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土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土家族 > 土家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三节 诊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7 10:18:12
  • 核心提示: 土家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较多,主要通过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等五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疾病的变化,分析判断疾病的症结。
    一、看诊
    看诊,就是通过医者目视,去观察

        土家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较多,主要通过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等五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疾病的变化,分析判断疾病的症结。
        一、看诊
        看诊,就是通过医者目视,去观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和形体变化的一种诊疗方法。
        看神色
        土家医主要通过看病人面部的神色来诊断疾病。包括看神态和看水色两个方面。
        看神态,分为有神和丧神。对神清色润,精神焕发者,称为有神,多属无病或病轻。对神呆无华,精神萎靡,或狂言胡语者,称为丧神,主病重。
        看水色。面部红润光泽,称之为水色好,主无病或病轻。反之,面部枯槁无华,为无水色,多属病色。如面色黄或假白者,属气血亏损,多见于黄肿病、小儿走胎;面白如纸,主气血精不足,多见于肺痨或其它痨病;面色红赤,属热,包括内热和外热症;面青色者,主风,多见于各种风症、惊症、痛症或中毒。
        看眼
        眼是人体的窗口,通过看眼睛,可以洞察体内疾病。眼角色红,主火;色黄,主肝病;眼珠上有蓝斑,主螬虫病;起血丝,是火气上攻,为火眼;有波浪样白芒,多属肺火,见于咯痨;目肿,多为水肿病始期。小儿眼睛斜视或上翻,多见于惊症、风症;睡时露珠,属走胎;眼珠滞呆不动,多为危候。
        看舌
        舌诊是看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看舌质、舌苔为主。
        舌质红,见于火气入内、火毒或三元内火之病。舌质淡,多属气血精不足。舌质紫暗,为内有瘀血。舌两边有斑点,带深红色,为螬虫病。
        舌苔白,主风、寒、湿气,常见于着凉、风湿等病症。苔黄,多见于火热滞肚,主隔食、走胎等疾病。舌上有白沫,主内有寒气。
        看耳筋
        主要是看小儿和妇女耳后的筋脉。
        小儿耳后筋脉上有一个“丫”的,为走狗胎;筋脉上有一个像猴子样凸起的,为走猴胎;筋上有一黑点,为走鬼胎。
        妇女耳后筋脉呈红色,主火气重;青色,为风气重;紫色,为阴内有脏物。
        看鼻
        流清涕,为着风寒;流浓涕,为着风热或上元火症;鼻翼煽动、气促,为上元肺热,疫火交炽;鼻孔干燥,色黑如木炭,主病情危重。
        看嘴
        嘴唇青紫,多见于内有瘀血、中毒、惊风。嘴唇苍白,主气血亏损。小儿满口白斑,如雪片,为鹅口疮。喉咙肿胀,红或糜烂,为鹅子症。牙根黄,不肿胀,红而糜烂,为痛风;牙根肿痛色红,为火牙;牙齿有洞而痛,为虫牙。
        看发
        发黑而光泽,为气血精充足的表现。发脱或发枯,属气血精亏;小儿头发稀疏焦黄,甚则寸发不生,为走胎。
