是世界上最文明的生命物,他们在自己的整个生存过程中,为长寿而努力奋斗。人们摄取按质、按量的食物,过着有规律的生活,保持舒畅的心情等,达到长寿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人们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维医将与人类保健措施有关的、在人类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对健康有直接主要影响的保健必要条件归纳为如下11种:即新鲜空气,按质、按量的饮食,合理的动与静,适当的睡与醒,正常的积与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体及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不良的习惯,过适当的性生活,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

      “买热孜”学说 即疾病学说。“买热孜”(汉译为疾病)学说,是说明疾病种类、发病原因症状、疾病程度(病级)、疾病发展过程(病期)、疾病高峰时期(病危)及其疾病预后定义的独特学说。

      疾病种类,维医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及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病级、病期及病危发生的时期等,将一切疾病分为3大类型,即气质失调型疾病、形状改变型疾病和结构损伤型疾病。并以此为据确立治法治则及护理方法。

      气质失调型疾病:系指在体液性或非体液性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或人体气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各种疾病。它分为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和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两大种。

      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非体液性体外因素(即自然界的热、湿、寒、干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过多的影响下,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维医把它分为八种:即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和非体液型干寒性气质失调疾病。[TH:PAGE]

      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热性(气候炎热等)的过多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中暑、热性感冒、发热、热性头痛、鼻血、四肢的痛、咳嗽等。

      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湿性(雨水,冰水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全身松软,四肢无力,不思入睡,入睡难醒,反应迟钝等。

      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寒性(气候寒冷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寒型感冒、寒性头痛、胃痛、腹痛、咳嗽及某一器官的寒性痉挛等。

      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干性(气候干燥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口干、唇裂、咽喉失润、皮肤干燥、眼角发痒、某种器官的干性痉挛等。

      非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受到自然界干热性(气候干热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继续性发热、消瘦性伤寒、发热口干、面目发红等。

      非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受到自然界湿热性(湿性和热性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湿热性感冒,湿热性呼吸困难,湿热性(暂时性)高血压等。

      非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自然界湿寒性(气候湿寒,山水,春秋雨水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暂时性关节疼痛及关节炎,全身酸痛,肌肉松弛等。

      非体液型干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自然界于寒性(气候干寒,冬季风寒等)的过多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暂时风寒性关节炎,肌肉抽紧,老年性消瘦等。

      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四种体液(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及黑胆质)的异常变化(某二种体液属性的一面或某一种体液属的二面偏盛),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状态,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它分为8种: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胆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血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粘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和黑胆质性气质失调疾病。

      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胆液质或血液质的热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各种急性炎症、血液腐败性伤寒、急性发热。

      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血液质或粘液质的湿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水肿、湿疹等。

      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粘液质或黑胆质的寒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瘫痪、肌肉松弛、麻痹等。

      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黑胆质或胆液质的干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癌症、麻风等。

      胆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胆液质(性属为干热)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偏盛或过高,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发热,全身或人体某一器官出现发红、发热或灼热、发黄。发痒等症状的各种疾病(多为急性疾病)。

      血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血液质(性属为湿热)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异常状态(偏盛或过高),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持续性热,各种急慢性炎症(肺炎、脑膜炎、高血压)等。

      粘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粘液质(性属为湿寒)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偏盛或过高状态,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全身或人体某一器官以发凉、发湿、发白、发肿为症状的一切疾病(多为慢性疾病)。

      黑胆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黑胆质(性属为干寒)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异常状态(偏盛或过高),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精神病、神经病、忧郁症等。[TH:PAGE]

      形状改变型疾病,“买热孜”(疾病)学说中的三大类疾病之一。系指人体某一器官(部位)形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疾病。这一类疾病多为虽然在形状上发生了变化,但它的结构是完整的。它以四种形式表现,即分四种:①先天性形状改变型疾病,如:出生时头、手、脚等,过大、过小或歪斜、残缺、兔唇等。②管道形状改变型疾病,即人体某些管道的后天性扩张或狭窄,如:大小血管、食道、胃及肠、胆道、尿道、肛门等管状形器官的过度扩张,过度狭窄或硬化,或松弛不能收缩,或粘连不能通畅等。③数量和容量性形状改变形疾病,即全身或某一器官的过胖,过瘦或口腔内生长异物,如:痞块、息肉、痔疮、结石、寄生虫等。④移位性形状改变型疾病,即人体某一器官(部位)的粘连,如:眼粘膜粘连、舌粘连、肠粘连等,某一器官的分离、下垂,如:眼皮外翻、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阴囊下垂等,某一器官的移位、脱解,如,关节脱位、手、脚、头等部位颤抖或局僵,等。

      结构损伤性疾病,“买热孜”(疾病)学说中的三大类疾病之一。系指人体某一器官结构发生损坏性变化的疾病。多指为体表器官或体内器官(内脏)的分解、完整性受损、腐烂、异常增多或增生,等。它多由内、外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产生,外因,如:擦伤、跌打损伤、烫伤、冻伤、骨折、骨裂、皮肤剥落、变硬、变粗、干裂等。内因,如:四种体液(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黑胆质)的异常变化、毒化、腐化,以及其潴留在身体某一组织、血管中,导致各种炎肿。创伤、恶性肿瘤、痔(漏)疾等。故这一类型的疾病,也称之为完整形受损性疾病。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健康状态而导致疾病的原因。维医将一切疾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内因又分为内8因,除了过去性病因、直发性病因、年龄性病因、性别性病因、体质性病因、遗传性病因外,具有维医特色的有体液性病因、非体液性内在病因。体液性病因,系指直接与体液平衡有关的病因,即:以人体的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及黑胆质四种体液平衡失调为主的病因。如:胆液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血液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粘液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黑胆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体液的失调、虽然以偏盛或偏低来表现,但维医习惯上多以偏盛或过高来阐述。外因又分为外12因。