        看皮肤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状或丘块状疹子,多见于风疹、劳风、斑疹突起。全身满布,细如麻粒或融合成块,伴发热咳嗽,目赤,眼泪汪汪,唇夹内有白点者,属肤子。肌肤斑疹隐隐,舌底及肘窝、胭窝青筋暴露,面唇青白,为痧症。
        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为疔、疮、疱、癀、流痰的表现。其中,高出于皮肤,红肿热痛,小者为疮,大者为疱;剧痛,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者为疔;发于胸背四肢肌肉深处,皮肉板硬,外观不变者为癀;发于躯干四肢,流窜他处,溃后脓液稀薄如痰,久治不愈者为流痰。
        看指壳
        主要看指壳(男左女右)的颜色和中指的青筋。
        土家医认为拇指主一年之疾病,第一指节主春夏之疾,第二指节主秋冬之疾,食指主春天之疾,中指主夏天之疾,无名指主秋天之疾,小指主冬天之疾,每一指的三个指节分别主一个月的病症。
        看颜色,一般青、白、黄主寒,黑主风,赤主火。小儿指壳乌黑色,为走胎;色黄,为黄肿痛;色红,主痨伤病;色白,为亏血。妇女指壳紫黑,为白带多。
        看中指青筋,中指青筋见于第一指节间,为病轻;见于第二指节间,为病重;见于第三指节间,为病危。
        看背腹
        背上起红点,舌起乌筋,肚脐处汗毛竖起,肚子痛者,为羊毛症;胸背起红点伴口鼻出血,肚子痛,眼角布满血丝,为红痧症。
        看二便
        尿浊,有白点者,为腰子病;尿频而清长,为气血亏损;尿红涩痛,为尿积病。
        大便腐臭而稀或夹有不消化之物,纳呆腹胀,打馊臭嗝,为隔食症;大便稀薄,食油腻加重,纳呆乏力,为中元亏虚之症;腹痛,上吐下泻,或欲吐不吐,欲屙不屙,大便屙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症。
        看妇女病
        一是看色,体健无病妇女的面部颜色,称为喜色,凡喜色不好,为病色。二是看眼,白睛色浊,为月经不对,停经或经流不止。三是看手,指壳青紫,为白带多。四是看体形,体瘦耳枯无华,为月家病。耳黄面瘦,尿黄,为子花痨(指未婚女子)。五是看小便,尿红有浊物为摆红病;尿白有浊物为摆白病。
        二、问诊
        问诊是土家医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询问病人的年龄、婚姻、职业、家属、籍贯,以往得病情况及爱好习惯,主要病症发病的经过及治疗效果等外,还包括:
        问饮食,可以了解病人胃肠的情况。一是味口。口苦,多是体内风热症;口淡,多是胃肠虚弱症;口臭,多是飞蛾症及虫牙症;口酸,多是肠胃不合。二是吃饭情况。不想吃饭,便秘结者,多是胃肠滞留物不畅;吃饭不香,但不积食者,多为胃虚的表现;病中饮食渐佳者,多是病情趋向好转的表现;小儿偏食者,多是虫积在身。三是饮水或呕吐情况。口渴多饮者,多为热疾缠身;呕吐酸水,轻者为胃疾,重者多为妇女停经呕恶;呕吐清水,多为胃内积寒停饮。
        问便。大便秘结,数日不屙,伴有腹内胀痛、口渴、发热者,为热疾;病后、老年或产后妇女便秘,多属体质虚弱;大便有脓血,坠胀感,是为痢病;稀薄便,伴肚子隐痛,多为虚寒之症;水样便,多为急性泻泄;便呈黑色者,是内有积血;便血鲜红者,多为肛门痔疮。尿血鲜红,伴尿痛,多为热疾;遗尿多见于小儿,一是先天不足,二是脬泄或有不良习惯所致;尿失禁多为老年人的气虚所致;尿短少,伴赤黄者,多见于伤血或汗淋、吐泄耗血所致;多尿伴清淡者,多为小肚着凉,或体内虚寒;小便不利者,多为水蛊胀、黄肿病。
        问筋脉骨节。因筋脉遍布全身,一旦身躯疼痛等疾症,多系筋脉的病变。肢节痛伴有红肿灼热者,多由风湿伤肢节筋脉引起的热症。全身肢节疼痛,呈游走性,是由风、寒、湿侵害筋脉引起的风气病。寒气重者,叫冷骨风;腰腿绵绵作痛,疲软无力,发凉,兼有尿清长,大便稀薄者,多为腰子筋脉亏虚;腰腿痛冷热痛,体沉,天气变化或久坐后加重者,是由风湿侵蚀腰腿筋脉所致的腰腿痛。
        问七窍。头上的眼、鼻、口、耳七窍,是人体的主要门窗,分别主其疾病。眼窍胀痛、羞明、泪流,夜间眼屎封眼,是由热气所致,土家医称红眼病;黄昏后视物不清,称鸡目眼。鼻孔红烂,有浓涕伴鼻痒者,称为蚁虫症;鼻窍常出血,反复发作,称为痧症或痧鼻子。耳窍有如蝉或流水声,或左或右,或时发时止者,称为耳鸣症;耳内不慎灌水,引起耳窍受阻,常流脓汁,称为灌蚕耳;湿热充斥于耳,蒙蔽清窍,引起耳聋。口窍有疾,常出现疼痛、流涎水、口臭等症。喉咙红肿,吞咽痛,口臭,是飞蛾症。满口白斑如雪片,流涎水,称为鹅口疮。牙为口窍之内门,牙疾多由积湿成热引起,牙龈腐烂、齿脱、口臭唇蚀,称之风火牙。
        问妇女病。一问经,主要问经期、经量、色、质。经期提前,色红量多,为养儿肠内热之症;经期延迟,量少色淡,多为养儿肠气血场虚;色紫暗有块,小肚胀痛,属养儿肠内有乌血之症。二问带,带稀而多,色白味腥,为养儿肠内有寒气之症;带下黄稠,味臭秽,外阴瘙痒,为养儿肠湿热所致。三问胎产,妇女停经呕吐,是为喜病。喜病引起腰酸坠胀感,要注意保胎,以免滑胎。产后血量过多,汗多,多属气血双损。
        三、听诊
        土家医的听诊在诊断中虽然不是主要的诊病方法,但也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参考。如听咯声,常咯半声者为虚痨;咯声重者,多因着凉而致。听肚子响声,肚子内鸣响如垮岩坎,是由着凉、饮食不洁、风气入肠所致,为泄泻或屙痢的表现。外伤骨断时,药匠用一根特制的短竹筒,一般是一节墨竹,将两头的节子除掉,并磨光,将竹筒贴于病人伤处下端,用手敲击患处上端,听是否有骨断的“擦、擦”响声。
        四、脉诊
        药匠们在诊断疾病中,把号脉(拿脉)视为重要的诊病方法。流传在土家民间的脉有三十余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骨脉
        骨脉位于桡骨茎突处,相当于中医的寸口脉。号脉时,药匠的右手中指放在骨脉处,拇指放在骨脉背侧,两指均用力。轻拿有脉者,为外热;重拿而脉有力者,为体内有热。
        命脉
        命脉(亦称劳脉)位于手掌背部的食指与中指之间,相当于中医的外劳宫穴位处。号脉时,
    药匠的右手中指紧贴在命脉上,拇指紧贴在命脉对侧的掌面,相当于中医的内劳宫穴位处。体健或病轻时,号不出命脉脉象;若能号出脉象,多主病重;命脉向腕部扩散,为病危或死亡之前兆。
        芳脉
        位于中指与食指相连处。号脉时,用中指紧贴在芳脉处,拇指紧贴在芳脉的对侧掌面方向。体健时,一般号不出脉象,病重或病危时,方可得脉。
        天脉
        位于耳垂下二寸处。诊时医者用中指号脉,拇指放在下牙巴骨后端下方。号脉方法,按轻、中、重的次序进行。轻号得脉者,为外感疾病;中拿得脉,脉快而有力者为内热,快而滑动为头眩晕病;重拿得脉,脉无力而动,乃为心虚气喘。
        虎脉
        位于虎口后一寸,紧靠合谷穴位处。拿脉的方法是将中指放在虎脉位置上,拇指放在虎脉位置的下方,即掌面侧,呈对称状。拿脉时,中指和拇指同时用力,轻按不易得脉,中或重按方可得脉。药匠称虎脉是生死之脉。有脉者,即使重病可治;无脉者,即使病情暂时较轻,也为不治之症。
        肘关脉
        位于肘拐窝内侧,相当于中医的尺泽前穴位处。老药匠称肘关脉为断生死脉。重病危疾时,此脉号不得或脉细弱无力。
        踏地脉
        位于踝关节解溪穴位下三寸,冲阳和陷谷穴位之间,拇趾与食趾中。拿脉时,医者中指紧贴踏地脉,拇指紧贴该脉对侧,即足底涌泉穴位内侧一寸处,两指均匀用力。脉有力者,为能治之症;脉无力者,为病重;脉细微者,为不治之症。
        鞋带脉
        位于踝关节解溪穴位处。因此部位正在系鞋带处,故称之为鞋带脉。小儿有病,多号此脉。小儿外感风寒,发烧,脉洪大而快;小儿走胎、黄肿病,脉细弱。
        指缝脉
        即在手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处。五根手指中食指、中指主上元脑心肺之疾,拇指主中元肚肠肝之疾,无名指、小指主下元腰子、养儿肠或精脬、尿脬之疾。各指第一节有脉,表示病情较轻;第二节有脉,表示病情较重。体健时,第一节和第二节均无脉。