      症状,是指病因在人体产生的反应。维医将一切疾病的症状分为10类,除了全身性症状、局部性症状、体外性症状、体内性症状、并发性症状、先兆性症状、专有性症状、鉴别性症状外,维医特色的还有气质型症状、体液性症状。后二者,各又分为8种,共16种,不再赘述。

      病级,系指对一切疾病的发生程度加以分级和说明其定义的独特方法。维医认为,疾病是在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全身或某一器官(部位)的功能、形状、结构,由正常状态转为异常状态或变为反常状态。这种状态,均可在以下三种程度范围内。疾病所发生的这一程度又称之为病级。它分为三级:变级、损级和丧级。第1级为变级:系指身体或某一器官(部位)的正常状态发生初变程度;第2级为损级:身体或某一器官(部位)的正常状态发生损坏程度;第3级为丧失程度:身体或某一器官(部位)的正常发生丧失程度。如以眼睛为例:视力的有所下降为变级,视力只有原有的一半为损级,视力的完全丧失为丧级。维医认为,对病级应要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对确立适当的治则、治法等均有一定重要意义。

      病期,系指对一切疾病的发展过程加以分析和说明其定义的独特方法。维吾尔医学将疾病的病期分为4期,即疾病潜伏期、疾病初期、疾病加重期和疾病高峰期。疾病潜伏期:是指虽然致病物质已在人体产生,但它的特征还未完全暴露或主要症状还没有明显出现的时期。如:肺结核病潜伏期等,虽然人体已被致病物质所感染,并且患者稍有咳嗽和发热等,但还没显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的时期。疾病初期:是指疾病的初发时期或疾病的急发时期。疾病加重期:是指疾病的日日或时时加重的时期,或是某些疾病发生病危的时期。疾病高峰期:是指疾病发展的极段,病情好转,患者康复。痊愈或病情恶化,患者死亡的时期。又称疾病结束期。维医认为,对病期应要足够重视,因为它对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波核浪”(汉语译称为病危),是指疾病发展的最高阶段或高峰时期或高潮时刻。“波核浪”学说是维医“买热孜”(疾病)学说中独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学说是说明病危的种类、发生病危的日期、病危的特征、病危的先兆特征、各种病危对疾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的学说。[TH:PAGE]

      维医认为,人体“太比艾提”(人体防御能力)与疾病的斗争,有二种结果:人体防御能力战胜疾病,使病情好转,患者得到康复或痊愈;疾病战胜人体防御能力,使病情加重或恶化,导致疾病久而不愈或使患者终身残废或使患者死亡。维医将病危分为二类:良性病危和恶性病危。

      良性病危:系指疾病过程中,人体防御能力战胜疾病,将导致疾病因素或物质(包括异常体液)完全消除或排除在体外,使患者康复或痊愈的病危。它又分为二种,即:完全型良性病危和不完全型良性病危。完全型良性病危:系指疾病过程中,虽然人体防御能力战胜了疾病,但将导致疾病的物质,不是一次就排在体外,而是慢慢,一点点排除在体外的病危。不完全型良性病危:系指人体防御能力,在疾病的初起就战胜了疾病,但它不显示自己的威力,而在最终将致病物质一次就排除在体外,显示自己威力的病危。

      恶性病危:系指疾病过程中,疾病战胜人体防御能力,使疾病恶化,导致患者死亡的病危。它以以下4种形式出现:①初起虽然人体防御能力显示战胜病邪的假象,但它将对人体防御能力进行慢慢,一点点的减弱,最终战胜人体防御能力,使患者导致死亡。②疾病过程中,虽然疾病的症状不太明显,但病邪最终战胜疾病。③虽然人体防御能力较强,在一定的时期内与病邪的斗争保持一定的平衡,但由于致病物质(异常体液)不能成熟,影响支配器官(脑、肝、心)的功能,使病情恶化或导致疾病治之不愈。④由于疾病治之不愈,使致病物质转移到正常的器官之中。这又称转移型恶性病危。

      病危日:系指疾病过程中,病危发生或出现的日期。它对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病危日分为4种:完全性病危日、不完全性病危日、病危之间日和非病危性病危日。完全性病危日发生在疾病的第4,7,14,20,21,24,27,31,34,37,40天。不完全性病危日发生在疾病的第8,10,12,15,16,18天:病危之间日,指不发生疾病的日或发生良性病危和恶性病危之间的日。它发生在疾病的第3,5,9,11,13,19天。这些天不一定发生病危。非病危性病危日发生在疾病的第22,23,25,26,28,29,30,32,36,38,39天。病危的特征、病危的先兆特征、病危对疗效的影响、病危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等在此处略。

      疾病预后,维医将疾病的预后分为良性预后及恶性预后两类。前者分为8种,后者分为15种。

      维医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依据其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