        太阳脉(又称五阴六阳脉)
        位于头部眼角与耳门线中间,相当于中医的太阳穴位处。拿脉时用中指紧贴于太阳脉位置上。体健时,脉平和;脉粗大,快而有力者,为外感风寒引起的热或寒疾之症;脉细小,慢而无力者,多为慢性病,主头晕目眩等疾症。
        地支脉
        土家医在拿脉时还遵循一定的时间号脉,其中十二地支脉,就是较常用的脉象。拿此脉按十二地支次序进行。
        1.子时脉(舌根脉):以号舌根脉为主,结合太阳脉、肘关脉、反经脉、咽脉。拿脉时,嘱病人将口张开,舌向上升,医者将中指伸进病者口中,在舌根下号脉,有脉象,为健康之人;无脉者,多是病危或不治之症。在号舌根脉的同时,还可号太阳脉、肘关脉、反经脉(相当于足踝部的昆仑穴位处)、咽脉(位于鼻翼外侧的迎香穴位处)。五脉均有脉象者,多为健康之人,脉象细弱,是重病的表征。
        2.丑时脉(背花脉):位于足部解溪穴位稍下处。用中指号脉。此脉专主疱疮之疾。背花脉不动时,示有黄疱;脉动时示有硬头疱等。
        3.寅时脉(太阳脉):以号太阳脉为主,并与膻中脉合诊。膻中脉相当于膻中穴位处。体健时,二脉均匀;二脉细弱、缓慢,主脱影,体弱不思饮食等疾症;二脉急快,出现间跳(间断脉)多主心血气虚,即心气痛病。
        4.卯时脉:拿卯时脉以天脉和肘关脉合诊。脉急快,不均匀,洪大有力,多主急性热病,痧症、乌鸦症、红眼病等。
        5.辰时脉:号肺脉(位于乳头上方鹰窗穴位处)。该脉象均匀,示体健无病。肺脉不均匀,无规律地乱跳,多主心病,见于心气和血气耗亏和心气虚弱。
        6.巳时脉:号反脉(位于肩胛与后腋窝交界,相当于肩贞穴位处)。反脉主头脑之疾。体健无病时,号不到反脉;若能号出反脉,示脑壳内有充血或炸血筋等原因引起的头痛、中风等疾病。
        7.午时脉:号午时脉,以太阳脉、肘关脉和反经脉三脉合诊。有脉者,示体健无病;三脉均号不出脉象时,是危急之症或不治之疾。
        8.未时脉:号胯脉(位于疡子窝中间,即腹股沟中间)。脉象缓慢,细弱者,多为心气虚和气血亏损等疾病。
        9.申时脉:号弯筋脉(位于克膝骨后弯处)。此脉平时号不着,能号到弯筋脉,多为肚肠寒湿、虚寒、痢症、红痧症等疾症。
        10.酉时脉:号总脉(位于寸口处,也称骨脉)。所谓总脉,即全身上下左右的情况都能通过该脉反映出来。号脉时轻按即得,脉洪大,快而有力者,多为外感风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重按始得,脉有力为内热;总脉快,细弱者,多主心气血虚、心慌、肚肠气虚等疾症。
        11.戌时脉:号咽喉脉(位于喉头两侧处)。号脉时,用拇指和食指同时紧贴脉位上。有脉者,示疾病轻;无脉者主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哑巴症等疾病。
        12.亥时脉:号后筋脉(位于脚后跟,近似昆仑穴位附近处)。平时此处拿不到脉,只是在长蛾子症、白蚁症、黑蚁症时,才能号出后筋脉象。
      土家医脉学特点
      1.脉种繁多,脉象脉形简练
      土家医脉学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除上述较常用的外,还有打鼓脉、长水脉、后脑壳
    脉、内踝脉、拇指尖脉、三叉脉、心脉、中脉、上脉、下脉、鸡啄米脉、蛇缠身脉、屋漏水脉等。其中鸡啄米脉、屋漏水脉与中医七绝脉中的雀啄、屋漏脉有近似情况,但主症与号脉的方法不同。在脉象和脉形上,土家医讲究有脉象和无脉象之别,脉象有快慢大洪与细微强弱、均匀与不均匀,有力与无力、表与深等。在号脉的实践中,药匠虽然摸索和总结出脉象和脉形,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其理论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循时号脉,方法独特
        药匠们根据长期的医疗实践,摸索出一种循时号脉法,即在脉诊判断疾病时,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借助十二地支的次序,把脉象、时间和疾病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受到时间、空间和人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一特定的环境里易发病。土家医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二个小时。用十二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土家医选择一定的时辰诊脉,以观察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循时诊脉,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土家医诊脉有自己的特点,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号脉的方法有:二指合诊,即用食指与拇指在号脉的位置双向合诊,一般是中指号在脉位上,拇指紧贴脉位的相应对侧,以中指来触感脉象和脉形;单指脉,即用食指单诊脉位;手掌诊,即用整个手掌紧贴脉位,掌触感脉象和脉形。如掌触肺脉,以诊心肺之疾;另外有用五指同时号脉者,用于某些特殊的脉位来了解脉象。
        土家医在号脉时,还有一个特点,即是“遍诊法”。土家医的三十多种脉,遍布人体全身体表各部,但主要是头部、手部、足部和躯干部位的大小筋脉处。关于遍诊法在祖国医学的脉学中有记载,属于早期较原始的诊脉方法,经长期摸索,总结出以诊寸口脉为主的脉学,比前人进了一大步。但在土家族医学的脉学中,遍诊法仍为千百年来号脉诊病的传统方法,药匠们在号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视遍诊法为诊脉之规。土家医的遍诊法不同于传统中医的遍诊法。土家医的遍诊法,是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二十多种诊脉部位,不是全身到处都诊脉,而是有重点、有目的地选择一定的切脉部位,以了解体内疾病变化的外在表现,即脉象和脉形的体表特征。
        另外,土家医诊脉时,还善于多脉合诊,以决定病情。如三联脉,即将骨脉、耳脉(天脉)、座脉(背花脉)三脉合诊。若三脉相应,脉象均匀,多为体健之人;骨脉和天脉相应,脉象均匀,而座脉快的,多主肝病;座脉慢的,多主心病。其他还有二联脉、五联脉、十二地支脉等,都是几种脉象合诊的诊脉方法。
        五、摸诊
        摸诊主要通过药匠之手触摸病处,如额头、疼痛部位、骨头等,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摸骨断
        土家族药匠对诊断外伤性骨断经验较为丰富。方法是用双手触摸伤处,若肢端骨断,药匠用双手拿起伤肢,将伤肢轻轻摇动,当听到有“奇咕、奇咕”之声响,系骨头齐断,若听到“嗟嗟”之声,多为粉碎性骨断。
        摸冷热
        药匠用手掌摸病人的额头,触摸时感到“烫”手时,即是高热,多主风寒外感急病或其他重症;一般热(系指较常人热些),多主病初期轻症,或病的恢复期;介于高热和一般热之间称中热,轻症或治疗期间,可出现中热。
        摸疱疮
        病人在长疱、疮、疔、疖、癀、流痰初期或中期,可以通过摸诊来协助诊断。如病始形如米粒,摸时根深坚硬,初起即小白疮,盘为红肿,自述先痒后痛,怕冷发热,头晕恶心,多为疔。疮疡肿而红色,皮亮薄,肿起根盘收束,拒摸,摸则痛增,是为疮疡早中期。摸之则痛,肿块已软,指摸后即复,即脓形成。按之不甚疼痛,肿块硬,指摸后不复,是脓未形成期。
        摸肚子
        若小儿肚子中间摸到有一坨或一块,多为小儿螬虫症。肚子胀膨,是滞食不消,多为小儿走胎、积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